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4)
2023(13370)
2022(11170)
2021(10484)
2020(8475)
2019(19257)
2018(19215)
2017(35567)
2016(19418)
2015(21578)
2014(21553)
2013(21285)
2012(20096)
2011(18569)
2010(18829)
2009(17371)
2008(16860)
2007(15284)
2006(13956)
2005(12750)
作者
(57285)
(48411)
(47526)
(44970)
(29970)
(23299)
(21475)
(18846)
(18510)
(17266)
(16340)
(15979)
(15581)
(15216)
(14874)
(14527)
(14081)
(13832)
(13729)
(13672)
(12284)
(12042)
(11734)
(11374)
(10892)
(10826)
(10563)
(10552)
(9840)
(9784)
学科
(85258)
经济(85161)
(53349)
(51000)
管理(45319)
农业(34050)
(30166)
企业(30166)
地方(27370)
中国(27086)
方法(24497)
业经(23137)
数学(20745)
数学方法(20492)
(18824)
(17137)
(16828)
环境(15547)
(15458)
(14182)
金融(14174)
(14153)
银行(14120)
(13809)
贸易(13795)
(13765)
(13230)
发展(13104)
(13067)
(13061)
机构
学院(272742)
大学(266154)
(108860)
经济(106276)
研究(103577)
管理(97991)
理学(82912)
理学院(81815)
管理学(80195)
管理学院(79712)
中国(79486)
(67920)
科学(65112)
(58907)
(53885)
农业(51864)
研究所(48718)
(48350)
业大(47957)
中心(47577)
(44697)
(40648)
师范(40240)
北京(37370)
(37245)
(36665)
财经(36331)
(36091)
(32756)
科学院(32373)
基金
项目(179829)
科学(140210)
研究(134991)
基金(125700)
(110463)
国家(109371)
科学基金(91754)
社会(83984)
社会科(78873)
社会科学(78856)
(74638)
基金项目(67140)
(61050)
教育(59987)
编号(57220)
自然(57121)
自然科(55609)
自然科学(55595)
自然科学基金(54528)
资助(49354)
成果(46378)
(45264)
重点(41049)
课题(40858)
(38291)
(36944)
发展(36486)
(36415)
(35894)
创新(34406)
期刊
(139763)
经济(139763)
研究(82572)
(71242)
中国(69114)
农业(48259)
学报(46730)
科学(43522)
教育(36123)
大学(35609)
(34957)
管理(33739)
学学(33454)
业经(29663)
(29565)
金融(29565)
技术(24186)
(23659)
问题(19318)
经济研究(19176)
财经(16817)
(16478)
资源(16456)
农村(15710)
(15710)
农业经济(15652)
世界(14820)
(14521)
科技(13758)
经济问题(13666)
共检索到440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何慧丽  
在现代化变迁和乡村变迁的宏观趋势中,农村宗教生态仍然较为典型地呈现了中国式民间宗教的特点,体现为儒释道与基督教等宗教"多元一体"关系的动态发展:"多元"是指儒释道与基督教等多神信仰的动态(或和谐或冲突)共处关系;"一体"是指诸宗教信仰的社会性功能突出,农村留守群体对诸神的信仰本质上服务于小农经济社会结构下自身和家人的功利性、实用性祈福。"多元一体"的宗教生态要达到良性平衡,需要经历由"自在"到"自觉"的变化过程,这取决于国家政权"自觉"的政策导向:力促传统民间宗教信仰的体系性"复兴",规范和引导基督教等的本土化发展,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基于世俗化理论和宗教经济理论以及宗教精神合作社假说,本文研究了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与农村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基于村级和农户调查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村庄而言,公共文化供给增加能够显著降低村庄内的信教比重;对于农户而言,公共文化供给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宗教选择概率和宗教参与程度。这说明,公共文化供给对宗教信仰具有挤出效应。这一结果可以对目前农村"宗教热"现象进行解释,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长期缺乏是农村"宗教热"兴起的推力之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河南属于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贫困点多面广,"三农"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对推动河南"三农"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深远。多措并举,河南省农村金融普惠程度不断提升加强农村金融创新,有效缓解"三农"融资难问题。"三农"融资难的主要症结在于有效抵押担保物的匮乏,为此,河南省以扩大农村有效抵押担保物范围为着力点,创新驱动农村融资难问题的解决。2008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卫国  
农村文化是指农村中存在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事物,既包括物质文化又包括非物质文化。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文化资源丰富。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文化产业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了解河南农村文化现状,明白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河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贵府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曾明确表示: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办法,更是扩大内需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途径,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河南省虽资源丰富,但利用效率低,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如何使河南在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和自身条件相结合的情况下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实现农民消费结构升级变得尤为重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武雄  
民间宗教的语言主要通过它的符号系统来表达。在城镇化农村中,民间宗教的符号系统构建了一套隐性的、非正式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体系。这一体系为农民向市民转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对城镇化农村的发展稳定,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当然它的过度发展则容易形成特定利益集团,可能控制村民精神,对城镇化农村的正式权威产生挑战,从而影响农村稳定。妈祖信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确处理民间宗教的语言与城镇化农村治理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农民公民意识的培养,还有利于农村的和谐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长春  刘明  沈昊婧  侯懿珊  
