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1)
- 2023(13916)
- 2022(12068)
- 2021(11331)
- 2020(9391)
- 2019(21560)
- 2018(21481)
- 2017(41371)
- 2016(22633)
- 2015(25548)
- 2014(25556)
- 2013(25322)
- 2012(23069)
- 2011(20900)
- 2010(20991)
- 2009(19396)
- 2008(18887)
- 2007(16865)
- 2006(15119)
- 2005(13311)
- 学科
- 济(90859)
- 经济(90729)
- 业(71462)
- 管理(65404)
- 农(50900)
- 企(50028)
- 企业(50028)
- 方法(37257)
- 农业(33848)
- 数学(32155)
- 数学方法(31814)
- 业经(26299)
- 财(23647)
- 中国(23452)
- 制(21901)
- 地方(18533)
- 学(18082)
- 体(15751)
- 贸(15051)
- 贸易(15043)
- 易(14668)
- 技术(14419)
- 银(14197)
- 环境(14184)
- 银行(14159)
- 务(14102)
- 发(14087)
- 财务(14035)
- 财务管理(14004)
- 理论(13999)
- 机构
- 学院(322224)
- 大学(321504)
- 管理(129939)
- 济(128737)
- 经济(125889)
- 理学(113034)
- 理学院(111836)
- 管理学(110066)
- 管理学院(109471)
- 研究(106715)
- 中国(80142)
- 京(68141)
- 农(68041)
- 科学(65306)
- 财(58891)
- 业大(53659)
- 所(52925)
- 农业(51931)
- 中心(49340)
- 研究所(47907)
- 江(47761)
- 财经(46495)
- 范(43127)
- 师范(42804)
- 北京(42520)
- 经(42268)
- 州(38202)
- 院(37768)
- 经济学(36980)
- 经济管理(35732)
- 基金
- 项目(221001)
- 科学(174382)
- 研究(166288)
- 基金(160244)
- 家(138257)
- 国家(136993)
- 科学基金(118153)
- 社会(104791)
- 社会科(98868)
- 社会科学(98844)
- 省(87065)
- 基金项目(85783)
- 自然(75271)
- 教育(75062)
- 自然科(73440)
- 自然科学(73427)
- 自然科学基金(72105)
- 划(72099)
- 编号(69703)
- 资助(64337)
- 成果(56853)
- 部(49391)
- 重点(48743)
- 发(47334)
- 课题(46972)
- 创(45876)
- 制(44699)
- 创新(42743)
- 国家社会(42679)
- 教育部(42244)
- 期刊
- 济(147499)
- 经济(147499)
- 研究(95412)
- 农(70702)
- 中国(64868)
- 学报(50933)
- 农业(48060)
- 科学(47477)
- 管理(44120)
- 财(43908)
- 大学(40025)
- 学学(37757)
- 教育(37689)
- 融(29937)
- 金融(29937)
- 业经(29229)
- 技术(27534)
- 财经(22140)
- 业(21839)
- 问题(20341)
- 经济研究(20083)
- 经(18696)
- 版(17655)
- 理论(15959)
- 科技(15958)
- 图书(15520)
- 农业经济(15313)
- 技术经济(15267)
- 农村(15236)
- 村(15236)
共检索到474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术鄂
影子研修是以师徒制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校长实践培训模式,农村学校校长的参与深度直接影响影子研修的质量高低。但研修中,农村学校校长的深度参与存在着参与时间不匹配、参与任务偏向表象化、参与内容深度不够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尚未成熟构建影子研修基地学校管理模式、农村学校校长缺乏系统反思能力、研修统筹机构缺少实践指导和实质监督能力。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构建完整有效的基地学校管理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影子研修支持系统。
关键词:
影子研修 师徒制 农村学校 教师培训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育民 罗拥华 梁阿莉
农村金融制度缺失导致的农村经济主体融资能力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主要在制度层面剖析了这些缺失因素,并从正式金融制度安排和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方面,提出了补偿这些制度缺失的一些对策建议,以期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这将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金萍
公平是社会养老保险的本质属性,以公平为基础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贫困化的客观需要。现行"新农保"公平缺失,其主要原因在于:"新农保"地方各级政府财政责任不明确;"新农保"的筹资机制不公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政策缺位。公平视域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同设立最低养老金,保证底线的公平;同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体现机会的平等;合理界定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保"建设中的责任;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建设。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公平 新农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叶兰
传统的政府环境管理措施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失灵,促使我们不得不寻求新的途径来应对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而现实是,用以弥补政府失灵的市场机制,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却往往缺失。文章从环境资源权属、农业资源价格、农业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及环境税费五个方面来论述市场机制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缺失。
关键词:
市场机制 农村环境 环境保护 缺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管宏友 陈玉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极大提高,农村生活污染已成为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制度的缺失是农村生活污染肆虐蔓延的主要原因,其根源可归结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两个方面。本文在分析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制度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染防治的制度构建。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染 制度缺失 制度构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华容
