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0)
2023(8817)
2022(7532)
2021(7035)
2020(6000)
2019(13871)
2018(13566)
2017(26450)
2016(14451)
2015(16422)
2014(16636)
2013(16648)
2012(15784)
2011(14192)
2010(14524)
2009(13686)
2008(13921)
2007(13091)
2006(11359)
2005(10105)
作者
(42597)
(36441)
(35941)
(34181)
(22493)
(17524)
(16427)
(14127)
(13475)
(12741)
(12305)
(12055)
(11333)
(11297)
(11211)
(11208)
(11005)
(10356)
(10349)
(10200)
(9114)
(8926)
(8858)
(8378)
(8284)
(8269)
(8206)
(7844)
(7515)
(7356)
学科
(66252)
经济(66173)
(49705)
(45686)
农业(32918)
管理(31262)
方法(27051)
(24828)
企业(24828)
数学(23396)
数学方法(23206)
业经(19952)
中国(16697)
地方(14461)
(13451)
(12679)
农业经济(12383)
(12037)
(11855)
贸易(11853)
(11706)
(11552)
发展(9716)
(9700)
(9525)
农村(9502)
(9501)
(9243)
银行(9220)
(8853)
机构
学院(214707)
大学(210406)
(89979)
经济(88113)
管理(80836)
研究(73350)
理学(69701)
理学院(68920)
管理学(67748)
管理学院(67345)
(58728)
中国(56556)
科学(45406)
农业(45011)
(43782)
业大(39054)
(38681)
(38033)
中心(35621)
研究所(34486)
(33590)
财经(30546)
(29383)
师范(29149)
(27713)
农业大学(27664)
北京(27167)
经济学(26790)
(26142)
经济管理(25111)
基金
项目(139947)
科学(108803)
研究(105284)
基金(99611)
(86907)
国家(85684)
科学基金(71701)
社会(66824)
社会科(62674)
社会科学(62652)
(56714)
基金项目(53394)
教育(46513)
(46142)
编号(45248)
自然(43931)
自然科(42806)
自然科学(42791)
自然科学基金(42034)
资助(39387)
成果(36868)
(33737)
(32101)
(31356)
重点(31180)
课题(29953)
(28721)
国家社会(27147)
(27118)
创新(26664)
期刊
(107834)
经济(107834)
(64275)
研究(60004)
中国(43793)
农业(43674)
学报(36222)
科学(33092)
(28906)
大学(27995)
学学(26698)
业经(24613)
管理(23234)
(21582)
金融(21582)
(20794)
教育(20675)
技术(17089)
问题(15987)
农业经济(14881)
财经(14677)
农村(14590)
(14590)
(14383)
经济研究(14216)
世界(12930)
(12589)
经济问题(11686)
技术经济(11050)
资源(10731)
共检索到321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静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孝文化是农村家庭养老的文化基础。受市场经济和现代价值观的冲击,孝文化在农村家庭养老功能中弱化。如何重建孝文化,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孝文化在农村家庭养老功能中弱化的表现,并重点分析了弱化的原因,最后提出重建孝文化,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瑞华  
当前农村家庭伦理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问题,首先是孝道伦理。从家庭内部的视角来看因为现代农民已经不再具备传统农民代际间互惠观念,年轻一代农民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变迁。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孝伦理文化教养的缺失。本文立足于在继承、总结吸收中国传统孝道精华和当代新农村典型实际以及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当代农村家庭伦理重构,以推动和促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俊良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四川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计6121936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口达4874482人,占全省总计的79.62%。因此,老年人的问题主要在农村。同时,农村老年人中又只有极少数居住在集体养老机构和取得国家或社区(乡、村集体)的帮助,其余绝大部分老年人只能居住在家庭中,依靠子女、亲属或老人自己提供养老费用度过晚年。现阶段,农村养老模式呈现出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社区和国家供养为补充的特点。据调查,大约3/4的农村老人接受子女的供养,1/2的老人有一定数额的自己劳动收入,仅1/5的老人可获得数额不等的国家和社区的资助。因此,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主要是老年人家庭供养问题。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险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这是我国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农村养老保险的指导方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望超凡  甘颖  
女儿参与赡养娘家父母已经成为了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通过对强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家庭性质的变迁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家庭的变迁路径是一个宗教性弱化、社会性弱化和生产性改变的过程,这导致家庭逐渐朝向单纯的生活单位转变。家庭性质变迁在形成儿子养老危机的同时,也释放了女儿的养老潜力,从而形成了女儿参与养老过程的新现象。同时,在激烈的变迁中农村家庭依然保持了相当的文化韧性,这构成了对传统儿子养老模式的结构性支撑,并给予了行为主体实践能力发挥作用的博弈空间。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儿子和女儿的实践能力对比和行为取向共同发挥作用,一起塑造了当下"共同赡养、儿女分工"的新型家庭养老秩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涨宝  杨柳  
