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20)
2023(16559)
2022(13971)
2021(12888)
2020(10759)
2019(24322)
2018(23923)
2017(45569)
2016(24226)
2015(27159)
2014(27140)
2013(26567)
2012(24180)
2011(21840)
2010(21930)
2009(20305)
2008(19483)
2007(17519)
2006(15544)
2005(13946)
作者
(67511)
(56978)
(56418)
(53861)
(35873)
(27096)
(25539)
(22059)
(21799)
(19979)
(19491)
(19069)
(18166)
(17648)
(17572)
(17360)
(16678)
(16572)
(16387)
(16231)
(14366)
(13816)
(13692)
(13269)
(12783)
(12738)
(12355)
(12316)
(11492)
(11136)
学科
(116678)
经济(116538)
(72828)
管理(70208)
(51524)
企业(51524)
(51078)
方法(41849)
数学(36778)
数学方法(36321)
农业(34046)
业经(28737)
中国(27157)
(26868)
地方(25983)
(23386)
(22560)
(17332)
(16781)
贸易(16769)
(16277)
(16123)
银行(16099)
环境(15916)
(15681)
(15623)
(15587)
金融(15583)
财务(15565)
理论(15540)
机构
学院(345420)
大学(340132)
(150423)
经济(147469)
管理(132200)
研究(114161)
理学(113521)
理学院(112362)
管理学(110501)
管理学院(109842)
中国(88528)
(69112)
(68899)
(67062)
科学(66775)
(55976)
中心(54581)
财经(54014)
(53562)
业大(52483)
农业(51065)
研究所(50102)
(48960)
经济学(46721)
(44052)
师范(43615)
北京(42352)
经济学院(41764)
(41538)
(40811)
基金
项目(228859)
科学(181267)
研究(172144)
基金(166385)
(143532)
国家(142237)
科学基金(123194)
社会(112021)
社会科(105897)
社会科学(105875)
(90928)
基金项目(87964)
教育(78681)
自然(76567)
自然科(74747)
自然科学(74728)
(74199)
自然科学基金(73371)
编号(70531)
资助(66372)
成果(56635)
重点(51444)
(51160)
(50733)
课题(48205)
(48041)
国家社会(46892)
(46890)
创新(44938)
教育部(44307)
期刊
(177308)
经济(177308)
研究(103041)
中国(70499)
(68780)
(54548)
学报(50607)
管理(47992)
科学(47770)
农业(46355)
大学(40537)
学学(38537)
教育(34817)
(34532)
金融(34532)
业经(32638)
技术(32187)
财经(27276)
经济研究(26609)
问题(23627)
(23550)
(21755)
(18215)
技术经济(17792)
世界(17753)
经济问题(16202)
农村(16067)
(16067)
统计(15772)
现代(15563)
共检索到523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远来  
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宅基地农民私有,且能够自由转让,但是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农民的房屋及宅基地权利开始受到限制,而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直接推动了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转变,公社把农民的宅基地、房屋转为人民公社所有,恶化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势。面对当时国家极度困难的形势,以及农民群体的要求,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和1963年中共中央文件初步建立了"宅基地所有权属于生产队所有、宅基地归社员长期使用"的宅基地制度,满足了当时的制度均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月珍  吴宇哲  
农村宅基地闲置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而农村宅基地流转虽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却与现有的法律相抵触。针对农村宅基地流转所处的两难境地,在现有的土地制度和法律框架下,提出了建立农村宅基地储备制度的构想,对农村宅基地储备制度的目标、宗旨进行了定位,并对其组织机构、组织职能和运作机制进行了设计,尤其是对其资金运作机制做了深入的探讨。在实际中,农村宅基地储备制度应该根据地方特点,通过实践逐步改进和完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宇峰   付坚强  
我国宅基地制度变迁中存在着一种处于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之间的中间环节,这个环节由基层政府主导。然而,基层政府在制度供给过程中缺乏自身定位意识。其仅注意强制性变迁,忽略了所在的“中间环节”。基层政府与农村集体在协同推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如仅关注到国家政策指引和地方利益,则难以实现其在中间环节中的作用,会导致制度变迁缺乏系统性安排。基层政府和农村集体应确定其在宅基地制度变迁中“中间环节”的定位,向上衔接因宅基地收益需求和产品功能转变而引发的制度强制性变迁,向下连系村民对宅基地灵活利用的创新需求而发生的诱致性变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超  谭峻  
本文通过回顾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历史,理清宅基地三大功能演变趋势,即政治稳定功能保持不变,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削弱,经济财产功能日益凸显。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参考上述宅基地功能演变路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保持政治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差别化宅基地制度设计;加快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激活农民手中土地财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永和  张凤  
如何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成热点话题,学界存在着严禁流转与自由流转两种观点的分歧。两派的论争源于对农村宅基地性质的不同认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同解读以及对宅基地流转影响的不同评估。两派在论争的背后都存在一定的偏失。实际上,严禁宅基地流转以坚守既有土地制度的主张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而实行宅基地自由流转乃至宅基地私有化的方案也潜藏着巨大风险。因此,慎重稳妥推进流转才是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军书  朱方宜  
