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2)
- 2023(10372)
- 2022(8829)
- 2021(8362)
- 2020(7195)
- 2019(16497)
- 2018(16030)
- 2017(30907)
- 2016(16765)
- 2015(18675)
- 2014(18606)
- 2013(18647)
- 2012(17583)
- 2011(15938)
- 2010(16345)
- 2009(15397)
- 2008(15692)
- 2007(14589)
- 2006(12786)
- 2005(11473)
- 学科
- 济(73013)
- 经济(72927)
- 业(55287)
- 农(51900)
- 管理(37292)
- 农业(34926)
- 方法(30374)
- 企(29671)
- 企业(29671)
- 数学(27430)
- 数学方法(27197)
- 中国(20654)
- 业经(20233)
- 财(17238)
- 制(16181)
- 地方(15098)
- 学(14396)
- 银(13776)
- 银行(13749)
- 贸(13381)
- 贸易(13377)
- 行(13094)
- 易(13048)
- 农业经济(12463)
- 融(12261)
- 金融(12259)
- 发(12088)
- 险(11160)
- 收入(11079)
- 保险(11066)
- 机构
- 学院(244135)
- 大学(240888)
- 济(102438)
- 经济(100306)
- 管理(92237)
- 研究(84422)
- 理学(78832)
- 理学院(77974)
- 管理学(76574)
- 管理学院(76139)
- 中国(69781)
- 农(64194)
- 科学(52530)
- 京(50325)
- 农业(49318)
- 财(47441)
- 所(43987)
- 业大(43459)
- 中心(41457)
- 研究所(39937)
- 江(38192)
- 财经(37055)
- 经(33743)
- 范(31600)
- 北京(31458)
- 师范(31308)
- 经济学(30994)
- 农业大学(30196)
- 州(29810)
- 院(28852)
- 基金
- 项目(160453)
- 科学(125319)
- 研究(117339)
- 基金(116300)
- 家(102502)
- 国家(101215)
- 科学基金(84977)
- 社会(74671)
- 社会科(70175)
- 社会科学(70153)
- 省(63564)
- 基金项目(62023)
- 自然(53949)
- 自然科(52612)
- 自然科学(52595)
- 划(52567)
- 自然科学基金(51661)
- 教育(51627)
- 编号(48958)
- 资助(46675)
- 成果(39630)
- 重点(36071)
- 农(36062)
- 部(35876)
- 发(35715)
- 创(32639)
- 课题(32618)
- 科研(31151)
- 国家社会(30959)
- 性(30573)
- 期刊
- 济(119134)
- 经济(119134)
- 研究(71276)
- 农(68357)
- 中国(49673)
- 农业(46160)
- 学报(41531)
- 科学(38430)
- 财(35343)
- 大学(31782)
- 学学(30550)
- 融(30253)
- 金融(30253)
- 管理(26807)
- 业经(25585)
- 业(22072)
- 教育(19559)
- 技术(18704)
- 财经(17492)
- 问题(17182)
- 经济研究(16245)
- 版(15626)
- 农村(15294)
- 村(15294)
- 农业经济(15156)
- 经(14791)
- 世界(13677)
- 经济问题(12394)
- 资源(12338)
- 技术经济(12323)
共检索到369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叶芳 奥登 冯瑶 徐艺翀 王燕
目的:对遭受孕产妇死亡的家庭所面临的因病致贫风险进行识别及特征分析,对我国农村地区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家庭有针对性的扶贫和保障工作的进行提供基础数据资料。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河北、河南和云南省农村地区共195户孕产妇死亡家庭(在知情同意后)进行了入户调查。采用灾难性费用的发生作为衡量因病致贫的风险,对比了不同特征的家庭发生灾难性费用的风险。结果:有56.2%的孕产妇死亡家庭发生了灾难性费用。其中支付能力越低,面临发生灾难性费用的比例越高;家庭规模偏大或偏小、非劳动力比例高、家中无60岁以上老人及家中有14岁以下儿童的家庭,发生灾难性费用的比例较高;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低、成年男性成员比例低、农民成员比例高的家庭,其发生灾难性费用的比例较高。结论:支付能力低、家庭人口负担高和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孕产妇死亡家庭,其面临灾难性费用的风险较高,政府扶贫工作应重点关注这部分家庭。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 灾难性费用 因病致贫 农村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海俊 叶芳 麻海英 李进华 有风芝 姚梅玲 李燕 崔文龙 王燕
目的:了解农村家庭对孕产妇死亡直接费用选择的应对策略,为针对这部分家庭有效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河北、河南和云南省农村地区共195户死亡孕产妇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文章调查了死亡孕产妇及其家庭的一般情况,孕产妇死亡后家庭选择的应对措施以及各措施所能支付直接费用的比例。结果:各有73.3%的家庭选择向亲友借款和接受亲友接济,44.1%的家庭获得医院赔偿。未获赔偿的家庭主要通过向亲友借款、动用现金与存款以及接受亲友接济分别支付直接费用的64.3%、18.3%和8.2%,来自新农合报销/住院分娩补助,以及各项政府救助仅可补贴直接费用的5.8%和0.5%。结论:孕产妇死亡后家庭采取了以获取医院赔偿、向亲友借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应对策略,提示政府扶贫工作应关注这部分家庭。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 直接费用 应对策略 农村家庭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聂景春 聂炜琦 祖丽胡玛尔·热合曼 庞晓鹏 李英
本文基于2019年和2021年在陕西省农村地区开展的孕婴营养健康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分析了祖辈作为主要照护人参与孕婴照护对农村孕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祖辈为主要照护人对农村孕产妇身体健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孕产妇心理健康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家庭功能视角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当孕产妇自身养育照护能力更强、丈夫更多参与照护或养育照护社会服务更健全时,祖辈在孕婴照护中的作用会被替代,因而对孕产妇身体健康的正向影响会减弱。但是,孕产妇自身养育照护能力更强或养育照护社会服务更健全时,祖辈与孕产妇在养育照护方面的意见分歧可能增加,祖辈为主要照护人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会增强,而丈夫介入可以起到调和作用。本文呈现了随着家庭现代化的演进,农村地区祖辈在核心家庭子代抚育中的作用变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斌 高燕秋
文章利用2000~2005年全国卫生统计年报中孕产妇死亡情况有关资料,计算了以孕产妇死亡率为基础的一系列健康公平性指标,分析了2000~2005年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健康公平性。研究结果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集中指数、集中曲线等指标反映出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存在分布的不均衡。2000~2005年我国孕产妇死亡在地区间及省际的差距没有明显变化,即不公平现象6年间没有得到改善。
关键词:
