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94)
- 2023(18005)
- 2022(15497)
- 2021(14335)
- 2020(12011)
- 2019(27303)
- 2018(27141)
- 2017(52071)
- 2016(28220)
- 2015(31740)
- 2014(31082)
- 2013(30691)
- 2012(28233)
- 2011(25681)
- 2010(25840)
- 2009(24094)
- 2008(23737)
- 2007(21263)
- 2006(19047)
- 2005(16745)
- 学科
- 济(117359)
- 经济(117202)
- 业(88851)
- 管理(84540)
- 企(67239)
- 企业(67239)
- 农(52050)
- 方法(49852)
- 数学(42686)
- 数学方法(42237)
- 农业(34624)
- 业经(31141)
- 中国(30616)
- 财(30575)
- 地方(26111)
- 制(25927)
- 学(23957)
- 技术(22349)
- 贸(19519)
- 贸易(19506)
- 理论(19229)
- 易(18879)
- 银(18442)
- 银行(18400)
- 体(18302)
- 务(18193)
- 财务(18121)
- 财务管理(18081)
- 融(17826)
- 金融(17823)
- 机构
- 学院(400592)
- 大学(399968)
- 济(163264)
- 管理(160239)
- 经济(159792)
- 理学(139021)
- 理学院(137507)
- 管理学(135337)
- 管理学院(134592)
- 研究(132572)
- 中国(100836)
- 京(84169)
- 科学(80500)
- 农(76327)
- 财(76302)
- 所(65456)
- 江(63273)
- 业大(62535)
- 中心(61392)
- 财经(60099)
- 研究所(59208)
- 农业(58357)
- 经(54686)
- 范(52897)
- 师范(52440)
- 北京(52146)
- 经济学(48667)
- 州(48466)
- 院(47521)
- 财经大学(44406)
- 基金
- 项目(272667)
- 科学(216010)
- 研究(203273)
- 基金(198006)
- 家(170986)
- 国家(169469)
- 科学基金(146938)
- 社会(130150)
- 社会科(123068)
- 社会科学(123039)
- 省(108583)
- 基金项目(105457)
- 自然(93498)
- 教育(92227)
- 自然科(91260)
- 自然科学(91239)
- 自然科学基金(89633)
- 划(88903)
- 编号(83092)
- 资助(79813)
- 成果(67453)
- 重点(60648)
- 部(60595)
- 创(59256)
- 发(58457)
- 课题(57074)
- 创新(54775)
- 国家社会(53333)
- 制(53319)
- 教育部(52016)
- 期刊
- 济(185823)
- 经济(185823)
- 研究(118933)
- 中国(82229)
- 农(76041)
- 学报(62108)
- 科学(57990)
- 财(57679)
- 管理(57634)
- 农业(51445)
- 大学(48590)
- 学学(45889)
- 教育(45282)
- 融(38762)
- 金融(38762)
- 业经(34651)
- 技术(34228)
- 财经(29609)
- 经济研究(26953)
- 经(25208)
- 业(24927)
- 问题(24925)
- 科技(20535)
- 版(20515)
- 技术经济(19726)
- 理论(19022)
- 图书(18646)
- 现代(18389)
- 资源(17838)
- 世界(17402)
共检索到596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新华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建立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模型,研究数据来源于江都市3县30个村的实地调查,主要是分析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创新过程和诱导因素,为国家引导和制定合理的宅基地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都市为代表的农村宅基地制度逐渐从无偿、无流动向有偿、有流动演变,宅基地产权权能日益完善。影响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土地资源短缺程度、土地开发利用状况、区位条件、各主体经济状况(主要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人力资本以及政策等因素。鉴于此,在未来的宅基地制度创新过程中要注重研究宅基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趋势,选择宅基地制度创新方向;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加快人力资本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汉飞 石霞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及生态环境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建设和发展与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宅基地问题。对此,有必要研究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来龙去脉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建立新型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创新性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产权 制度安排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勇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战略构想。然而,宅基地制度的改革,不单纯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更涉及"城乡公平、区域公平与时际公平"问题,也涉及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问题。本文在对我国宅基地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宅基地改革的典型试点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宅基地放开流转可能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适用范围小"、"区域不公平"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宅基地指标化"模式,即以权利替代实物,并引进市场化的交易机制,实现宅基地指标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转。研究表明,"宅基地指标化"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在更大程度上体现社会公平,是解决宅基地问题的一...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制度创新 宅基地指标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黎孔清 陈银蓉
本文对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进行评价,并指出制度的根本缺陷和新环境下存在的问题迫使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必须改革。提出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从制定完整的法律体系,建立宅基地使用权退出与流转机制和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制度评价 改进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深刻理解"三权分置"的重大意义,正确诠释"三权分置"的法理基础,加快探索"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是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立瑞 赵丹
