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6)
2023(17369)
2022(14468)
2021(13681)
2020(11312)
2019(26150)
2018(26040)
2017(49660)
2016(26750)
2015(29970)
2014(29953)
2013(29346)
2012(26647)
2011(23947)
2010(24078)
2009(22579)
2008(22619)
2007(20218)
2006(17770)
2005(15820)
作者
(74616)
(63050)
(62653)
(59796)
(39576)
(30131)
(28371)
(24606)
(23882)
(22174)
(21295)
(21167)
(19791)
(19560)
(19500)
(19348)
(19004)
(18293)
(18167)
(17926)
(15573)
(15449)
(15334)
(14359)
(14253)
(14126)
(13922)
(13906)
(12682)
(12496)
学科
(111561)
经济(111414)
(80361)
管理(76782)
(59783)
企业(59783)
(51967)
方法(47596)
数学(41303)
数学方法(40752)
农业(34432)
(30824)
业经(30295)
中国(28846)
(27002)
地方(21234)
(21117)
(19364)
贸易(19357)
(19073)
(18833)
(18314)
银行(18284)
(18222)
财务(18160)
财务管理(18106)
理论(17967)
(17429)
(17259)
金融(17253)
机构
学院(379673)
大学(376292)
(157268)
经济(153993)
管理(146494)
理学(126309)
理学院(124990)
研究(124207)
管理学(122853)
管理学院(122127)
中国(96267)
(77590)
(75284)
科学(74319)
(74088)
(61594)
中心(59288)
财经(58671)
业大(58406)
(58044)
农业(56884)
研究所(55399)
(53274)
(49442)
师范(48971)
北京(48172)
经济学(47967)
(45442)
(44464)
财经大学(43206)
基金
项目(252133)
科学(199273)
研究(188527)
基金(182693)
(158012)
国家(156600)
科学基金(134981)
社会(120617)
社会科(113970)
社会科学(113938)
(99929)
基金项目(96635)
教育(87354)
自然(85190)
自然科(83179)
自然科学(83155)
(82980)
自然科学基金(81668)
编号(78136)
资助(72917)
成果(63438)
重点(56844)
(56614)
(54869)
课题(53698)
(52984)
(50677)
国家社会(49868)
创新(49452)
教育部(48827)
期刊
(179115)
经济(179115)
研究(110690)
中国(76956)
(74616)
(60293)
学报(56861)
科学(53228)
管理(51423)
农业(50332)
大学(44942)
学学(42525)
教育(42420)
(37587)
金融(37587)
技术(34348)
业经(34231)
财经(29182)
经济研究(26468)
(25066)
(24726)
问题(24530)
(20321)
技术经济(18543)
世界(17654)
理论(17563)
统计(17274)
现代(16843)
(16716)
商业(16560)
共检索到565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乔陆印  
让农民受益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基于农民权益变化视角审视宅基地制度70年变迁历程发现,自“两权分离”后宅基地制度表现出“房地分离、差别赋权、产权管制”的特征,即同一时期宅基地与农房的限定性赋权并不同步,国家逐渐加强对宅基地及农房的产权与权能管制,农民宅基地权益在产权管制中受到损害。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向是放松产权管制与还权赋能,改革的逻辑思路是以维护国家公益(保障居住功能)为基点,以发展农民私益(显化财产功能)为驱动力,以“三权分置”产权结构重塑为总统领,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本质上是宅基地权利体系的重构过程,即通过三权的重新设置发挥其独特功能和整体效能。在实践路径方面,强化集体所有权重点在于明晰权利主体,赋予完整权能;保障农户资格权首先要厘清权利性质,明确入法路径;适度放活使用权,亟需进一步放宽使用权流转范围与用途功能,实现有偿使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美球  黄唱  张婷  郭细根  刘桃菊  
研究目的:系统剖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系统推论。研究结果: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已难以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起点,构建有效的“三权分置”制度体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目标,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顺应人们对乡村高品质居住生活空间的需求、统筹好宅基地保障功能与资产功能的关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主线。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必须兼顾宅基地制度自身的特殊性及其改革的敏感性,改革路径主要包括:一是聚焦于制度建设,并确保制度能得以落实;二是以系统思维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并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三是立足于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破解宅基地利用与管理中的难题;四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提升其行使所有权人的能力,并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超  谭峻  
本文通过回顾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历史,理清宅基地三大功能演变趋势,即政治稳定功能保持不变,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削弱,经济财产功能日益凸显。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参考上述宅基地功能演变路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保持政治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差别化宅基地制度设计;加快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激活农民手中土地财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勇  
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乡村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制度变迁的"内卷化"提示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性。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还权赋能,着眼点在于走出宅基地保障维稳功能的惯性及财产功能限制性的"双重困境",打破农民与农村宅基地之间的"脐带"关系,进一步细化和充实宅基地产权权能,将宅基地权能由目前的"两权"拓展为可以促进宅基地合理配置和节约利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及加快农民市民化和乡村振兴的"三权",并按照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思路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商梦雅  李江  