建立农村宅基地管理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对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设廉洁政府、维护农民宅基地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宅基地管理政府权力清单,主要包括规范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强化宅基地的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宅基地流转管理机制,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加强对违法占用宅基地行为的惩治等内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义博  
本文搭建了一个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动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农民私有制下自由流转到计划经济下的限制流转、改革开放初期的宽松流转,再到当前的限制流转四个阶段。这其中公有制意识形态的确立、弱势松散的农民群体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起推动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被不断弱化,农民逐渐沦为最大利益受损者。虽然目前存在制度外收益的诱惑,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的巩固、制度变迁成本的增加,以及农民群体的势弱,使农村宅基地依然面临流转限制的制度锁定困境。未来较为可行的农村宅基地变迁路径为中央政府推动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形成改革共识,建立代表农民权益的经济组织,给予地方政府利益补偿,严控流转风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爱民  
当前,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重点在于突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限制。但笔者认为,鉴于现阶段农村宅基地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必须以国情和发展阶段为基础,从绝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确保农民不失权的前提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爱民  
当前,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重点在于突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限制。但笔者认为,鉴于现阶段农村宅基地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必须以国情和发展阶段为基础,从绝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确保农民不失权的前提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并强调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政策思路。尽管这一政策思路甫一提出,也曾有"语惊四座"之效应,但短暂的学术讨论与争议后,业界便已基本形成共识,确认"三权分置"是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义博  
本文搭建了一个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动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农民私有制下自由流转到计划经济下的限制流转、改革开放初期的宽松流转,再到当前的限制流转四个阶段。这其中公有制意识形态的确立、弱势松散的农民群体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起推动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被不断弱化,农民逐渐沦为最大利益受损者。虽然目前存在制度外收益的诱惑,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的巩固、制度变迁成本的增加,以及农民群体的势弱,使农村宅基地依然面临流转限制的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一介  
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的一种福利待遇的观点不能成立。通过对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存在矛盾和问题的分析,试图揭示宅基地制度的内在问题以及宅基地管制制度与财产权利规则和司法的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将围绕土地权利和公共政策的平衡而展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汉飞  石霞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及生态环境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建设和发展与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宅基地问题。对此,有必要研究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来龙去脉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建立新型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创新性办法和途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珍惠  
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是在1986年颁布《土地管理法》时确立的。近30年的发展,尤其是《物权法》的颁布,宅基地使用权已经逐步由农民福利上升为一种用益物权,兼具了保障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更面临着从无流动向有流动转变的改革要求,许多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笔者试图通过分析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光宏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对其效率进行了分析。其次,以实证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主要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分配制度不明确;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不合理,转让缺乏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监管体制不完善等。最后,提出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创新的思路:应当加强有关农村宅基地立法;明晰农村宅基地产权;强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权能;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