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28)
2023(18617)
2022(15683)
2021(14996)
2020(12588)
2019(29154)
2018(29105)
2017(52867)
2016(29843)
2015(34171)
2014(34341)
2013(33453)
2012(30863)
2011(27994)
2010(28354)
2009(26355)
2008(26343)
2007(23963)
2006(21015)
2005(19079)
作者
(85066)
(71533)
(71051)
(67803)
(44926)
(34096)
(32420)
(27982)
(27155)
(25543)
(24220)
(24078)
(22650)
(22540)
(22309)
(22138)
(21785)
(20991)
(20774)
(20465)
(18028)
(17841)
(17351)
(16360)
(16112)
(16103)
(16018)
(15954)
(14508)
(14438)
学科
(112393)
经济(112243)
管理(87262)
(86412)
(65119)
企业(65119)
(52152)
方法(48300)
数学(41982)
数学方法(41399)
中国(34668)
农业(34474)
(33906)
业经(29687)
(27301)
(25962)
教育(23464)
地方(21831)
理论(21066)
(20803)
财务(20724)
财务管理(20667)
(19787)
贸易(19779)
企业财务(19545)
(19376)
银行(19324)
(19260)
(19104)
(18309)
机构
大学(416033)
学院(414810)
(161035)
经济(157241)
管理(155207)
研究(143251)
理学(131838)
理学院(130248)
管理学(127720)
管理学院(126888)
中国(108668)
(90071)
科学(88438)
(83374)
(78200)
(73268)
中心(67470)
(66645)
研究所(66240)
业大(65597)
农业(64535)
(61692)
师范(61097)
财经(59848)
北京(56886)
(54292)
(52037)
(51421)
师范大学(49054)
经济学(47812)
基金
项目(272258)
科学(214282)
研究(202571)
基金(194088)
(169533)
国家(167955)
科学基金(142938)
社会(125248)
社会科(118080)
社会科学(118049)
(108776)
基金项目(101977)
教育(98630)
(92377)
自然(92170)
自然科(89983)
自然科学(89959)
自然科学基金(88350)
编号(85063)
资助(78923)
成果(71042)
重点(62643)
(61300)
课题(61066)
(59106)
(56359)
创新(52639)
科研(52256)
教育部(52169)
(51887)
期刊
(185373)
经济(185373)
研究(127869)
中国(98082)
(81903)
教育(70330)
学报(67889)
(64640)
科学(61377)
管理(56908)
农业(55299)
大学(52878)
学学(48615)
技术(40755)
(40300)
金融(40300)
业经(34151)
财经(29802)
(29168)
经济研究(26714)
(25644)
问题(24550)
(22690)
图书(19500)
技术经济(19483)
职业(19092)
统计(18898)
资源(18826)
世界(18655)
理论(18510)
共检索到646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白亮  张竞文  
通过农村学校布局三十年发展变化原因的逻辑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管理体制的变化是引起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变化的重要制度诱因。农村学校布局的"一村一校"与"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相对应,"学校布局调整"、"四个集中"与"以县为主、省级统筹"的体制相对应。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管理体制的观察,可以为我们分析、反思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丹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将原有的重复布局的学校进行重组或合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空间布局的微观变化及其对学生入学带来的影响是核心问题。GIS技术对广东省新丰县学校布局调整过程的实证分析表明,当前农村学校存在布局调整的必要性,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集中和均衡。但是,学校布局调整导致了部分偏远学生上学远、上学难,未来的学校布局规划应综合考虑区域内的教育发展背景、加强科学性,并供给配套的经费和教育服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邬志辉  史宁中  
近十年来,中国农村经历了历史上力度最大的学校布局调整。从宏观背景上看,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制度空间,教育由普及向提高转型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政策语境,农村城镇化发展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战略预期,农村生源总量减少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客观依据。从演进趋势上看,学校数与在校生数减少不同步,学校减幅远远大于在校生减幅;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同步扩大,县镇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问题突出;教育城镇化发展与村庄学校消失并行,学生上学距离变远且寄宿低龄化。农村学校的撤并引发了程序正义、学校规模与机会公平等政策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先佐  
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如何使农村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对中西部6省(自治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调查,分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就如何保证偏远地区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郭清扬  
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并提高其利用效率。而布局调整能否达到这一目的、重点放在哪些方面、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本文结合对6省(自治区)调研所获得的大量一手资料,就此话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晓珍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主要力量,是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的知识力量。由于受农村环境的制约以及学校、自身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农村教师的利益诉求逐渐引起了社会关注。从教师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价值角度着手,理清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教师利益诉求的变化,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学的教师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漫  
