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5)
2023(5530)
2022(4587)
2021(4615)
2020(3543)
2019(8357)
2018(7969)
2017(13940)
2016(7835)
2015(8871)
2014(8748)
2013(8906)
2012(8458)
2011(7946)
2010(7942)
2009(7563)
2008(7495)
2007(6738)
2006(6173)
2005(5489)
作者
(22867)
(20233)
(19560)
(18632)
(12130)
(9705)
(8747)
(7665)
(7480)
(6895)
(6726)
(6509)
(6302)
(6183)
(6096)
(6015)
(5803)
(5755)
(5493)
(5446)
(5109)
(4920)
(4752)
(4718)
(4597)
(4553)
(4490)
(4288)
(4147)
(4136)
学科
(48249)
(39575)
经济(39546)
农业(32250)
(27877)
业经(14644)
管理(14473)
农业经济(12298)
中国(10237)
(9431)
(9377)
农村(9357)
地方(8954)
方法(8668)
(8427)
发展(8291)
(8288)
数学(7880)
数学方法(7831)
土地(7761)
建设(7115)
(7080)
企业(7080)
(6966)
劳动(6966)
收入(6926)
人口(6686)
及其(6639)
(6631)
(6614)
机构
学院(113377)
大学(107830)
(48680)
经济(47809)
(46947)
研究(43717)
管理(40288)
中国(36081)
农业(35443)
理学(34524)
理学院(34146)
管理学(33570)
管理学院(33390)
科学(26980)
业大(26382)
(23058)
(22283)
中心(21671)
农业大学(21411)
研究所(20656)
(19402)
(18080)
(17479)
(16014)
(15202)
(15190)
科学院(15181)
师范(15051)
经济管理(14753)
财经(14645)
基金
项目(74663)
科学(58385)
研究(56762)
基金(53761)
(47337)
国家(46765)
科学基金(38917)
社会(36167)
社会科(33650)
社会科学(33644)
(30923)
基金项目(29067)
(28341)
(24747)
编号(24657)
自然(23559)
教育(23223)
自然科(22899)
自然科学(22898)
自然科学基金(22481)
成果(19730)
资助(19541)
(18080)
重点(16683)
(16579)
课题(15985)
(15944)
(15285)
(15171)
(15150)
期刊
(65430)
经济(65430)
(55985)
农业(37969)
研究(32131)
中国(30117)
学报(22563)
科学(20721)
业经(18187)
大学(17759)
学学(17149)
(16647)
(14910)
金融(14910)
农业经济(14372)
(13798)
农村(13619)
(13619)
问题(9933)
(9903)
教育(9223)
管理(9128)
农村经济(9120)
世界(9053)
社会(8352)
业大(8292)
技术(8060)
经济问题(7975)
农业大学(7646)
社会科(7629)
共检索到184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震  
受苏联宪法影响,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引入"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概念。在法律层面上,农民房屋从公民私有财产被改造为生活资料。1962年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则把性质上属于生活资料的农村宅基地归入生产资料,变成了集体所有、农民使用。通过房屋"生活资料化"和宅基地"生产资料化",农民原先的宅基地所有权被弱化为一个事实上的居住权。改革开放以来,在立法上恢复了房屋的财产本质,确认并通过改革不断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质。宅基地的财产属性逐渐得到恢复。70年宅基地产权法律表达变迁的历史说明,应在坚持集体所有前提下不断推进宅基地财产化,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这是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令泽南  
加快宅基地的国家立法与制度改革,是当前推进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流转的必行之举,也是调整农村社会产业结构、优化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耕文化已有几千年的积淀,其对农村宅基地已经形成一套相沿已久的习俗,在历史上,历代王朝还给予法律保障,已经为农村居民广泛认同,具有强大的势力。但是,这些习俗,有的跟现行法律相吻合,有的则大不相同,存在矛盾,已经深刻影响了农民的行为方式,对农村土地市场的形成、城乡流动态势,以及农村产业结构有着决定性影响,无法回避,必须正视,分析其成因,借以有的放矢,有效应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瑞芳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宅基地相关问题层出不穷。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对此,理论界做了一系列的关于宅基地产权制度变革的探讨。本文提出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必须在既定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下把握一定的方向和原则,同时应当寻找到一条恰当的制度变迁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新华  陈利根  付坚强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规律,提出对宅基地制度创新的启示。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土地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宅基地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从制度演变的内部机理来看,制度创新能否最终形成,受各利益集团的力量及其博弈结果影响。研究结论:在进行宅基地制度创新时既要考虑宅基地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趋势,尽量让宅基地制度创新的路径和方向与宅基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的趋势相吻合,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各利益集团的偏好及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义博  
本文搭建了一个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动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农民私有制下自由流转到计划经济下的限制流转、改革开放初期的宽松流转,再到当前的限制流转四个阶段。这其中公有制意识形态的确立、弱势松散的农民群体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起推动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被不断弱化,农民逐渐沦为最大利益受损者。虽然目前存在制度外收益的诱惑,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的巩固、制度变迁成本的增加,以及农民群体的势弱,使农村宅基地依然面临流转限制的制度锁定困境。未来较为可行的农村宅基地变迁路径为中央政府推动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形成改革共识,建立代表农民权益的经济组织,给予地方政府利益补偿,严控流转风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德元  
