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2)
2023(3758)
2022(3005)
2021(2933)
2020(2222)
2019(4906)
2018(4905)
2017(9343)
2016(5131)
2015(5472)
2014(5397)
2013(5521)
2012(5093)
2011(4792)
2010(4931)
2009(4662)
2008(4568)
2007(4400)
2006(4080)
2005(3537)
作者
(14323)
(12892)
(12191)
(11678)
(7423)
(6201)
(5357)
(4920)
(4731)
(4348)
(4286)
(4087)
(3814)
(3790)
(3782)
(3725)
(3623)
(3584)
(3348)
(3344)
(3237)
(3162)
(3094)
(3093)
(2938)
(2916)
(2859)
(2607)
(2588)
(2551)
学科
(47552)
农业(31792)
(27141)
经济(27120)
(23605)
业经(13302)
农业经济(12217)
(9304)
农村(9287)
(8463)
发展(7641)
(7636)
土地(7151)
地方(7090)
建设(6773)
(6551)
劳动(6550)
管理(6388)
农业劳动(6305)
(6171)
收入(6162)
人口(6083)
中国(6077)
分配(5836)
动力(5766)
劳动力(5745)
农业人口(5697)
方针(5661)
及其(5620)
经济建设(5536)
机构
学院(76590)
大学(69080)
(39361)
(34272)
经济(33672)
管理(29524)
农业(29307)
研究(26263)
理学(25896)
理学院(25700)
管理学(25335)
管理学院(25220)
中国(22099)
业大(20671)
农业大学(17768)
科学(15806)
中心(13663)
(13538)
(13477)
(13306)
经济管理(12447)
(12367)
研究所(11936)
(11881)
(11388)
(11235)
发展(10549)
(10535)
科学院(9898)
(9758)
基金
项目(50709)
研究(40773)
科学(39863)
基金(35969)
(30881)
国家(30435)
社会(26794)
科学基金(25870)
(25242)
社会科(24821)
社会科学(24816)
(22205)
基金项目(19898)
编号(18889)
(16375)
教育(16086)
自然(14552)
自然科(14158)
自然科学(14157)
成果(14126)
自然科学基金(13896)
(13084)
(13005)
资助(12738)
(12092)
课题(11510)
(11393)
(11161)
农业(11133)
国家社会(11021)
期刊
(49608)
(48214)
经济(48214)
农业(33820)
研究(18974)
中国(18958)
业经(16671)
农业经济(14177)
(13942)
农村(13240)
(13240)
学报(13104)
科学(13027)
大学(11268)
学学(11164)
(10168)
金融(10168)
农村经济(8935)
问题(7990)
(7659)
社会(7104)
世界(7063)
经济问题(6962)
社会科(6786)
社会科学(6786)
(6651)
业大(6066)
农业大学(5856)
技术(5673)
资源(5404)
共检索到116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锐  
较于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位置对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方式影响更大,它带来一般农村宅基地的三重性质:一是农村土地对小农家庭的再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二是农村宅基地介于耕地与城市土地之间,容易复垦为耕地,不具有资产属性;三是农村宅基地具有重要的保障功能,能应付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在半工半农的家计模式下,农村宅基地的"季节性闲置"、利用率不高是正常现象。从国家战略和农民福利的角度考察农村宅基地利用问题,而不是从土地要素的角度考察宅基地的资产价值,我们会发现,当前的农村宅基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爱民  
当前,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重点在于突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限制。但笔者认为,鉴于现阶段农村宅基地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必须以国情和发展阶段为基础,从绝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确保农民不失权的前提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爱民  
当前,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重点在于突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限制。但笔者认为,鉴于现阶段农村宅基地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必须以国情和发展阶段为基础,从绝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确保农民不失权的前提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圣平  
宅基地制度建设一直是围绕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一大难题,现行法上的规则设计大抵是沿着公法的路径,按照行政管理的模式在发展。虽然我国《物权法》在用益物权编设专章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但将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规则授权"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去规定(《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正强  
在我国广大农村,宅基地利用粗放的现象一直较为严重——“一户多宅”,用地大大超过规定标准,农民居住环境脏、乱、差。据测算,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达2.5亿亩,用地规模十分庞大。另据调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13平方公里的土地只剩1平方公里可用,而这1平方公里土地上需安置农民建房的就占了近65%。怎样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农村宅基地、农民住房,都是农民的财产。在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的过程中,就不能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应根据不同情况,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实事求是地提出整治的办法来。陈正强同志的这篇文章,对开展农村宅基整治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基伟  徐小峰  章晓曼  
