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92)
- 2023(4418)
- 2022(3588)
- 2021(3455)
- 2020(2663)
- 2019(6084)
- 2018(6058)
- 2017(12218)
- 2016(6527)
- 2015(6976)
- 2014(6947)
- 2013(7205)
- 2012(6674)
- 2011(6047)
- 2010(6141)
- 2009(5852)
- 2008(5607)
- 2007(5340)
- 2006(4904)
- 2005(4189)
- 学科
- 农(47750)
- 济(37282)
- 经济(37259)
- 农业(31925)
- 业(25564)
- 业经(13702)
- 农业经济(12235)
- 方法(10664)
- 数学(10327)
- 数学方法(10281)
- 地方(10204)
- 村(9335)
- 农村(9318)
- 发(9218)
- 管理(9129)
- 发展(8183)
- 展(8182)
- 中国(8099)
- 土地(7529)
- 收入(6844)
- 建设(6842)
- 劳(6602)
- 劳动(6602)
- 制(6586)
- 人口(6403)
- 农业劳动(6314)
- 及其(6130)
- 分配(5970)
- 方针(5930)
- 策(5913)
- 机构
- 学院(94842)
- 大学(87211)
- 济(45837)
- 经济(45131)
- 农(41012)
- 管理(36364)
- 研究(32642)
- 理学(31900)
- 理学院(31662)
- 管理学(31201)
- 管理学院(31059)
- 农业(30640)
- 中国(27100)
- 业大(22475)
- 科学(18833)
- 农业大学(18646)
- 京(17119)
- 财(16866)
- 中心(16602)
- 所(16393)
- 江(14874)
- 研究所(14698)
- 经济管理(14517)
- 业(14250)
- 经济学(13111)
- 财经(13090)
- 发(13020)
- 省(12860)
- 经济学院(12084)
- 发展(11984)
- 基金
- 项目(62759)
- 科学(49554)
- 研究(49303)
- 基金(45471)
- 家(39060)
- 国家(38592)
- 社会(33311)
- 科学基金(32881)
- 社会科(31115)
- 社会科学(31110)
- 省(26493)
- 农(26061)
- 基金项目(24647)
- 编号(21691)
- 教育(19842)
- 划(19801)
- 自然(18551)
- 自然科(18071)
- 自然科学(18070)
- 自然科学基金(17749)
- 资助(17090)
- 成果(16223)
- 发(15922)
- 部(14306)
- 国家社会(14196)
- 业(13613)
- 发展(13541)
- 重点(13473)
- 课题(13420)
- 村(13395)
共检索到143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正河 卢向虎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居民进城就业和举家迁城的现象日益增多,农村宅基地及房产长期闲置现 象也日益加重,本文分析了空心村土地浪费的表现、产生原因、整理的原则、动力、经验模式和可能产生的问题等。
关键词:
空心村 宅基地 土地整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谢文全
宅基地以保值增值的方式退出,有利于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也是实现宅基地顺利退出的关键。从宅基地的价值、产权结构、增值收益分配和农民地位等角度探索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内涵。从农民财产、宅基地属性演变、农民收入变化、融资能力和农村市场发育等角度分析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意义。宅基地的保值增值退出,对缓解新增建设用地矛盾、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农民社会地位提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宅基地以保值增值退出在宅基地退出后的供需平衡、宅基地产权结构、市场化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保值增值 增减挂钩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谢文全
宅基地以保值增值的方式退出,有利于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也是实现宅基地顺利退出的关键。从宅基地的价值、产权结构、增值收益分配和农民地位等角度探索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内涵。从农民财产、宅基地属性演变、农民收入变化、融资能力和农村市场发育等角度分析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意义。宅基地的保值增值退出,对缓解新增建设用地矛盾、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农民社会地位提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宅基地以保值增值退出在宅基地退出后的供需平衡、宅基地产权结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政府不当干预和农民自身维权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保值增值 增减挂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谦
反思现有观点可知,两权分置下宅基地收益权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宅基地收益权却无权取得收益,原因在于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控;农民集体既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亦不具有农村土地用途管制权,不能因此参与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地方政府不是宅基地所有权人,不能基于地租理论参与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民集体与地方政府分别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地租理论与管理权理论,享有取得宅基地增值收益的正当基础。构建中国农村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应当从私法与公法之不同视角出发。私法视角下,农民集体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享宅基地增值收益;公法视角下,地方政府基于征税的方式取得宅基地增值收益。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胡贤辉 刘蒙罢 文高辉
宅基地发展权为一类具有增值收益的产权,其归属应从其增值来源和产权特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即宅基地发展权既不能完全归私有,也不能完全归公有,而应该在二者之间取得合理平衡。基于该分配角度,以土地发展权的视角探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宅基地发展权的权能分配以及土地增值的全过程,构想将宅基地发展权分为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与市地发展权两个层次,并以此构建土地增值收益的效益函数模型。在该权能分配理论的指导下以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三者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进行了测算,得出测算分配比例为26.89∶42.33∶30.78,集体经济组织分享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价值为201.44元/m~2,是正常征收的2.24倍。以产权为基础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更加体现了补偿公平的原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迪 吴泽斌 汪应宏 彭山桂