健康公平性 孕产妇死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志勇 汪早立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当前农村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设计与实施现状,为相关政策调整与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典型地区调研,系统分析各补助政策组织管理和实施方式、方法。结果:各补助政策对促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减轻产妇家庭经济负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管理经办过程仍有进一步调整、完善的空间。结论:各政策本身应努力缩小地区间补助水平差异,政策之间应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住院分娩 补助政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秦强 李琳 熊昌娥 夏影 许珊丹
目的:分析我国重症医学科床位密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重症救治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全国31个省份的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历年“中国统计年鉴”,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探究重症床位密度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重症床位面积密度较重症床位人口密度在各省份之间差距更大。孕产妇死亡率与重症床位面积密度(β=-7.372,P<0.05)、出生率(β=-0.760,P<0.05)呈负相关关系,与文盲率(β=1.429,P<0.0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我国重症床位密度有待提高,面积密度各省分布不均,重症床位面积密度是孕产妇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区域卫生规划有必要在人口居住分散地区考虑按面积密度配置重症床位。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床位密度 孕产妇死亡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马鹏程
本文基于西部9省市1214个因病致贫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村地区因病致贫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因病致贫是导致农村居民贫困的重要原因,其中,患慢性病比重最高,危重病次之,地方病和意外伤害比重较低。因病丧失劳动力和自付医疗费用过高、报销比例低是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患者自付费用的解决途径主要来自于家庭积蓄和亲朋好友的借款,还有少量的银行贷款以及上述多种途径的组合。新农合医疗保险主要存在报销比例低、报销范围小和报销程序复杂等问题,政府救助政策也存在救助申请困难和政策宣传不到位等现象。因此,建议以因病致贫家庭政策受益最大化为切入点,精准识别需要保障的贫困群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
关键词:
西部农村 因病致贫 健康扶贫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远立,饶克勤,胡善联
2000年的世界卫生报告将卫生系统定义为所有为了促进、恢复或维持健康而采取的行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了由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家庭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服务,而且,还包括了卫生系统外的能间接促进健康的行为,比如:以学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金营 李竞博
为了更准确测度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家庭贫困程度,文章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大样本微观家庭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家庭特征、收支状况、经营活动和服务获得、家庭住房情况4个维度来综合评价家庭贫困一富裕程度。测度结果显示,在燕山一太行山及黑龙港流域连片贫困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9%。其中,纯老年人家庭户贫困发生率为76.2%,存在贫困家庭老龄化、老年人家庭贫困化的趋向;有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家庭贫困发生率相对较低;燕山一太行山地区的贫困度远高于其他地区。文章认为家庭户类型、人口特征及耕地土地条件是导致家庭户贫困一富裕程度差异的关键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在余 王海旭 蒯旭光
根据2009年和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双变量Biprobit模型,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因病致贫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因病致贫并非暂时性冲击,而是对家庭未来贫困具有显著的动态影响,因病致贫农户在未来两年内陷入贫困的概率至少是非贫困农户陷入贫困的2.2倍;农户脱贫主要依赖农民收入的获取能力及家庭资源,外出打工、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男性劳动力比例对农户脱贫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家庭规模越大越容易陷入贫困;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对农户贫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农户 因病致贫 动态变化 脱贫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易先良 伍晓玲
芬兰是欧洲北部的一个工业国家,国土面积337,000平方公里,人口477万。国家虽小,但其各项卫生经济制度却非常完备,尤其是卫生保险制度,在整个欧洲都具有典型性。芬兰除了有一整套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外,还把疾病保险从人身保险中分离出来,单项设立。而疾病保险不仅包括对各种疾病的保险,还包含一套完整的妇产保险制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地貌特征仅对多维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扶贫工作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方式。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致贫机理 精准扶贫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致贫机理 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迎春,徐锡武,王蓉,张宏涛,吴妮娜,王莉阳,罗五金,汪早立
通过贫困缺口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效果进行研究,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缓解因病致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基金使用效率较高,但有效供给率较低。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调整补偿方案,同时与特困医疗救助相结合,提高对贫困人群的补助。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因病致贫 贫困指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雅丽 李亚青 吴联灿
本文将衡量金融风险的思想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实践中,将农民的因病致贫看作一种风险加以防范,提出一种直观、可靠、易于操作的单一评价指标——新农合缓解因病致贫效果指数,并利用广东省五个地区微观调研数据,对这一评价指标进行了实证检验。因为满足因果关联性、预测性和普遍适用性要求,这一指数有利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效果在不同地区的横向比较,并对决策者调整政策参数以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因病致贫 评估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