2018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围绕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占有、使用、收益的不同权益种类,各地开展了一些实践探索。基于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实践,对宅基地多元利用的模式进行分析,很有必要。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多元利用的主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立达  王艳西  韩冬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通过制度创新全面拓展宅基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形成"增量"权能,依据农村土地开发实践将权能细化并在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生产经营主体之间分配从而形成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三权分置"产权格局。本文从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宅基地"增量"所有权、确立农户资格权法律地位和行权方式、逐渐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实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及开征土地增值税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永和  张凤  
如何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成热点话题,学界存在着严禁流转与自由流转两种观点的分歧。两派的论争源于对农村宅基地性质的不同认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同解读以及对宅基地流转影响的不同评估。两派在论争的背后都存在一定的偏失。实际上,严禁宅基地流转以坚守既有土地制度的主张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而实行宅基地自由流转乃至宅基地私有化的方案也潜藏着巨大风险。因此,慎重稳妥推进流转才是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沈彭  
近期,笔者到广东省部分农村就宅基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综合各方面声音,集中起来就是农村宅基地管理一定要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问题。思考一:宅基地使用权的审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忠国  卓跃飞  吴次芳  李冠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计量分析法,系统梳理和检视农村宅基地问题研究的源起及演变,并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期为发现研究空白及探寻新的科学问题提供基础。研究发现,农村宅基地研究可划分为综合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其中,综合性研究包括宅基地制度变迁和产权制度两个子领域。专题性研究包括宅基地取得、流转、抵押、退出、置换等五个子领域。目前阶段,研究资源过度集中于宅基地的产权制度和宅基地的流转、退出、置换等领域,宅基地的制度变迁和宅基地的取得、抵押等领域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深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汤浩  刘旦  
目前,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构建我国的宅基地流转制度,对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九兴  王艳  
农村宅基地转型不仅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还有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城乡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社会经济状况和区域邻接性将安徽省分为合肥—铜陵、安庆—黄山、六安—淮北、阜阳—宿州四个区段,采用横向对比研究的方法对各区段2000—2013年土地与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各区段农村宅基地转型趋势。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区段农村宅基地占城镇村建设用地的比例逐年不断降低,各区段所对应的农村宅基地转型阶段与各区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未来要促进农村宅基转型过程,推动城乡友好发展,建立宅基地使用的激励约束政策,实施农村宅基地差别化分区管理,给予充足的财政支持,最终实现宅基地市场化配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梦一  
张某为A村村民,经过合法批准在该村宅基地上建房一处,占地面积150平方米。2000年10月,张某对其宅基地上房屋进行翻建时,未经批准在原有房屋旁边扩建住房40平方米。2018年,张某设立遗嘱将其宅基地及地上房屋(总面积190平方米)留给其子张某某(已为城镇居民,非农户口)。后张某于同年去世。2019年,张某某对继承的宅基地上房屋进行翻新,再次扩建20平方米。2020年,张某某要求对其继承的宅基地及地上房屋(总面积210平方米)进行登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静  
加快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满足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需求,是当前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农村宅基地闲置与转型再利用的既有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了宅基地闲置的概念内涵、现状与成因,明晰了闲置宅基地转型的现实需要与转型方向。当前,农村宅基地的闲置主要包含“占而不用”和“建而不住”两种情况,闲置的成因主要有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宅基地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缺位、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及家庭结构的改变等。未来应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基于宅基地闲置类型区别探讨制定闲置宅基地量化指标体系,宏观上把握闲置宅基地的形成机制、变迁逻辑等基本规律,聚焦闲置宅基地整治及土地优化调控途径,为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义博  
本文搭建了一个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动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农民私有制下自由流转到计划经济下的限制流转、改革开放初期的宽松流转,再到当前的限制流转四个阶段。这其中公有制意识形态的确立、弱势松散的农民群体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起推动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被不断弱化,农民逐渐沦为最大利益受损者。虽然目前存在制度外收益的诱惑,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的巩固、制度变迁成本的增加,以及农民群体的势弱,使农村宅基地依然面临流转限制的制度锁定困境。未来较为可行的农村宅基地变迁路径为中央政府推动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形成改革共识,建立代表农民权益的经济组织,给予地方政府利益补偿,严控流转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