在“多规合一”统筹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的背景下,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以期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有效调动不同区域主体的积极性,助力解决农村宅基地退出利益分配的不充分不均衡。从国土空间规划管制视角,以协调“生态资源优势区”与“经济发展优势区”的农村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为目标,运用基于“功能效用变化值”改进的Shapley值法,构建区域农村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模型,以宅基地试点典型城市徐州市沛县为研究对象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1)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管制的农村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模式,兼顾了公平和效率,符合通过空间规划管制和市场调节协同推进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方向。(2)引入“功能效用变化值”修正后,农村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更具说服力,其中,“经济发展优势区”农村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在政府、集体和农户三者间的分配比例为31.52%、32.90%和35.59%;“生态资源优势区”农村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在政府、集体和农户三者间的分配比例为30.25%、30.24%和39.88%。修正后的农村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均倾向于农户。(3)全域维度下处于生态资源优势区的单位面积退出宅基地可额外获得经济补偿405.43元,经济发展优势区为经济补偿额的主要支付地区。基于此,提出以“发展权均衡,全域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综合统筹考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制与农村宅基地退出,从宅基地退出的多功能价值的合理测算和增值收益的区域再分配两方面协同推进农村宅基地治理体系的完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军书 张晓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复垦与整治成为宅基地退出后的主要方向。制定农村宅基地复垦与整治管理法律法规,要对宅基地复垦与整治的管理机构,宅基地复垦与整治项目的实施,宅基地复垦与整治项目的监管,宅基地复垦与整治项目的验收,宅基地复垦指标的使用,宅基地复垦交易后的溢价分配,以及法律责任等问题进行规范。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复垦与整治 立法设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正强
在我国广大农村,宅基地利用粗放的现象一直较为严重——“一户多宅”,用地大大超过规定标准,农民居住环境脏、乱、差。据测算,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达2.5亿亩,用地规模十分庞大。另据调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13平方公里的土地只剩1平方公里可用,而这1平方公里土地上需安置农民建房的就占了近65%。怎样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农村宅基地、农民住房,都是农民的财产。在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的过程中,就不能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应根据不同情况,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实事求是地提出整治的办法来。陈正强同志的这篇文章,对开展农村宅基整治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基伟 徐小峰 章晓曼
2018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围绕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占有、使用、收益的不同权益种类,各地开展了一些实践探索。基于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实践,对宅基地多元利用的模式进行分析,很有必要。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多元利用的主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彦随
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和空心村整治新机制,涌现出"迁村并点"、"旧村改造"、"中心村整合"、"新社区建设"、"生态移民"等一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从谋 苑韶峰 李胜男 夏浩
研究目的:从宅基地流转功能损失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模型,探寻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模型测算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义乌市制定的"集地券"流转模式的实质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土地发展权空间转移,通过"集地券"形式获得的宅基地增值收益约为1152元/m2;宅基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应补偿宅基地居住保障、社会保障以及文化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约为234元/m2;基于发展权和功能损失角度,义乌市政府、村集体和农民分享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的比例为40∶11∶49。研究结论:建立在基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苑韶峰 梅志恒 干欣怡 朱从谋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值收益及其收益分配差异,为优化宅基地整理模式、完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模型、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于贡献的联盟利益分配模型能较好地兼顾不同模式下各利益主体的投入,测算得到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接近地方政策规定和实际分配格局;(2)宅基地整理地均增值收益表现出转制式整理模式>改造式整理模式>建制式整理模式,在地域上呈现城镇郊区>平原农区>丘陵山区的分异特征;(3)宅基地建制式整理模式中地方政府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较高,转制式和改造式整理模式中农户的分配比例较高,三种整理模式下村集体的分配比例均较低。研究结论:应重视宅基地整理过程中农户和村集体的宅基地价值损失,根据宅基地整理不同模式下利益主体贡献差异构建增值收益分配调节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戈 徐四桂 高佳
实现公平补偿、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是推进农村宅基地顺利退出的关键。论文以土地发展权为视角,采用模型测算方法,从宅基地复垦为耕地产生机会成本损失和置换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产生增值收益两个方面,构建宅基地退出补偿及增值收益分配理论模型,并以东北粮食主产区——哈尔滨市为研究区进行实证模拟。结果表明: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退出的宅基地整理复垦为耕地,产生的机会成本损失补偿给农户和村集体,空间置换的新增建设用地产生的增值收益来自政府和开发商的资本投入,政府和开发商有权分享其土地增值收益;2)研究区农户、村集体、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从谋 苑韶峰 李胜男 夏浩
研究目的:从宅基地流转功能损失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模型,探寻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模型测算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义乌市制定的"集地券"流转模式的实质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土地发展权空间转移,通过"集地券"形式获得的宅基地增值收益约为1152元/m2;宅基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应补偿宅基地居住保障、社会保障以及文化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约为234元/m2;基于发展权和功能损失角度,义乌市政府、村集体和农民分享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的比例为40∶11∶49。研究结论:建立在基准地价基础上对宅基地的土地发展权价值进行分配,并结合宅基地功能损失补偿农民体现公平原则,也接近地方政策规定及实际分配比例,符合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改革方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永和 张凤
如何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成热点话题,学界存在着严禁流转与自由流转两种观点的分歧。两派的论争源于对农村宅基地性质的不同认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同解读以及对宅基地流转影响的不同评估。两派在论争的背后都存在一定的偏失。实际上,严禁宅基地流转以坚守既有土地制度的主张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而实行宅基地自由流转乃至宅基地私有化的方案也潜藏着巨大风险。因此,慎重稳妥推进流转才是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宅基地 流转 集体所有 私有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