- 年份
- 2024(8178)
- 2023(11303)
- 2022(9470)
- 2021(8731)
- 2020(7206)
- 2019(16148)
- 2018(15808)
- 2017(29717)
- 2016(16429)
- 2015(18237)
- 2014(18015)
- 2013(17624)
- 2012(16437)
- 2011(14897)
- 2010(15443)
- 2009(14486)
- 2008(14450)
- 2007(13221)
- 2006(12017)
- 2005(10699)
- 学科
- 济(68676)
- 经济(68558)
- 业(54760)
- 农(49932)
- 管理(44116)
- 企(34311)
- 企业(34311)
- 农业(33275)
- 方法(24222)
- 业经(23706)
- 数学(19520)
- 数学方法(19273)
- 制(18502)
- 中国(17976)
- 财(17258)
- 学(13528)
- 体(13365)
- 地方(13352)
- 发(12561)
- 农业经济(12493)
- 银(11574)
- 银行(11539)
- 融(11261)
- 金融(11258)
- 贸(11232)
- 贸易(11227)
- 行(11124)
- 易(10975)
- 策(10857)
- 理论(10490)
- 机构
- 学院(238878)
- 大学(236673)
- 济(98844)
- 经济(96873)
- 管理(89220)
- 研究(84486)
- 理学(77196)
- 理学院(76295)
- 管理学(74945)
- 管理学院(74525)
- 中国(65056)
- 农(62893)
- 科学(51965)
- 京(49609)
- 农业(48158)
- 财(46473)
- 所(43343)
- 业大(43319)
- 中心(39408)
- 研究所(39239)
- 江(38084)
- 财经(35798)
- 经(32528)
- 范(31971)
- 师范(31639)
- 北京(30294)
- 农业大学(30208)
- 经济学(29402)
- 院(29220)
- 州(28883)
- 基金
- 项目(161285)
- 科学(127652)
- 研究(119360)
- 基金(117909)
- 家(104404)
- 国家(103102)
- 科学基金(87046)
- 社会(77920)
- 社会科(73152)
- 社会科学(73129)
- 省(64131)
- 基金项目(62843)
- 自然(54639)
- 自然科(53308)
- 自然科学(53289)
- 划(53275)
- 教育(53270)
- 自然科学基金(52400)
- 编号(48304)
- 资助(45960)
- 成果(39984)
- 重点(36689)
- 部(36455)
- 发(35700)
- 制(35551)
- 农(34951)
- 创(33733)
- 课题(33377)
- 国家社会(32612)
- 创新(31546)
- 期刊
- 济(119374)
- 经济(119374)
- 研究(69665)
- 农(67873)
- 中国(54627)
- 农业(45998)
- 学报(41843)
- 科学(38862)
- 财(35284)
- 大学(32866)
- 学学(31428)
- 管理(29445)
- 融(25680)
- 金融(25680)
- 业经(25201)
- 教育(24134)
- 业(21574)
- 技术(18084)
- 财经(17721)
- 问题(16714)
- 经济研究(15708)
- 版(15611)
- 经(15133)
- 农村(14999)
- 村(14999)
- 农业经济(14972)
- 世界(13990)
- 业大(12877)
- 经济问题(11716)
- 资源(11587)
共检索到366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彦斌 杨学明
家庭子女是农村养老行为责任实际承担者的观念认知,既是村落共识也是国家规定。农村家庭养老责任制度由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个基础要素构成,其分别通过监督惩戒、价值导向、传递内化机制互为补充合力支持家庭养老责任人践行养老行为。在农村关于家庭养老责任人的制度变迁过程中,规制性要素的制度支持日趋完善,但规范性与文化—认知要素的支持功效出现衰萎。未来的农村养老,首先面临的就是责任人数量减少,养老负担加重的问题;养老的制度支持及其方式调整终将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的"公众议题",需要国家与社会未雨绸缪。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文芳 何晖
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制度有效性面临三大挑战:总体供给不足;家庭地位变迁;家庭观念淡化。在大力推进养老社会化、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同时,应采取规范家庭养老制度、出台家庭养老激励政策、弘扬传统孝道、树立家庭养老保障新观念及大力发展农村社区老龄服务产业等相关措施,以继续保持和发挥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使农村老年居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关键词:
农村 家庭养老保障制度 有效性分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申小菊 吕学静
本文分析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结论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通过降低生育率和增加家庭收入两个途径,能够促进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增加对提高我国劳动力整体人力资本水平,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提高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增加农村养老保障财政投入,增加农村教育福利。
关键词:
农村 养老保障 教育投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军 樊元华
政府作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的主体,理清政府执政理念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价值取向、政府责任内容影响的作用机制,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以古代中国的传统家庭养老制度为例,对"忠君"的执政理念、对"尊老"传统孝道文化的制度价值取向和政府责任内容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有利于剖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运行的内在规律,并准确预测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源
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不少人士认为,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这种观点尤其在新农保制度开始启动后得到了支持。文章通过从农村家庭养老的历史变迁、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基础及新农保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家庭养老仍是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主体,并提出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完善农村家庭养老法律制度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等完善家庭养老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 家庭养老 新农保制度 养老保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郭瑜 庄忠青 李雨婷
儿童照顾制度体现了照顾责任在国家与家庭之间以及两性之间的分工。文章认为,中国与德国在儿童照料方面具有相似的文化传统,均推崇家庭是儿童照顾的服务主体,但在制度安排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德国通过建立完善慷慨的津贴与育婴假制度积极保障家庭照护职能,并通过不断加强公共托育服务建设,使德国在儿童照顾领域的制度导向从"就业男性主导"模式向支持"双职工"模式转变。而中国长期将儿童照顾视作家庭内部事务。鉴于此,中国应当积极更新儿童福利理念,通过适度延长产假时间以及建立普惠性公共托育服务体系等制度安排,让照顾责任逐步向国家—家庭共担模式转变。
关键词:
儿童照顾 德国 国家责任 家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曼丽 刘筱红
