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8)
2023(6785)
2022(5425)
2021(5472)
2020(4125)
2019(9545)
2018(9441)
2017(16348)
2016(9883)
2015(10966)
2014(11017)
2013(10119)
2012(9494)
2011(8796)
2010(9285)
2009(8325)
2008(8162)
2007(7683)
2006(7201)
2005(6442)
作者
(24779)
(21475)
(20842)
(19777)
(13141)
(10335)
(9450)
(8313)
(8190)
(7427)
(7181)
(7113)
(6564)
(6545)
(6501)
(6454)
(6249)
(6071)
(5974)
(5887)
(5525)
(5394)
(5185)
(5087)
(5058)
(4846)
(4741)
(4594)
(4407)
(4212)
学科
(48037)
(35407)
经济(35369)
农业(32141)
(29996)
教育(19154)
中国(15802)
业经(14619)
管理(13094)
农业经济(12264)
(11851)
发展(10773)
(10651)
(9369)
农村(9350)
(9154)
企业(9154)
地方(8475)
方法(8196)
(7923)
(7489)
(7436)
数学(7353)
数学方法(7254)
理论(7121)
土地(7074)
建设(7036)
收入(7025)
及其(6861)
(6730)
机构
学院(131707)
大学(130039)
(50270)
研究(50218)
经济(49108)
管理(44380)
(42892)
理学(38533)
理学院(38063)
管理学(37320)
管理学院(37063)
中国(32994)
农业(31962)
科学(28535)
(28409)
(28140)
教育(28110)
师范(28036)
业大(25235)
(24811)
中心(23068)
师范大学(22516)
研究所(22464)
(21971)
(20183)
农业大学(19536)
北京(18260)
(16708)
(16470)
技术(16092)
基金
项目(84163)
研究(72903)
科学(67842)
基金(57211)
(49277)
国家(48196)
社会(44911)
社会科(41705)
社会科学(41694)
科学基金(39912)
教育(39323)
(35815)
编号(34200)
(30326)
成果(29815)
基金项目(29805)
(27124)
课题(25566)
(21679)
自然(21650)
资助(21397)
(21316)
自然科(21073)
自然科学(21069)
(20848)
自然科学基金(20696)
(20227)
重点(19855)
规划(19369)
(18197)
期刊
(65414)
经济(65414)
(51908)
研究(47766)
教育(46672)
中国(39594)
农业(35537)
学报(19138)
科学(18679)
业经(18367)
大学(17210)
(15447)
学学(14920)
农业经济(14323)
技术(13794)
农村(13505)
(13505)
(12941)
金融(12941)
(12741)
职业(11192)
管理(10526)
问题(9936)
世界(9349)
(9251)
农村经济(9074)
社会(8492)
经济问题(8091)
社会科(7809)
社会科学(7809)
共检索到212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庆娜  
农村家庭对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地点的区位选择是一个事关农村学校布局、教育发展和民生利益的重要议题。利用全国11省区的调研数据,研究发现,农村家庭对义务教育需求的区位选择呈现出差异化特征,近八成的农村家庭希望子女就读于城镇学校,但仍有两成的农村家庭希望子女就读于农村学校。基于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子女就读学段、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外出务工状况、父母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是否希望子女在校寄宿、家庭所在区域、是否经历学校布局调整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需求的区位选择。本研究之政策启示是:既要看到农村教育城镇化的趋势和复杂性,又要看到农村学校对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价值。同时,应高度重视乡镇学校在农村教育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时磊  
利用苏北农村家庭数据,检验政府减免义务教育费用是否会因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而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实证结果表明,减免义务教育费用政策可以显著增加农民家庭消费支出,但对农民家庭教育支出和生产支出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意味着,在现有条件下,对农民家庭而言,家庭收入用于生产支出和教育支出的边际福利意义小于消费支出,农民家庭没有教育投资激励。农民家庭教育投资激励不足,可能是由于农村教育回报率过低所致,而农村教育回报率过低则是由一系列问题造成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村教育回报率,提高农民教育投资的积极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峰  蔡伟贤  
本文基于2016年CFPS数据,利用广义倍差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农村地区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推行对农村居民就业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农村地区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通过提升农村居民的正规教育年限增加了其获得正规就业和充分就业保障的机会,同时提高了农村居民从事技术人员职业的概率。此外,低技能劳动就业岗位的增加会对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支持政策体系,引导农村居民在我国产业升级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提高自身人力资本积累水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邓大才  
当前承包土地的权利正在走向两个极端 :一方面 ,农民的承包权利得不到保障 ,另一方面 ,有一部分农民的承包权利却极度膨胀。我们在看到土地承包权利被侵蚀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承包权利在少部分农民中膨胀的现象。如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权利和义务是目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承包土地权利膨胀的表现、再阐述了土地承包权利膨胀的危害和根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土地权利和义务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文献  
经济理论和发展的实践表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尽管是劳动和资金共同决定经济的成长,但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远远超过资金要素,这也正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重视对人力资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海平  
