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6)
- 2023(12137)
- 2022(10611)
- 2021(10117)
- 2020(8289)
- 2019(19118)
- 2018(19261)
- 2017(37321)
- 2016(20143)
- 2015(22851)
- 2014(22658)
- 2013(22677)
- 2012(20532)
- 2011(18621)
- 2010(18530)
- 2009(17021)
- 2008(16389)
- 2007(14521)
- 2006(12858)
- 2005(10873)
- 学科
- 济(84560)
- 经济(84383)
- 业(61514)
- 管理(52088)
- 农(50495)
- 企(40855)
- 企业(40855)
- 方法(36523)
- 农业(33656)
- 数学(30638)
- 数学方法(30326)
- 业经(24621)
- 中国(21511)
- 地方(18479)
- 财(18428)
- 学(17347)
- 制(15461)
- 理论(13835)
- 和(13581)
- 发(13328)
- 贸(13172)
- 贸易(13167)
- 易(12812)
- 技术(12576)
- 农业经济(12522)
- 环境(12099)
- 策(12059)
- 教育(11412)
- 体(11206)
- 银(10798)
- 机构
- 学院(286804)
- 大学(285090)
- 管理(117969)
- 济(113546)
- 经济(111103)
- 理学(103621)
- 理学院(102517)
- 管理学(100849)
- 管理学院(100343)
- 研究(94326)
- 中国(69751)
- 农(64867)
- 京(59888)
- 科学(59663)
- 业大(49977)
- 农业(49468)
- 财(48090)
- 所(46835)
- 中心(43883)
- 研究所(42821)
- 江(41108)
- 财经(39000)
- 范(38689)
- 师范(38415)
- 北京(37131)
- 经(35593)
- 州(33309)
- 院(33045)
- 经济管理(32947)
- 经济学(32012)
- 基金
- 项目(201812)
- 科学(159013)
- 研究(150398)
- 基金(146474)
- 家(126693)
- 国家(125501)
- 科学基金(108170)
- 社会(95773)
- 社会科(89584)
- 社会科学(89557)
- 省(79602)
- 基金项目(79166)
- 自然(69366)
- 自然科(67706)
- 自然科学(67695)
- 教育(67205)
- 自然科学基金(66473)
- 划(65629)
- 编号(63544)
- 资助(58477)
- 成果(50826)
- 部(44705)
- 重点(44170)
- 发(43469)
- 课题(41837)
- 创(41535)
- 创新(38580)
- 国家社会(38555)
- 科研(38160)
- 教育部(37946)
- 期刊
- 济(128678)
- 经济(128678)
- 研究(81130)
- 农(68264)
- 中国(54488)
- 学报(46976)
- 农业(46722)
- 科学(44403)
- 管理(37683)
- 大学(36527)
- 学学(34585)
- 财(33484)
- 教育(30663)
- 业经(27016)
- 融(23569)
- 金融(23569)
- 技术(23229)
- 业(20841)
- 问题(17994)
- 财经(17847)
- 经济研究(17225)
- 版(16332)
- 经(15071)
- 农业经济(15029)
- 图书(14938)
- 科技(14670)
- 农村(14403)
- 村(14403)
- 理论(13990)
- 业大(13931)
共检索到409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景晓芬 李松柏
在社会流动背景下,因婚姻的缔结而产生女性人口迁移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婚姻迁移女性并非是一个同质性的群体,她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根据迁移目的和迁移过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传统型、回迁型和双迁型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的婚姻迁移女性在一般特征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
关键词:
婚姻迁移 女性 类型差异 社会适应 农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仰和芝 张德乾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问卷"和对1011名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是否有孩子、目前是否工作、现居住的房子类型、是否与公婆同住、公婆是否同意外娶、迁入地经济状况、婚前是否了解丈夫、是否考虑到迁移困难、面对困难是否积极、回娘家情况等因素对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由于影响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的因素呈现多样性,因此,应从不同方面提升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经济融合。
关键词:
农村 女性婚姻迁移者 经济融合 影响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洪铭
