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85)
2023(5712)
2022(4445)
2021(4323)
2020(3071)
2019(6737)
2018(6488)
2017(12230)
2016(6599)
2015(7139)
2014(6903)
2013(6986)
2012(6302)
2011(5834)
2010(5905)
2009(5537)
2008(5311)
2007(5095)
2006(4652)
2005(4006)
作者
(17926)
(16038)
(15365)
(14658)
(9336)
(7627)
(6653)
(6035)
(5922)
(5378)
(5368)
(5048)
(4770)
(4700)
(4635)
(4611)
(4537)
(4493)
(4246)
(4245)
(3961)
(3833)
(3829)
(3715)
(3636)
(3587)
(3580)
(3230)
(3208)
(3183)
学科
(47998)
农业(32159)
(30998)
经济(30976)
(25999)
业经(14642)
农业经济(12302)
管理(10325)
(9337)
农村(9320)
(9295)
地方(8614)
中国(8410)
发展(8238)
(8232)
(7495)
土地(7170)
建设(7078)
收入(6682)
(6613)
劳动(6613)
农业劳动(6319)
人口(6162)
(6085)
及其(6070)
分配(6059)
方法(5900)
方针(5897)
(5874)
动力(5786)
机构
学院(95939)
大学(87178)
(41002)
(40717)
经济(40189)
管理(35996)
研究(33049)
理学(31337)
理学院(31077)
管理学(30652)
管理学院(30497)
农业(30267)
中国(26818)
业大(22551)
科学(19561)
农业大学(18391)
(17360)
中心(16830)
(16289)
(15620)
(15312)
研究所(14603)
(14098)
经济管理(13867)
(13232)
(13207)
(13084)
师范(13010)
发展(12167)
(12145)
基金
项目(64540)
研究(53180)
科学(50833)
基金(44868)
(38431)
国家(37913)
社会(34441)
科学基金(32021)
社会科(32007)
社会科学(31999)
(28099)
(26032)
编号(24612)
基金项目(24173)
教育(22054)
(21412)
成果(18984)
自然(17348)
自然科(16860)
自然科学(16859)
(16822)
自然科学基金(16531)
课题(15875)
资助(15736)
(14416)
发展(14258)
(14145)
(14137)
国家社会(14101)
重点(14044)
期刊
(56725)
经济(56725)
(50657)
农业(34479)
研究(25104)
中国(24099)
业经(18066)
学报(15195)
科学(14920)
农业经济(14383)
(14367)
农村(13500)
(13500)
大学(13021)
学学(12741)
(11898)
金融(11898)
教育(9693)
(9105)
农村经济(9061)
问题(8867)
(8396)
技术(7830)
社会(7723)
经济问题(7588)
世界(7548)
管理(7442)
社会科(7290)
社会科学(7290)
业大(6443)
共检索到146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我国农村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的路子,是树立两种观点,走两条路子,实现四个结合。一是树立大农业观点,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道路;二是要树立商品经济的观点,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路子。这是帮助农民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此此同时,要做到四个结合:第一,种养加工相结合。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相结合,使农产品加工升值,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要,才能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第二,农工商相结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宏  
目前 ,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已基本实现了小康 ,但是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农村小康的实现。因此 ,笔者就实现农村小康的途径包括促进农民增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等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许毅  柳文  
十六大报告是指引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行动纲领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 2 0 2 0年能否顺利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如何尽快优化二元结构 ,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对农村生产方式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加快农村城镇化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袁春晖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后,总结回顾了党和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举措,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途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芬儒  忻红  
本文运用连锁经营理论,分析了连锁经营对建立农村新型业态的作用。并提出农村零售业态发展连锁经营的最现实的方式是利用城市大中型零售业和供销社系统在农村开办连锁店。本文还针对我国农村零售业态现状,指出了发展连锁经营的意义、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伟  叶慧  王雅鹏  
本文首先从后发优势对农村工业化的作用机理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简单模型,得出了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可以从东部发达农村地区工业的技术和制度中直接获取后发优势的结论,但这种优势是不能自我实现的,而是受到区域间的差距和西部地区学习能力的制约。因此要推动西部地区的农村工业化,必须充分利用与东部地区存在的技术、制度等差距,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通过引进、吸收、模仿等方式来完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夏振坤  
一 根据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在中国农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采取何种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的八条原则,依据中央提出的原则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我以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总起来说,似应包涵:经济繁荣共富,政治稳定民主,文化进步健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鲜祖德  
在我国,县域经济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必将对推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产生巨大的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黎明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它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如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题中之义。本文分析了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客观基础,重点探索了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途径:一是要着力扩大家庭经营规模,以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要求;二是要促进农户联产与集约经营的有机融合,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三是要促进家庭经营和统一经营双向互促互动,以保障农业生产经营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勇  
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如何能够按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的要求,全面实施青年增收成才行动,这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工作大局,也是当前青年工作的关键任务,所以,本文着重从统揽全局、城乡良性互动、有效服务等三方面,深入阐述了全面实施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以推进农村青年工作的一些新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汪海华  顾健耀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基本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一)家庭养老。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使用最为普遍和主要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有关资料显示在县(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全部经济来源有38.1%来自子女供给。但随着我国农村老龄化速度日渐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推广,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正逐步弱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卓汉  
在县(市)以下的区(镇)、乡建立统计站,是近几年统计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符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加强农村统计建设的新途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的生产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反映农村社会经济的统计工作与此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地农村经济已经或正在由单一型的农业向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综合型发展,统计调查面广了,任务增加了。同时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出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景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然而文化程度偏低,素质较差,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 1、城市经济的发展,目前难于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而能够保证劳动生产率持续稳定提高的条件是加快工业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祥明  
国务院决定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后,从既提高管理有效性和真正赋予省级政府管理责任,又确保农村信用社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来看,将地方金融机构监管权完全交给省级政府和省级政府参股农村信用社并实行农村信用社自上而下控股的股份管理体制是两种比较可行的选择,其中省级政府参股模式又是最适宜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