对农村贫困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能为反贫事业提供有效思路。资本缺失是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成因;农民的物质、人文和社会关系资本缺失造成部分农民贫困,并陷入贫困恶性循环。因此,当前政府的工作重心要向"三农"倾斜,并坚持城乡同时发展。要转变观念构筑全面经济发展平台,注重发展质量、扩大农民的政治话语权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以尽快减少和逐步消除农村贫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文剑钢 吕席金 王传海
通过对当前苏南新农村社区建设事件的追踪,以苏州为考察对象,以社区形象为着眼点,对社区形象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形象特色缺失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认为应完善新农村社区规划体系,实现规划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准,提出"原乡规划"构筑社区新风貌、分类引导"新、旧"社区形象设计策略。
关键词:
新农村社区 社区形象 特色缺失 苏州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善槐 邬志辉 史宁中
教师数量的学校分布与实际需要不匹配,是制约我国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问题的关键在于,基于生师比单维指标的教师编制核算方式不切合学校教学的班级组织形式对教师的需求,导致教师数量未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教师的学习提升以及保证教师身心健康的需要。为此,应推行农村教师数量保障的综合改革,在学校层面采用"基本编+机动编"的方式配置教师;建立兼顾教育公平及教师资源利用效率,以课程设置、学生数量的年级和班级分布为基本参数的教师编制标准测算模型,科学核定基本编;依据轮训周期和轮训时间设置机动编的比例,保证每位农村教师能有充足的培训时间。
关键词:
农村教师 编制测算模型 基本编 机动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国艳
城乡学校的深层差距实是社会资本的差距。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审视,农村学校所拥有的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在质与量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农村学校社会资本的重构,既需要各级政府的制度化保障,又离不开农村学校自身的理性积累。
关键词:
农村学校 社会资本 重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国艳
城乡学校的深层差距实是社会资本的差距。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审视,农村学校所拥有的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在质与量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农村学校社会资本的重构,既需要各级政府的制度化保障,又离不开农村学校自身的理性积累。
关键词:
农村学校 社会资本 重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振海 王义
在中国农村走向制度化治理过程中,以民间组织为代表的非权威性治理主体缺失成为显著现象。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有历史因素。改变单一治理主体结构,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使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农村制度化治理进程,不仅是适应公民社会成长与发育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农村治理结构走向更加合理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为此,需要对农村治理结构主体进行优化与转换,实现权威性主体与民间组织有机合作与配合的良治状态。
关键词:
农村 制度化治理 主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元明 刘远
以"三集中"和"两置换"方式推动的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不清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缺位、土地市场化流转机制难于形成等原因,致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转变观念,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目标;二是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以股权形式将集体土地量化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组建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三是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土地的市场化流转;四是建立健全流出土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再就业和创业的社会保障机制。
关键词:
城镇化 农地流转 农民权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生瑛
公共政策是政府用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矫正收入分配中的市场失灵。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整体制度缺失,虽然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主导因素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主导因素是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小农经济。但在市场经济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政府公共政策的非中性却成为影响农村社会保障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该从健全农民利益的表达机制和公共政策的动态平衡性等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政策非中性 制度缺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红霞
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民普遍面临着养老、疾病和贫困等诸多难题,而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功能却不断弱化,使得农民更加迫切地希望通过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来解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严重缺失且立法滞后,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因而有必要立足农村新形势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崔永亮
现行农村住房制度的住房保障功能缺失,主要表现在: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宅基地供应的可持续性受到冲击;居住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外出农民工的住房支付能力受到损害。农村与城镇住房保障在保障形式、保障对象等方面存在差异。基于农村住房保障对象的类别划分和需求特征的分析,构建农村住房保障制度应从如下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住房保障产品体系;改革现行农村住房制度;多渠道筹集住房保障资金;建立与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相互衔接的机制。
关键词:
农村住房制度 农村住房保障 “三农”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