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0)
- 2023(18444)
- 2022(15562)
- 2021(14805)
- 2020(12194)
- 2019(27888)
- 2018(27904)
- 2017(51604)
- 2016(29416)
- 2015(32948)
- 2014(33429)
- 2013(32164)
- 2012(29535)
- 2011(26871)
- 2010(26901)
- 2009(24293)
- 2008(23820)
- 2007(21236)
- 2006(18677)
- 2005(16187)
- 学科
- 济(106808)
- 经济(106676)
- 业(77940)
- 管理(73741)
- 企(55469)
- 企业(55469)
- 农(51624)
- 方法(45921)
- 数学(40115)
- 数学方法(39617)
- 农业(34232)
- 中国(33194)
- 财(28813)
- 业经(27641)
- 学(27177)
- 教育(25099)
- 地方(22030)
- 制(21887)
- 理论(20392)
- 贸(18877)
- 贸易(18871)
- 易(18360)
- 技术(18237)
- 银(17007)
- 发(16956)
- 银行(16929)
- 体(16239)
- 行(16160)
- 务(16065)
- 财务(15987)
- 机构
- 大学(409099)
- 学院(408094)
- 济(152525)
- 管理(151391)
- 经济(149005)
- 研究(143255)
- 理学(131981)
- 理学院(130368)
- 管理学(127697)
- 管理学院(126955)
- 中国(101161)
- 科学(92847)
- 农(90653)
- 京(87951)
- 所(74034)
- 业大(71208)
- 农业(70573)
- 财(68659)
- 研究所(68040)
- 中心(64398)
- 范(61704)
- 江(61213)
- 师范(61042)
- 北京(55472)
- 财经(54871)
- 院(50829)
- 经(50180)
- 师范大学(49244)
- 州(48960)
- 技术(47405)
- 基金
- 项目(282481)
- 科学(220359)
- 研究(205975)
- 基金(200655)
- 家(177777)
- 国家(176114)
- 科学基金(148179)
- 社会(126666)
- 社会科(119367)
- 社会科学(119334)
- 省(113161)
- 基金项目(106384)
- 教育(99440)
- 自然(97087)
- 划(96509)
- 自然科(94799)
- 自然科学(94770)
- 自然科学基金(93055)
- 编号(85584)
- 资助(81694)
- 成果(71203)
- 重点(64577)
- 部(62701)
- 课题(61455)
- 发(61145)
- 创(58666)
- 创新(54464)
- 科研(54193)
- 教育部(52931)
- 大学(52588)
- 期刊
- 济(167624)
- 经济(167624)
- 研究(122170)
- 农(89648)
- 中国(87664)
- 学报(76033)
- 教育(71454)
- 科学(65369)
- 农业(60686)
- 大学(57436)
- 学学(53366)
- 财(50383)
- 管理(50194)
- 技术(35652)
- 融(34299)
- 金融(34299)
- 业经(32604)
- 业(29287)
- 财经(25981)
- 经济研究(25169)
- 版(23185)
- 问题(22928)
- 经(22196)
- 业大(21738)
- 科技(20612)
- 图书(19137)
- 农业大学(18193)
- 职业(17980)
- 技术经济(17620)
- 理论(17446)
共检索到599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琴 刘亚欣 肖磊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偏低。利用CFPS 2012年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方法,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区位特征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个体异质性对农村学生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进而在控制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用PSM方法测度农村高等教育的收入回报,设定不同的年龄分组,研究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并分析东中西部农村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是否存在区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健康状况、医疗保险、智力、理解能力、外貌、父母学历和家庭地位等特征显著影响农村学生是否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收入要高于不接受高等教育时的收入;从长期来看,接受高等教育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巍巍 李雪松
本文基于存在异质性时经济政策微观效应评价的一般理论框架,运用半参数局部工具变量(LIV)估计方法,使用微观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1992~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异质性回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2年、2000年和2009年任意一个随机的个体上大学的年化平均回报率(ATE)分别为5.5%、9.9%和11.4%,呈现上升趋势,反映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效应。
关键词:
教育回报 教育改革 经济政策微观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简必希 宁光杰
本文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7年和2006年的数据,在考虑选择偏差和个体异质性的基础上,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分别估计了中国前后十年高中和大学的教育收益率。局部线性匹配法能有效减轻最小二乘估计因个体自选择和异质性所带来的不一致问题,而且可以对教育的处理效应进行分解。估计结果显示:个体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十年间各阶段教育的平均收益率都得到显著提高;高中的年收益率均大于大学的,而大学的三项政策效应差距有缩小的趋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扬 谢宇
自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扩张,高等教育从精英主义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扩张过程重塑了普通大学和精英大学的相对机会结构,从而影响了高等教育机制对社会分层的作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的异质性收入回报及其归类机制发现,扩张前的精英主义阶段,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的收入回报无显著差别,都显著高于高中教育,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会获得更高收益,表现为"门槛式"回报;而扩张后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重点大学的收入回报显著高于非重点大学,但非重点大学与高中教育的收入回报无显著差异,此时高等教育内部分流带来的回报差异大于大学与高中两阶段之间的差异,表现为"精英维持式"回报。这种异质性收入回报表明,高等教育机会扩张带来了从大学到精英大学教育的社会归类逻辑的显著变化,进一步塑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向国成 曾小明 韩绍凤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基于反事实分析框架,运用匹配估计量方法,考虑农村家庭异质性,试图更加准确地估计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平均水平来说,农村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使家庭人均收入提高10.6%: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收入效应最大,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正好相反。研究显示,传统线性回归方法由于忽略农村家庭异质性所导致的样本选择性偏差,高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收入效应,本文运用匹配估计量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玉萍 郭郡郡
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收入分布和性别、城市规模及代际三个群体维度,实证分析了农民工不同层次教育回报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伴随收入分位的变化,不同层次的教育表现出不同的收益变化趋势,收入分位越高,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回报越高,初中和高中/中专学历的回报越低。在不同收入分位上,女性的教育回报均高于男性;当收入分位较低时,中小城市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回报分别高于大城市和老一代农民工,但随着收入分位的提高,则后者的教育回报先后实现反超。教育对不同农民工群体收入差距具有不同影响,不同性别农民工教育回报的差异较小;相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大城市农民工有更好的教育回报;教育的禀赋优势,尤其是更丰裕的高等教育禀赋,则是新生代农民工收入超越老一代农民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民工 教育回报 异质性 收入差距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汤颖梅 尼楚君 王怀明