基于大规模义务教育学校基线调查数据,依据教育生产函数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学校、家庭、教育制度与学生成绩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家庭和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联合生产机制;教育管理制度对学生成绩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竞争制度、分权制度对学生成绩均有直接显著正影响,而竞争制度、问责制度、分权制度均通过学校和教师中介变量对学生成绩产生了间接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以帮助学校和家庭提高学生成绩:加强家校合作,健全家庭和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联合生产机制;重视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教育管理制度,依靠激励制度充分发掘教育投入对学生成绩影响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江文涛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地区投入差异的变化与国家投入体制有关。因不同地区在经费收支结构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优化教育投资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文慧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农村“三乱”问题,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它是继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场深刻的革命。农村税费改革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将使我们对现有的义务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和投入机制重新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实践,探索出更加符合实际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秦琴  
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收费上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是政府积极采取治理和修正措施,三令五申禁止教育乱收费,为学生减负为老百姓减压;另一方面是家长口头上高呼"严厉整治教育乱收费"与实际行动上助长乱收费相背离。作为教育收费的直接体——学校,在社会的声讨背后也存在隐情。就学校的收费动机来看,一则是制度性的,二则是逐利性的。前者如政府摊派,或者学校为正常运作与发展而收取的费用,后者如学校不规范的收费行为,用以解决结构性工资的补贴部分。而就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来看,家长在情绪上抵制学校各类教育收费,却在行动上为子女缴纳各种培训班费用,当发现校外的培训费用远高于校内时又转而要求学校重新开办各类辅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洪宇  申国昌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教育最贴近于“三农”,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最直接的力量。农村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期专题中的几篇文章,包括对免费义务教育推进工作的概括及对义务教育法修订的建议、安徽农村教育的实证调查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贾男  刘国顺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补习现象已非常普遍,家庭在补习及支出上竞争加剧,公共财政投入能否缓解这一竞争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论述了随着公共教育投入的增加,家庭校外学习班参加率和支出整体呈"U型"分布,这为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均衡化来缓解家庭校外教育竞争、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泽斌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取得的成就根植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体现了鲜明的政策支持性,其政策经验主要体现为:一是始终将农村义务教育列为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优先领域,前瞻性设计;二是探索并完善切合我国特点的义务教育"责任型政府"治理机制;三是积极回应义务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问题并实施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面向2035年,继续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需要更好地回应农村家长、农村儿童和农村教师合理的现代性诉求,设计更加有支持力度,更加有智慧的现代农村义务教育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章也微  
一、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政府责无旁贷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一种强制的、免费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全民普及性、强迫性、最低限度的国民教育。其宗旨在于使全体适龄儿童都受到同等教育,使他们具有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丁小浩  薛海平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城市住户基本情况的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负担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有在校生的城镇家庭是一类经济状况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城镇居民家庭的义务教育负担随着家庭收入的上升而下降,且低收入阶层家庭的教育负担远高于高收入阶层家庭的教育负担;在校生的教育层级越高,家庭教育负担程度越高;在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负担总量和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收入、子女受教育的层级、父母的行业和职业等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为了促进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公平,政府应该为义务教育提供更充分的财政支持,并切实完善和实施义务教育资助制度。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方超  
住房市场化改革强化了用脚投票引致的居住分层,凸显了家庭资本与社区邻里效应对青少年义务教育结果表现的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布林德-奥萨卡分解,以及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反事实的MM分解,实证检验了社区邻里效应、家庭资本对青少年义务教育结果表现的影响。均值回归及其分解发现商品房社区比混合型社区在提高青少年义务教育结果表现中具有更强的邻里效应,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等因素则直接决定了社区邻里效应引致的义务教育结果不平等;条件分位数回归及其分解发现了社区邻里效应对义务教育结果表现的异质性影响呈N型结构变化,义务教育结果不平等具有“黏地板效应”的特征;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对基准回归及异质性分解做了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通过调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