北京市农村人口因婚姻向心迁移的问题,近几年比较突出,人数逐年增加。在农村人口迁移变动的诸因素中,婚姻迁移占很大比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郊区人口向心迁移流动的状况。这个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另一方面,又对不同地区农村人口的总量、增长速度、分布状况、男女性别比、出生率等产生直接影响。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我们调查了北京郊区一些公社的婚姻迁移情况,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蔡文祯
对婚姻匹配的考察有助于理解社会流动的多元维度和机制。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 2006)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和二分类内生性概率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女性的婚姻匹配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女性的向上社会流动渠道依然狭窄,婚姻在向上的社会流动中仅发挥有限功能;由于家庭可利用资源匮乏,"后致因素"较"先赋因素"对农村女性上迁婚姻的机会更具显著效应;以户口农转非衡量的社会流动对以上迁婚姻衡量的社会流动有积极作用,父亲或本人具有城市户口者在社会流动上具有相对优势,但这种相对优势有随着户口类型的社会经济意义的改变而逐步弱化的倾向;文章的研究还显示,上迁婚姻的社会流动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婚姻匹配 社会流动 户籍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锐
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打工经济的盛行,农村婚姻的高消费已转变为以女性为中心的婚姻市场要价。通过对一手实证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农村婚姻女性市场要价高于城市且逐年上升,支付内容主要为婚房和彩礼,支付主体主要为男方父母和家庭。金钱至上的婚恋观念对婚姻市场要价具有推动作用,婚姻女性市场要价与家庭的传统社会性别意识成正比,与家庭现代社会性别意识成反比,家乡文化对婚姻市场要价影响较大,而个人和原生家庭收入、女性个人的社会性别意识以及打工经历对婚姻的市场要价影响不显著。可见,农村婚姻市场要价更多的是家庭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其更多的是受到农村家乡文化的影响,相比经济理性,农村婚姻女性市场要价更多的是一种家庭社会理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丰龙 何深静
文章利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中国不同地区居民婚姻匹配和婚姻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目前中国的婚姻匹配和婚姻迁移主要发生在相同类型、相同地区和相同行政级别的户籍居民之间,说明户籍制度依然影响居民的婚姻选择范围和流动性。择偶梯度的婚姻匹配模式虽然比较常见,但主要表现为农村女性更容易"上嫁"到区位条件更好的地区。另外,婚姻匹配的空间模式主要受时代背景、个人能力和个人身体特征等因素影响。受教育水平和职务对提高男性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有积极作用,而受教育水平、职务、身高、外貌等因素能够增加女性"上嫁"的可能性。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婚姻迁移 空间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慧君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数据,比较了不同婚姻状况、婚姻质量的群体心理福利的差异,并分析了婚姻状况、婚姻质量对心理福利的影响机制及其性别差异,探讨了家庭代际支持、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对婚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单身群体的心理福利比婚居群体差,心理福利也因婚姻质量而差异显著,但单身女性的心理福利好于婚姻质量差的女性,婚姻质量差的男性心理福利好于单身男性。回归分析结果也证实婚姻特别是高质量的婚姻对心理福利存在保护功能。婚姻状况对男性的影响较大,婚姻质量对女性的影响较大。另外,代际支持和个体地位也是影响心理福利的重要因素,对婚姻特别是婚姻质量具有替代或强化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璇 夏一巍
立足农村家庭结构与中国特有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湖南某县级市的实证调查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和bootstrapping法,探究婚姻暴力受害因素对不同性别的解释力度。结果显示:农村女性受暴总体高于男性,家庭规模的扩大与家庭关系满意度的提升降低男性家暴的受害,社会支持网规模的扩大增加了两性遭受家暴的风险,"新农保"与"新农合"制度成为降低女性家暴受害的保护性因素,家庭功能衰弱导致家暴的情况没有出现,农村男性与女性家暴受害因素呈有限对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倩倩