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国外土地发展权设置、土地发展权转移和土地银行的设置的研究分析,对新乡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和国外土地发展权转移之间进行了全面的对比,提出应从政策法规制定、明晰产权、信息对称、建立调节机制等方面入手解决试点中的问题,说明以土地发展权的视角对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全面设计的必要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荣平  刘璐琳  
基于宗教理性选择理论,提出宗教风险假说,认为风险以及风险应对能力是人们做出宗教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市场经济、贫困和弱势群体等角度,根据作者调查数据、国家统计数据以及其他全国和局部调查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市场经济中的宗教需求要高于计划经济;(2)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信教密度就越高;(3)弱势群体的宗教需求要高于强势群体。这些结果证明了宗教风险假说的合理性。最后依据该假说,提出针对当前农村"宗教热"政策建议主要有两点:(1)降低农村人口所面临的风险;(2)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素芳  任海洋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这也是我国新农村发展建设的丰富和延伸。以河南省为例,探析了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是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有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结出在目前城镇化的进程中,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和具体实施做法,最后笔者给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具体实施途径,以期待对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鸣鸣  于法稳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直接影响乡村公共卫生和农村环境健康,对其进行有效的、可持续的管理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持续利用水平不高,政府、农民等多元主体参与不足是关键制约。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平衡不充分、多种处理模式并存以及多元主体投入的特征明显,近年来政府引导农民、村集体、企业以及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及破解社会资本进入难题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当前,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多元参与机制建设中存在投入不足、农民参与度不高、社会资本进入渠道不畅等问题,需要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和组合式政策投入加以破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鸣鸣  于法稳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直接影响乡村公共卫生和农村环境健康,对其进行有效的、可持续的管理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持续利用水平不高,政府、农民等多元主体参与不足是关键制约。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平衡不充分、多种处理模式并存以及多元主体投入的特征明显,近年来政府引导农民、村集体、企业以及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及破解社会资本进入难题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当前,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多元参与机制建设中存在投入不足、农民参与度不高、社会资本进入渠道不畅等问题,需要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和组合式政策投入加以破解。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巧玲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农村城镇化发展称为必然,而如今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研究利用河南省统计年鉴等资料11年来对河南省18个县市城市和乡村人口变化的统计数据,以城市化率为测度指标,将传统统计学方法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相结合,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探讨河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中豫中和豫西城市化率较高,豫南和豫东城市化率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2)各区域内农村城镇化发展空间差异较大,豫中表现最为明显,但总体呈现不断缩小的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姬会英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农村养老院的建立和发展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在分析河南省农村民办养老院发展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河南省农村民办养老院发展问题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岳花艳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2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城镇化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其中提出,城镇化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河南省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其城镇化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着征地不规范、规划不科学、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等不少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本文对河南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瓶颈进行了深入剖析,从注重粮食安全、科学规划、加强城乡统筹等方面给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鑫  
农村金融的落后是造成城乡差距扩大的关键原因之一。河南省农村金融面临的困境可概括为供需缺口巨大、服务种类单一、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较差、金融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四大类,其成因主要包括农村经济落后、农村金融组织管理机制混乱、城乡金融体系分割、农村信用环境差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缺乏与失当等五个方面。为解脱困境,地方政府应从成因着手,努力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