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0)
2023(11359)
2022(9528)
2021(9185)
2020(7532)
2019(17398)
2018(17212)
2017(33624)
2016(17747)
2015(19527)
2014(19292)
2013(18842)
2012(17237)
2011(15322)
2010(15013)
2009(13540)
2008(12554)
2007(10976)
2006(9442)
2005(7902)
作者
(47013)
(40044)
(39195)
(37304)
(24747)
(19095)
(17851)
(15687)
(15099)
(13792)
(13472)
(13358)
(12041)
(12014)
(11914)
(11811)
(11775)
(11486)
(11402)
(11069)
(9531)
(9498)
(9454)
(9404)
(8996)
(8869)
(8630)
(8335)
(7906)
(7873)
学科
(75138)
经济(75051)
(53434)
(50581)
管理(43153)
农业(33636)
方法(32130)
(31200)
企业(31200)
数学(29524)
数学方法(29155)
业经(20952)
中国(17693)
(17318)
贸易(17313)
(17291)
地方(17150)
(17038)
(13683)
(12644)
农业经济(12564)
(12477)
(11228)
环境(11092)
技术(11067)
土地(10076)
(9916)
发展(9818)
(9808)
(9714)
机构
学院(238998)
大学(233213)
(102650)
经济(100744)
管理(97618)
理学(85517)
理学院(84713)
管理学(83357)
管理学院(82917)
研究(74826)
中国(59281)
(57184)
(46428)
科学(44841)
农业(43448)
(43166)
业大(41779)
中心(38462)
(35698)
(35499)
财经(34928)
研究所(32336)
(32185)
经济学(31110)
(30859)
师范(30615)
经济管理(29074)
经济学院(28432)
(27860)
农业大学(27456)
基金
项目(172019)
科学(137320)
研究(129271)
基金(126422)
(108793)
国家(107802)
科学基金(94209)
社会(84626)
社会科(79947)
社会科学(79927)
(69785)
基金项目(68046)
自然(59257)
教育(57935)
自然科(57868)
自然科学(57856)
自然科学基金(56787)
(56017)
编号(53745)
资助(49785)
成果(40934)
(38947)
(38333)
重点(37647)
(36273)
国家社会(35489)
课题(34732)
创新(33896)
(33706)
人文(33656)
期刊
(111660)
经济(111660)
研究(62270)
(61969)
中国(46255)
农业(42610)
学报(34667)
科学(33388)
(30986)
管理(29744)
大学(28189)
学学(26874)
业经(26168)
(23772)
金融(23772)
技术(20966)
教育(20276)
(19570)
问题(16940)
财经(15644)
农业经济(15034)
农村(14828)
(14828)
经济研究(14591)
(13355)
(13276)
资源(13096)
世界(13073)
经济问题(12026)
技术经济(11299)
共检索到343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勇  彭长生  包婷婷  
对安徽省无为县、庐江县、埇桥区和潜山县821户农户家庭宅基地利用、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意愿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被调查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宅基地。(2)针对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大多希望通过退出现有宅基地来改善目前的居住生活条件,获得相应的福利政策,同时考虑到为了避免宅基地常年闲置而愿意退出宅基地;而针对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则对宅基地有感情、担心退出后家庭住房得不到保障、相关经济补偿不合理,同时预计农村土地未来有升值潜力而不愿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勇  彭长生  包婷婷  
对安徽省无为县、庐江县、埇桥区和潜山县821户农户家庭宅基地利用、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意愿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被调查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宅基地。(2)针对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大多希望通过退出现有宅基地来改善目前的居住生活条件,获得相应的福利政策,同时考虑到为了避免宅基地常年闲置而愿意退出宅基地;而针对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则对宅基地有感情、担心退出后家庭住房得不到保障、相关经济补偿不合理,同时预计农村土地未来有升值潜力而不愿意退出。(3)绝大多数农户对选择退出宅基地后是否进城十分谨慎,很多农民即使选择退出宅基地也不愿意进城。鉴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实施多元化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确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配套政策保障机制和合理安排农村宅基地退出时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彭长生  
农民分化的类型和程度导致农民对宅基地的功能诉求产生差异,进而对其宅基地退出中的补偿模式选择意愿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安徽省6个县5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在受访者中,有24%的农民选择货币化补偿模式。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户主的空间流动、年龄,学历是否为高中及以上,家庭人口数、子女中是否有男孩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用以度量收入分化的非农就业、家庭年收入、是否在城镇中拥有住房等变量,以及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还表明,农民分化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彭长生  
产权认知是农民对宅基地经济价值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安徽省6个县1413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约84%的农民愿意退出宅基地;近70%的农民认为自己的宅基地归自己所有,近3/4的农民认为自己的宅基地可以自由处置,约86%的农民认为宅基地可以继承,约2/3的农民认为宅基地可以抵押。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在反映农民产权认知状况的变量中,农民的宅基地继承权认知状况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的宅基地抵押权认知状况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农民的宅基地所有权认知状况和处置权认知状况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不显...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韦彩玲  蓝飞行  宫常欢  
作为处于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经济主体,农户和政府的行为选择是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综合权衡的结果。基于在广西农村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等传统观念以及"祖宅意识"降低了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尤其是老年人)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在城市生产生活的稳定性和保障性较弱的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退出意愿较低,还有的农业转移人口由于不确定远期利益得失而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对此,地方政府一方面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价值理性,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并通过有效利用集体土地彰显宅基地退出带来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引导农户合理退出宅基地;另一方面要坚持"量力而行""因时因地制宜""多举并行"的工具理性,不但要在补偿标准上尽量满足农户的现实需求,更要以持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和程度以及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生产生活质量为重心,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军书  翁晓宇  
以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的历史考察与法律解读为研究起点,分析透视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面临的困境。通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百村调查"得出结论:补偿是否合理、公平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关键;货币补偿中要"以高于商品性住房的价格进行补偿",实物补偿中要"以高比例进行房屋面积置换"是大多数农户的心理预期。针对调查结论,政府在鼓励和引导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过程中,要把制定完善宅基地退出与补偿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建立宅基地退出的动力机制以及保障体系作为重点工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彭长生  范子英  
了解农户对宅基地的退出意愿和利益诉求,对合理、有序、公正地推进农户宅基地退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安徽省6县1413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文章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砖混结构占大多数;宅基地以及房屋的闲置情况也较为严重,有85.5%的宅基地没有被有效利用;在一定的前提下,有90%的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其中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因素依次为就业、养老、生活费用和农业生产;农户所在区位、年龄和参保情况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一定的影响;远郊农民的宅基地退出意愿更强。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最后提出社保先行于宅基地退出,以及优先考虑远郊农民等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山桂  孙昊  王健  张勇  