随着中国市场化深入及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农村宅基地功能变迁在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农村宅基地在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正逐步由保障性向资产性转变,这种变迁是中国社会变迁、制度变迁和公民觉醒的必然;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滞后于其功能变迁,我国已经为此付出或将要付出惊人的社会成本、制度成本和个人成本;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宅基地现行制度与其功能变迁存在诸多冲突;农村宅基地功能变迁呼唤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义博  
本文搭建了一个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动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农民私有制下自由流转到计划经济下的限制流转、改革开放初期的宽松流转,再到当前的限制流转四个阶段。这其中公有制意识形态的确立、弱势松散的农民群体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起推动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被不断弱化,农民逐渐沦为最大利益受损者。虽然目前存在制度外收益的诱惑,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的巩固、制度变迁成本的增加,以及农民群体的势弱,使农村宅基地依然面临流转限制的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家全  
对农村宅基地能否自由流转,学界有反对和赞成两种观点。从私权保障和公权干预的角度看,宅基地的有条件流转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农民意愿,也符合我国国情。从保护耕地的角度出发,应对宅基地流转做必要的法律规制,那种认为乡土社会已经解体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梦琳  
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约束与突破贯穿了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从“增减挂钩”到“三权分置”的变迁过程。其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由早期政府主导逐渐过渡到农民机会公平,宅基地用益物权属性逐渐彰显,但同一时期各地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市场化程度存在差异。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演变内在动因在于产权公共域下的制度失衡及利益主体围绕宅基地产权中非专有性价值利益开展的行为选择,由此形成一个不断放松宅基地产权结构管制,降低租值耗散程度的过程。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演进方向应明晰宅基地“三权”归属与权能配置、减少产权公共域,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建立合理增值分配制度,因地施策、政策分类治理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力  王年  
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制路径中,宅基地资格权是由集体成员权衍生的独立权利类型。宅基地资格权的制度功能不仅体现在对宅基地使用权"身份性"的承接,更体现在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去身份"、"市场化"变化的深度与广度传达来自集体所有权制度的目的性规制,反过来,也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变迁传递来自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探索的有益经验。宅基地资格权的主体为"农村居住户",它是集体成员基于血缘或婚姻关系组成,并对农村宅基地形成稳定的居住利益依赖的集合体。为实现制度功能,宅基地资格权在法律上的权能应包含宅基地分配权、管理权、收益权与救济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兴庆  
尽管农村宅基地"两权分离"比农用地"两权分离"早近20年,但宅基地产权结构开放性的扩大过程却更为艰难曲折,从成员使用权看非本集体成员的获取渠道先松后紧,从流转使用权看非本集体成员多数情形下被排除在受让方之外。应以顺应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大趋势、保障外来人口居住需求为目标,有序扩大农村宅基地产权结构的开放性。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可通过置换等途径在不同集体所有权主体之间流转,宅基地成员使用权只能在本集体内部流转、但为给放活流转使用权创造条件需要进行铺垫性改革,宅基地流转使用权可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开放性。需要尽快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办法,加快宅基地和农房的确权登记颁证,推进相关法律的立改废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兰  潘晨光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进行剖析。指出现行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利用率降低及限制物权效应发挥问题,提出完善宅基地的登记和发证工作,赋予农村宅基地完整的使用权,建立宅基地自由流转和有效退出机制,形成宅基地流转的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邱道持  胡蓉  赵亚萍  郑财贵  
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剖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特点:集体所有,村民使用;依法拥有,集约利用;保障安居,限制流转;揭示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局限性:与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意愿相冲突,与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取向相冲突,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相冲突。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化,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晓蒙  
近年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改革迫在眉睫,相关法律规范严重滞后,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各种政策性文件,开展改革试点工作。首先,阐述了立法演变。其次,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现状做了研究,分析了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面临的法律困境。再次,针对各地区流转的改革试点,分析了各改革试点的基本模式及问题,对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做了总结。最后,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