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以使用权流转为着力点,要实现宅基地的合理配置依赖于使用权的流转。运用法经济学效率与公平两大价值目标,在构建使用权流转的市场机制体系过程中寻找效率与公平的契合点,创建市场交易机制、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借助资源匹配化解农村发展要素的短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第一,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各项权利的立法工作;第二,构建完善的宅基地产权制度;第三,坚持价值选择防范路径内卷化:第四,规范现代化的宅基地管理体系;第五,建设全方位的配套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自然过渡,加快乡村经济振兴,助推城乡融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爱民  
当前,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重点在于突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限制。但笔者认为,鉴于现阶段农村宅基地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必须以国情和发展阶段为基础,从绝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确保农民不失权的前提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爱民  
当前,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重点在于突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限制。但笔者认为,鉴于现阶段农村宅基地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必须以国情和发展阶段为基础,从绝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确保农民不失权的前提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并强调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政策思路。尽管这一政策思路甫一提出,也曾有"语惊四座"之效应,但短暂的学术讨论与争议后,业界便已基本形成共识,确认"三权分置"是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成  徐爽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打破旧有宅基地制度壁垒,并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互为起承,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有助于盘活乡村沉睡资产;在"三权分置"制度逻辑下实现宅基地使用权资本化是加速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全面提升乡村聚落功能和实现乡村多元主体利益共享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法梳理了宅基地改革阶段与产权细分过程,明晰宅基地属性外延,分析宅基地资源资产化与资产资本化的内在机制;从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的缘起和内涵解析、制度的外部环境、制度的多元主体和制度的绩效4个维度,解构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逻辑;梳理"三权分置"制度下宅基地使用权资本化的选择逻辑和现实困境,提出了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本化路径。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本化需要匹配不同地域乡村的不同发展阶段,才能真正提升农村社会经济效益与发展活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浩媛  段文技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宅基地制度是最为独特、最为敏感,也是最难以决断的一项。中国地区发展差异巨大,宅基地制度改革应当梯度推进,分类实施。本文从人口、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和土地管理水平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底条件,并以15个试点县(市、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以青海湟源、西藏曲水和安徽金寨为代表的基本保障型,以江苏武进、陕西高陵、福建晋江和新疆伊宁为代表的规范管理型,以四川泸县、江西余江、湖北宜城、宁夏平罗和湖南浏阳为代表的有偿退出型,以云南大理、天津蓟县和浙江义乌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4种不同类型的宅基地改革路径选择,为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的推开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浩媛  段文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雨晴   张立恒  
农村宅基地是保障农村民众生产生活、维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能够有效维护农户合法权益,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条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众多农民宅基地被长时间荒废,却依然被“保留”“留存”,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滞后于时代发展,对农村持续发展、农业产业链完善形成约束。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重点,剖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宅基地改革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宁爱凤   周卓艺   王阳  
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模糊函数,对浙江省义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后的农民福利变化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农民福利总模糊综合指数为0.568,农民经济状况模糊综合指数为0.542,居住水平为0.589,社区环境为0.632,社会保障为0.527,政治参与为0.570。研究结果显示,宅基地制度改革后农民福利水平总体得到提升;宅基地制度改革改善了农民的社区环境和居住条件,但并没有显著改善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障状况;宅基地制度改革降低了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收入,也降低了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的获得感。政策含义为,宅基地制度改革须坚持“农民生活质量不下降”“先立后破”的原则;改革推进的着力点分别是促进非农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丰富社区建设,通过着力点的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全方位提升农民福利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欢  
现行立法就农村宅基地继承问题所作的规定存在诸多模糊、不确定甚至冲突问题,导致学界出现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农村宅基地继承不仅成为客观事实,更具有重要价值。现行农村宅基地继承制度存在着主体身份受限制、客体范围不明确、期限未确定以及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构建农村宅基地继承制度,要扩大继承主体、明确客体范围和继承期限、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方林  朱大威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抓手之一。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存在的闲置率高、权能受限、混乱无序、确权颁证缓慢等阻点问题,总结了典型省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提出了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主要内容和选择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