测度、刻画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的农户互动影响有利于深入理解宅基地退出补偿的形成机理,对于科学地制定政策,推动农户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的农户互动影响进行测度,利用提名法构建反映农户互动影响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农户个体的中心性及其驱动因素,刻画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特征,进而从"人本"视角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研究发现:(1)农户间的互动影响是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形成机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一个农户"邻居"的宅基地退出受偿意愿价格变化1%,将会导致该农户的宅基地退出受偿意愿价格同向变动0.218%~0.421%;(2)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讨论网中农户的入度中心性、出度中心性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出不同农户施加影响与接受影响的水平呈现出明显差别;(3)农户中心性的形成机制中,个人收入并不是一个显著因素,而职业声望与受教育程度这两个与身份、声望相关联的因素则是显著因素。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推进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按照分类推进的思路,运用农户的互动影响,更好地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鹏飞  赵凯  贺婧  
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区安徽省金寨县614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农村人口老龄化、社会信任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信任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信任的两种类型(即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产生显著积极影响;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均能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不利影响,缓解效应显著,且人际信任的缓解作用要强于制度信任。由此,提出完善宅基地退出户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升农户社会信任水平、制定多元化宅基地退出政策等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子坤  邹伟  王雪琪  
研究目的:探寻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悖离原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作用于理性行为人的意愿和行为;农户分化、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是造成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原因;农户意愿向行为转换的过程中,会弱化邻居的行为态度,强化村干部的组织号召作用,并且会重点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而忽视其经济条件。研究结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村干部培养、完善退出方案制定和促进非农就业等切实扭转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局面,进一步推动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农户退出宅基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宏龄  
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双增"趋势对资源利用与耕地保护的挑战,从宅基地功能角度出发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阶段宅基地承载着生活居住、风险保障、归属承继、支持生产、情感寄托及资本化等多重功能。由于持有宅基地的情形存在差异,宅基地在各种类型农户家庭中所发挥的功能也因此各有不同,进而形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因此,倡导宅基地退出需针对不同持有情况区别对待。从影响农户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来看,安居工程、风险保障和资金补偿是构建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需考虑的重点问题,其中如何确保农户的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扬彬  顾汉龙  宇阳  何雨晴  
本文基于沈阳市3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分化和宅基地价值认知在两者间的中介及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地转入行为显著削弱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而农地转出行为显著增强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起完全中介作用,农地转入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削弱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6.81%,农地转出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增强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7.33%;农户宅基地价值认知发挥部分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入户,宅基地保障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出户,宅基地资产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对于明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群体,针对农地流转行为不同的群体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俞振宁  邱纪东  夏楚瑜  
研究目的:梳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实证研究,基于农户认知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检验,促进宅基地退出政策完善和研究发展。研究方法:元分析(Meta-analysis)。研究结果:基于38篇文献、115个效应值、21 559个农户样本,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服务评价、市民化感知和所有权认知的正向影响,同时受到风险预期和祖业观的负向影响;在影响程度方面,行为态度、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相对较强,市民化感知较弱;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欠发达地区的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和所有权认知的影响比发达地区强,而服务评价影响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立宅基地退出政策设计、执行、评估、宣传及配套保障的完善流程和分类治理体系;探索多种方式促进宅基地改革与农户祖业观等非正式制度的融合;欠发达地区需更重视农户的资源禀赋状况和宅基地认知水平,发达地区要更注重提升政策执行水平;更多视角的影响因素和异质性来源探索是未来研究重点方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贯成  戈楚婷  
以推拉理论为视角,分别从农村宅基地作为资源和资产属性以及拥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迁移到城市这两个角度,重新梳理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建立了农村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的推拉分析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在南京市栖霞区农村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归纳主要影响农户退出意愿的推力和拉力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农户年总收入、家庭居住人口数和农户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宅基地退出的主要推动因素;而非农业收入占比、外出务工人口数、是否参加城镇养老保险、是否拥有城镇住所、是否有宅基地产权证书以及宅基地抵押权认知情况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主要拉力因素。基于以上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安宁  冯健  
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安徽阜阳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问卷调查,建立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公式,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为建立灵活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农户个体偏好和家庭特征不一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较大的差异。(2)农户对城镇生活不确定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关键因素。对就业、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和生活成本的顾虑,使得农户不敢轻易放弃宅基地。(3)农户对宅基地的乡土情结、宅基地资产性价值日益凸显和农户心理预期偏高也是阻碍宅基地退出的因素。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促进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长效机制,充分了解和尊重农户的个体偏好并分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