随着打工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农村婚姻市场形成和自由恋爱逐步兴起,由父母主导的传统"婚配"模式向子女自主选择的"婚恋"模式变迁。在开放的婚姻市场中,对婚姻资源的激烈竞争促使农民的婚姻责任发生了代际重塑,表现为子代在婚姻市场中负责恋爱找对象,父代承担婚姻消费支出。从"子代找得到"与"父代娶得起"两个维度分析农村婚姻缔结过程与光棍形成机制,可建构出农村的三种光棍类型。在紧张的婚姻形势下,为了应对婚姻压力,农民的家庭策略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的小农家计模式难以应对婚姻的竞争性消费,倒逼农民主动进入务工市场;父代通过抬高婚姻支付来增加子代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农民生育观念随着婚姻压力增大而改变。
关键词:
婚配 婚恋 婚姻压力 农村光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代博 程令伟 鄢盛明
近年来农村高彩礼婚姻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L塬和G塬两个地域3个高彩礼婚姻典型个案的资金转移途径分析,认为当前该地区高彩礼婚姻的资金转移路径呈现多元化趋势,且名义转移路径向实际转移路径演变,"合情理"的创造资金转移路径3个特征。基于婚姻市场要价理论对高彩礼婚姻的资金转移途径的3个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高彩礼婚姻的资金转移路径的特征是男方家庭为提高婚姻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在利益相关方兼职媒人的推动下,不断被动迎合女方家庭要价需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代博 程令伟 鄢盛明
近年来农村高彩礼婚姻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L塬和G塬两个地域3个高彩礼婚姻典型个案的资金转移途径分析,认为当前该地区高彩礼婚姻的资金转移路径呈现多元化趋势,且名义转移路径向实际转移路径演变,"合情理"的创造资金转移路径3个特征。基于婚姻市场要价理论对高彩礼婚姻的资金转移途径的3个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高彩礼婚姻的资金转移路径的特征是男方家庭为提高婚姻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在利益相关方兼职媒人的推动下,不断被动迎合女方家庭要价需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银娥 邢乃千 何雅菲
文章利用核密度函数和Logistic模型,对婚姻与女性贫困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女性群体中,中低收入女性占较大比重,在婚有利于就业女性反贫困;教育对女性反贫效应显著,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增加,在婚与贫困的交互效应呈现出递减趋势。因此,缓解女性贫困必须围绕影响女性婚姻的因素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
女性贫困 婚姻 性别平等 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树茁,李南,马可斯·W·费尔德曼
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嫁娶和招赘两种婚姻形式。由于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因素的影响,在农村中嫁娶式婚姻占绝对主导地位,而招赘式婚姻则非常少见。本文利用陕西省略阳县和三原县的调查数据,对于应时性和制度性两种类型的招赘式婚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树茁,靳小怡,费尔德曼
本文应用湖北省松滋县的调查数据,对婚姻形式和与父母共居时间的关系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后,夫妻的婚姻形式对婚后保持与 父母共居关系的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嫁娶婚姻夫妻、制度变化型和应时变化型“招赘”婚姻 夫妻在婚后与父母共居时间上呈现递增的关系,婚后5年内是最可能改变与父母共居关 系的时期。本文最后讨论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社会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静凝
县域婚姻市场是当地婚姻资源分配与协调的重要平台。社会分层导致婚姻市场分化,建立在个人能力和家庭背景基础上的婚姻梯度序列日渐形成,婚恋机会向上层聚集,中层婚姻竞争激烈,下层则婚恋概率渺茫。基于对农村青年春节期间相亲实践的研究表明,现代相亲模式是农村青年应对婚姻困境的策略性实践,“自由恋爱”融进传统相亲制度,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婚恋自主权正在增强。在相亲场域,择偶秩序的理性化和体制身份的壁垒化建构了层级化的“相亲圈”,体制内外农村青年的婚恋选择权及范围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城市情境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农村青年的相亲约会同物质消费挂钩,经济条件既是男青年参与婚姻市场角逐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其男性气概的最终标准。相亲男女互动交往多遵从传统性别脚本,存在“男财女貌”的文化偏好。农村青年的婚姻嫁娶具有强烈的城市化倾向,县城里的婚房不仅是相亲市场的基本砝码,也是实现个体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