利用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以18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层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残差虚拟似然法(RSPL)来分析农村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个体健康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不同县的农村居民个体健康的异质性以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年龄对其健康的效应的异质性。(2)对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减弱收入对其健康的正效应;对于中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加剧年龄对其健康的负效应。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农村居民 健康 年龄 异质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之杰 贾波
教育的投资回报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收入增长模型和生产函数模型分别研究劳动力素质的变化对于其收入以及真实GDP增长的影响来估价教育投资的个人和社会回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松 詹姆斯·赫克曼
本文根据 2 0 0 0年中国的微观数据 ,运用现代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在考虑异质性和选择偏差的基础上 ,估计了 2 0世纪末中国的教育回报。研究结果表明 :与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收益在人们中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在当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种重要的实证现象 ,即人们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对教育水平进行选择。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以及工具变量法都难以对这种选择做出合理的估计 ,我们的分析框架弥补了上述两种方法的缺陷。 2 0 0 0年中国 6个省区城镇青年大学教育的平均回报率为 43 % (年均近 1 1 % )。中国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后 ,较之 80年代及 90年代初期 ,教育的平均...
关键词:
微观数据 异质性 选择偏差 中国教育回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处辉 李娜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考察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问题。通过深度访谈28名出身农村的大学生,从在学、毕业两个维度对高等教育过程进行了动态考察,得出如下结论:一、高等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平等,出身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即使进入相同的高校,在接受高等教育资源时也是不平等的;二、不同阶层学生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上的差异以及中学教育的差距,是影响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要因素;三、高等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同高等教育起点的不平等,共同影响高等教育的结果——就业公平。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不平等 教育过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刘静
迁移对农民工教育回报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理论和实证层面解析并检验了农民工教育回报迁移效应的存在性和异质性,并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克服了选择偏差。研究发现:第一,农民工的教育回报存在迁移效应。与本地农民工相比,外出农民工虽然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但却获得了更高的教育回报。第二,农民工教育回报的迁移效应存在门槛值。只有达到一定的教育程度,农民工才能通过迁移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第三,在剥离了城市层面的因素后,农民工教育回报的迁移效应依然存在。在大城市,这一效应表现
关键词:
农民工 教育回报 迁移效应 选择偏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高彦彦
本文运用苏北农村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并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户家庭特征,来估计农民的教育回报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联合劳动的特征导致农户收入贡献的不可分性以及家庭内教育投资具有正的外部性,使得个人教育投资回报小于家庭回报。然而,由于家庭内部更多成员的教育投资的外部性具有递减的特征以及婚姻市场存在的匹配现象,可能会出现由知识拥挤带来的教育投资过度问题。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户家庭内成员的教育投资的确存在外部性;教育投资回报会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加而减少;农村婚姻中存在教育匹配效应;户主配偶的教育投资存在动态不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舒 朱南苗
残差收入是Mincer收入回归方程的残差,反映了相同个体特征的劳动者间的收入差异,对劳动者实际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在60%以上。本文在一个统一的模型框架下分解出了劳动者不可观测的异质性能力、随机收入冲击及其相对应的价格效应对我国劳动者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探明了残差收入不平等随时间不断上升的内在原因。研究表明,我国劳动者残差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暂时性收入冲击,其大小能解释60%以上的残差收入不平等。但是,与劳动者潜在异质性能力相关的价格效应的不断上升,是引起残差收入不平等随时间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此外,对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子样本的估计结果还表明,高学历劳动者潜在能力价格相对于低学历劳动者更...
关键词:
潜在异质性 随机冲击 残差收入不平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泽云
本文使用CHIP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个体的样本,将工具变量法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相结合,同时处理遗漏变量偏误和样本选择偏差问题,估计出我国高等教育回报率在1988—2007年间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88年、1995年、2002年、200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分别为11.72%、29.13%、42.32%和61.53%,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且估计结果高于OLS估计值,但低于通常的Ⅳ估计值;同时,大学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回报率都保持了增长,男性劳动者、年长的劳动者以及东部和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回报率持续提高,而女性劳动者、年轻劳动者和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在2002年之后...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宏 奉琴琴
前有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后有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宏大构想,因此本文选取"一带一路"覆盖区域中东欧16国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克罗地亚,就中克两国高等教育回报率进行比较研究。由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受高等教育劳动力比率这一指标在国内相对混乱,作者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上关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作为源数据,创建了与国际指标类似的中国受高等教育劳动比率。实证结果表明,发展高等教育的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克罗地亚已经过了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拐点。本文预测了高等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临界值,说明中国距
关键词:
克罗地亚 中国 高等教育 回报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