随着城市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宅基地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制约,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处于冻结状态。现实中,对于开禁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属客观现实需要,民间意愿强烈,地方政府态度积极,开禁势在必行。为保证流转的有序进行,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则极为必要。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使用权流转 制度创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薛凤蕊
农村宅基地闲置制约我国城乡发展,而宅基地无偿获得的福利性质、缺乏退出和限制流转的宅基地制度、管理主体缺位以及城乡二元制度形成的土地价格差,是其制度约束因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农村宅基地占用与流转制度创新,应变革农村宅基地福利分配制度,建立宅基地流转合作社,发挥地方服务职能,实现城乡居住权统一,并修订与出台相关法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琳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城市用地极具紧张,宅基地流转成为促进农村土地转为城市用地的关键,而我国农村宅基地在流转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不能保障农民在失去宅基地后的正常生活等。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现状及出现的问题,针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的完善起到帮助。
关键词:
农村 宅基地流转制度 创新 选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伟 王子坤 徐博 张兵良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分化视角下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是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发生的主要诱因,这一行为还取决于被调查者自身和家庭禀赋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产权安全感知差异。研究结论:应该充分考虑异质化农户的行为差异,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并将就业能力提升、农地流转、住房保障、权益保护与宅基地退出制度安排有效匹配,从而进一步促进闲置宅基地退出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伟 王子坤 徐博 张兵良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分化视角下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是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发生的主要诱因,这一行为还取决于被调查者自身和家庭禀赋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产权安全感知差异。研究结论:应该充分考虑异质化农户的行为差异,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并将就业能力提升、农地流转、住房保障、权益保护与宅基地退出制度安排有效匹配,从而进一步促进闲置宅基地退出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勇坚 袁锦秀 李蕊
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立法思想落后、权利框架模糊,宅基地因权利被限制而无法实现收益权能,导致宅基地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战略构想。宅基地制度创新应体现城乡公平、区域公平和时际公平,并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而现有的"限制自由流转、扩大权能"和"自由流转"两个改革思路,都局限于宅基地问题的表层,没有在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宅基地制度进行重构,存在着天然的缺陷。"宅基地指标化"模式,以权利替代实物,引进市场化的交易机制,实现宅基地指标在全国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倩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浪费共存的局面愈来愈严重。学界的理论研究与实界的现实存在都指向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对于缓解城市建设用紧张局面、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民城镇化、实现农村土地发展权转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现有宅基地流转政策法规的制约,必须进行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的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倩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浪费共存的局面愈来愈严重。学界的理论研究与实界的现实存在都指向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对于缓解城市建设用紧张局面、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民城镇化、实现农村土地发展权转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现有宅基地流转政策法规的制约,必须进行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的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超 吕萍
研究目的:比较、剖析试点地区宅基地资格权实现形式案例并进行理论阐释,为宅基地资格权立法与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运用"经济—社会"产权理论分析义乌、湄潭、余江农村宅基地资格权案例可知,不同发展阶段下村庄内经济产权与社会产权的主导作用不同,造成资格权认定、行使等实现方式方面差异明显。义乌资格权偏向于财产性权利,实现方式更加灵活,善于运用市场方式运作。余江资格权则是偏向于内部成员的身份性权利,是原住村民的福利资源,依赖村庄内部的宗族血亲关系来实现。湄潭资格权则是介于二者之间,在实现对本地村民福利保障基础上,适度向外来人口开放,以稳定流动人口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研究结论:从立法层面,宅基地资格权立法应将底线思维与动态灵活性相结合。从理论层面,可以从动态性视角去理解宅基地资格权的多种实现形式。从实践层面,各地要依据村庄发展实际,搭配不同的资格权认定与行使政策工具才能符合现实的生产、生活需求,使宅基地资格权真正服务于乡村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意焕
我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促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时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均等化自由流动。这是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一项制度安排。尽管我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恩格斯《论住宅问题》揭示了产生住宅问题的经济制度根源,能够为我国宅基地权利制度创新提供重要启示。只有通过优化生产方式,才能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减轻劳动人民的住房压力。通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进一步巩固农村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保障粮食安全、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促进共同富裕的需要。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恩格斯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