随着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并陷入严重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供养水平不足、生活上日常照料欠缺、精神上慰藉需求匮乏等方面。基于"结构—关系—主体"的分析视角,系统阐述了农村养老困境产生的机理。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社会养老氛围淡化、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以及社会保障功能不足等是"结构性"因素;村庄共同体中传统长老秩序弱化、父权制衰落引发中青年崛起和女性地位上升带来的婆媳矛盾显化则构成了"关系性"因素;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以及"顾彼失此"为"主体性"因素。即便如此,家庭养老模式因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文娟  李树茁  
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的老化,并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这一现象对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于颖  
本文从分析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入手 ,阐述了中国农村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 ,指出当前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是中国农村的现实选择 ,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提出了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林  丁士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军  张海川  
本文通过对家庭养老的历史渊源进行探索,明确了家庭养老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出了文化核心的长期稳定性、文化形式的变化性和文化内容的扩展性和包容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社会化(多元化)将是家庭养老的未来形式,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互为补充、相互完善,并对如何探索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曼丽  刘筱红  
随着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国(政府)进入了家庭养老供给层面。国对家承担了更多责任,这是善治发展的必然逻辑。但在家庭养老责任分配上,国与家的责任边界该划在哪里?这个边界的模糊会导致家国责任的相互推诿。通过对福利国家理论、自由主义福利观点与福利多元主义的论述,指出了三种理论在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应用中的困惑。为保障农村老人的权益,在元治理指引下,首先从物质赡养、精神赡养以及赡养人的法律责任上明确了家国责任边界;其次从制度设计、法律惩戒、政策支持以及文化倡导上明确了国在家庭养老中的责任;从提高责任意识、遵从道德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文芳  何晖  
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制度有效性面临三大挑战:总体供给不足;家庭地位变迁;家庭观念淡化。在大力推进养老社会化、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同时,应采取规范家庭养老制度、出台家庭养老激励政策、弘扬传统孝道、树立家庭养老保障新观念及大力发展农村社区老龄服务产业等相关措施,以继续保持和发挥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使农村老年居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仕勇  李洋  
本文以湖北省四市760位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家庭内部影响因素中,家庭年收入、子女婚配费用状况、与子女的居住状况、分家状况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影响较大,其中,家庭年收入与子女婚配费用状况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分家状况以及与子女的居住状况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有负向影响。由此,家庭内部代际合作对农村家庭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在家庭外部影响因素中,社会舆论以及村委会干预效果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复兴  
本文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历史进行了探索性分期,分为形成期、促进期、强化期、维持期和争议期五个阶段,认为中国的家庭养老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使然,是一种制度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根植于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不仅在过去、当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长永  代志明  马瑞丽  
本文采用现实与预期的差异测量农村家庭养老弱化程度,利用新疆13个地(州、市)726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家庭养老弱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养老已经全面弱化,其中,经济支持弱化了25.0%,生活照料弱化了5.6%,精神慰藉弱化了30.7%。子女数减少弱化了精神慰藉功能,家庭规模缩小弱化了经济支持功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是弱化而是促进了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实现;外出务工弱化了经济支持,促进了精神慰籍的实现。健康状况越差的农民,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弱化的概率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弱化的概率越大;家庭存款的增多,弱化了经济支持,促进了生活照料的实现。年龄越大的农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弱化的概率越大,已婚农民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弱化的概率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