城镇化加速带来的人口聚集程度以及城乡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明显差异,对以往依据行政区划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布局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2001年起实施的以"适当合并"、"整合资源"为主要施政意图的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却在实际执行中引发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城镇"过度集中"的新问题,由此引起了农村地区所面临的种种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因资源配置不均衡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的讨论。该文以上述基础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政策为背景,首先运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相关案例,描述了自2001年政策实施以来,城乡学校以及校均学生数量的变化、农村地区的"点校"运转状况以及地方财政资金在城乡学校之间基础建设上的分配情况;并通过建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宏超  赵丹  
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所包含的主要指标、调整方式和实际效果三个层次看,考察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否合理的标准还应包含上学距离、学校规模、调整方式、资源均衡和社会支持等五个维度。为保证布局调整最终达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入学权益。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丹  王一涛  
随着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推进,大量农村教学点被撤并,这给偏远地区学生带来了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在新一轮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适当保留偏远地区教学点,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教学点的现实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加强农村教学点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科  郭明顺  
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布局改革将进一步深入推进,研究界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与家长为教育布局调整中的三个核心主体,并进一步分析城镇化对三主体利益诉求的影响。提出强化三主体利益均衡的基础教育布局调整策略:建立三主体良性互动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路径,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素质结构完备的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卢珂  杜育红  
文章使用"西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对比两水平增值模型和OLS估计结果发现,学校布局调整整体上对小学生成绩具有负向影响,对语文成绩的影响尤为显著。学校办学条件、生均寄宿面积、学校满意度对学生成绩有正向影响,寄宿生的成绩略低于非寄宿生,家校距离、家庭经济负担、学校配套设施不健全、学校心理疏导缺失等因素对学生成绩产生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已经超出了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对学生成绩的正向影响。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布局调整过程中,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应当做好硬件配套设施和软件环境的建设,保障相关财政投入,加强监督,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树涛  毛亚庆  
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政策执行者的功利主义逻辑与政策制定者的直觉主义逻辑存在根本的冲突与缺陷,并缺乏对利益相关者多元利益诉求的回应。为应对这些冲突与缺陷,需要诉诸罗尔斯的自由主义平等理论,使政策目标指向完善的程序正义,在建构过程中采用词典式优先序列,让最少受惠者成为政策正义的裁判,并通过反思平衡的方法对政策进行持续修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农村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趋势,建设新农村是农村发展的终极目标。但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的地区与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程度低的地区的农村学校布局,就地城镇化的农村与迁移城镇化的农村的学校布局应该有不同的方式和路径。新农村建设的学校布局必须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程度相协调,使高效益和高质量与教育公平相结合,通过提高乡村教师质量、收入和教学水平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葛孝亿  王彦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十年间取得了重要成就,但这一政策本身也存在局部"偏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公共理性的缺失。追求理性的公共运用是现代公共生活的核心理念,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作为一项重大教育政策,本质上是一个公共问题,是众多公共人的选择,应体现公共理性。从公共理性的视角来审视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政策,一种可能的选择路径应包括:构建民主参与型的学校布局调整决策机制、注重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顶层设计"、依循渐进与差异原则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适当保留和建设小规模农村学校、借鉴域外改革经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燕平  姚炜  
公共教育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无偿向社会成员提供的教育或教育资助,农村基础教育则是整个公共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方面的外部性较多的体现于“基础教育”阶段,而农村基础教育的收益率在整个教育体系内居高,因此,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政府财政分配和管理的重要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