随着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国(政府)进入了家庭养老供给层面。国对家承担了更多责任,这是善治发展的必然逻辑。但在家庭养老责任分配上,国与家的责任边界该划在哪里?这个边界的模糊会导致家国责任的相互推诿。通过对福利国家理论、自由主义福利观点与福利多元主义的论述,指出了三种理论在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应用中的困惑。为保障农村老人的权益,在元治理指引下,首先从物质赡养、精神赡养以及赡养人的法律责任上明确了家国责任边界;其次从制度设计、法律惩戒、政策支持以及文化倡导上明确了国在家庭养老中的责任;从提高责任意识、遵从道德和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陶纪坤
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必须使家庭养老与新农保制度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既要弘扬家庭养老的优势,又要发挥社会养老的长处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可以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及新农保各自的优势,使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协调发展,这有利于家庭代际关系的和谐,为农村老年居民创造可持续的、保障全面的养老环境,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
关键词:
农村老龄化 家庭养老 新农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闵海燕 许书杰 马明
幸福感是人们对日常生活质量的情感与评价,可以通过收入满足度来表现。文章分析总结了当前农村家庭收入现状及来源,详细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满足度,提出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教育水平、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去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满足度等,从而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
农村家庭收入 满足度 影响因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彦 周恒宇
为寻求治本之策,本文提出了建立"农村计生家庭夫妇‘体面保’养老制度"的政策主张。其最大意义在于,由于与计划生育国策捆绑在一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要负担的人口将会逐步减少,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并轨也将成为可望又可及。为考量其可行性,笔者选择江苏睢宁做了一县调研。对预期财政负担的测算表明,在我国推行和实施该制度即便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
农村 体面保 养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仕勇 李洋
本文以湖北省四市760位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家庭内部影响因素中,家庭年收入、子女婚配费用状况、与子女的居住状况、分家状况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影响较大,其中,家庭年收入与子女婚配费用状况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分家状况以及与子女的居住状况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有负向影响。由此,家庭内部代际合作对农村家庭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在家庭外部影响因素中,社会舆论以及村委会干预效果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家庭养老 满意度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印子
农地制度在演化过程中持续强调农地的规模效益,在地权配置上偏重农地的经济功能,缺乏对农地社会功能的正面回应。华北农村“小农户家庭经营”案例显示,农地的养老功能得到增强,还在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中,延展出重要的家庭发展功能。宏观上,农地对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社会稳定功能还将长期存续。在《民法典》时代,农地制度在回应社会发展中的地权诉求上存在诸多不足。未来农地制度配置应该强化有助于夯实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政策配套,优化并探索土地经营权转让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妥善解决“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间的有机衔接机制问题,为农地社会功能的维系、发展和生长提供良好的产权基础。
关键词:
农地 社会功能 农地制度 产权基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肖卫 朱有志 肖琳子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解析,并结合分析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历程,认为中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以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和现代产权理论为基础,尊重中国的客观现实,兼顾公平与效率,以渐进性、诱导性的方式推进并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
产权制度 家庭承包责任制 林权改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郝春虹 赵旭东 张慧敏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同时“防返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诸多党中央战略所表达的社会福利函数的意义不断被强化,农村养老更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问题。本文基于2018年CHARLS数据,利用OLS估计、IV估计和3SLS等识别策略重新评估“新农保”对养老行为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新农保”对“家庭代际养老”不再具有显著挤出效应,这与现有文献的结论有较大差异,说明在禀赋收入效应下“新农保”制度政策效应有减弱趋势,而“新农保”对“个人自我养老”则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还将“家庭代际养老”和“个人自我养老”同时作为重要解释变量进行了二者变量关系的识别,发现“家庭代际养老”显著挤出了“个人自我养老”,而后者对前者无显著影响。本文采用与现有文献不同的方法和最新数据对“新农保”政策效果进行了重新验证,得出了有差异的结论并增强了结论的稳健性,使用行为经济学解释了家庭和个人养老行为选择,揭示了研究结论蕴含的跨期选择和代际关系的经济学意义,开启了“新农保”制度效果的黑箱。
关键词:
新农保 代际经济支持 劳动供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俊良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四川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计6121936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口达4874482人,占全省总计的79.62%。因此,老年人的问题主要在农村。同时,农村老年人中又只有极少数居住在集体养老机构和取得国家或社区(乡、村集体)的帮助,其余绝大部分老年人只能居住在家庭中,依靠子女、亲属或老人自己提供养老费用度过晚年。现阶段,农村养老模式呈现出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社区和国家供养为补充的特点。据调查,大约3/4的农村老人接受子女的供养,1/2的老人有一定数额的自己劳动收入,仅1/5的老人可获得数额不等的国家和社区的资助。因此,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主要是老年人家庭供养问题。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