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6)
- 2023(8354)
- 2022(6941)
- 2021(6454)
- 2020(5211)
- 2019(11608)
- 2018(11454)
- 2017(21720)
- 2016(12034)
- 2015(13338)
- 2014(13203)
- 2013(13136)
- 2012(12259)
- 2011(11266)
- 2010(11663)
- 2009(11086)
- 2008(11209)
- 2007(10395)
- 2006(9516)
- 2005(8662)
- 学科
- 济(51428)
- 经济(51340)
- 农(49009)
- 业(44794)
- 管理(33686)
- 农业(32709)
- 企(23957)
- 企业(23957)
- 业经(19454)
- 制(16312)
- 方法(15228)
- 财(13674)
- 中国(13068)
- 数学(13016)
- 数学方法(12857)
- 农业经济(12396)
- 体(12036)
- 发(10820)
- 地方(10362)
- 学(9697)
- 村(9553)
- 农村(9531)
- 发展(9164)
- 展(9153)
- 策(9039)
- 银(8937)
- 银行(8918)
- 体制(8863)
- 行(8577)
- 土地(8442)
- 机构
- 学院(180939)
- 大学(177093)
- 济(76455)
- 经济(74924)
- 管理(67412)
- 研究(63546)
- 理学(58157)
- 理学院(57543)
- 管理学(56625)
- 管理学院(56308)
- 农(53060)
- 中国(49622)
- 农业(40178)
- 科学(37918)
- 京(36704)
- 财(35897)
- 业大(33907)
- 所(32606)
- 中心(29661)
- 江(29376)
- 研究所(29263)
- 财经(27380)
- 农业大学(24799)
- 经(24770)
- 范(23728)
- 师范(23520)
- 经济学(22558)
- 省(22439)
- 州(22271)
- 北京(22175)
- 基金
- 项目(119152)
- 科学(94578)
- 研究(90349)
- 基金(87062)
- 家(75936)
- 国家(75170)
- 科学基金(63884)
- 社会(59078)
- 社会科(55491)
- 社会科学(55475)
- 省(47770)
- 基金项目(46404)
- 教育(39712)
- 自然(39172)
- 划(38906)
- 自然科(38205)
- 自然科学(38193)
- 编号(37559)
- 自然科学基金(37520)
- 资助(33532)
- 成果(31057)
- 农(30751)
- 制(29018)
- 部(27365)
- 发(26879)
- 重点(26829)
- 课题(25568)
- 创(24986)
- 国家社会(24796)
- 性(23978)
共检索到278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婚姻挤压是指由于适婚男女性别比失衡导致其中一种性别的人口无法找到配偶的现象。我国农村婚姻挤压主要挤压的是适婚男性农民,它包括宏观层面的性别挤压、中观层面的梯度挤压和微观层面的竞争挤压等机制。其中,性别挤压机制挤压的主要是农村中的适婚男性,而农村适婚女性较少被挤压;梯度挤压机制挤压的是作为婚姻市场低洼地带的自然和经济条件落后地区的适婚男性农民,而作为婚姻市场优势地带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适婚男性农民被挤压得较少;竞争挤压机制挤压的主要是在婚姻市场低洼地带内部的婚姻市场竞争中无法支付高额婚姻成本的适婚男性,而该地区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适婚男性被挤压的程度相对较低。农村适婚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后果最终由处于婚姻市场低洼地带的底层家庭的适婚男性承担,他们最容易成为农村找不到配偶的"光棍"。
关键词:
性别失衡 梯度挤压 婚姻成本 光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娅婷 靳小怡 杜海峰
中国的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之一,给包括不同婚姻状态下男女两性在内的社会各群体的安全感均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影响人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从个人微观层次分析婚姻挤压下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现状及婚姻挤压对不同年龄和地区的农村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安全感最低,婚姻状况对个人的安全感具有显著影响,婚姻挤压对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代差异以及地区差异。提高中国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需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各群体的生存状况,统筹解决性别失衡引起的婚姻挤压问题,从国家政策与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姜全保 李晓敏 Marcus W.Feldman
目前,中国的男性婚姻挤压及其后果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大部分研究把婚姻挤压归结于性别结构因素,而忽略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因素,还有些研究考察年龄结构贡献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文章构建了婚配性别比及其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分解方法,并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预测数据,研究了中国2010~2050年婚姻挤压中年龄结构因素和性别结构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2010~2020年婚姻挤压以年龄结构因素为主导,2020~2034年性别结构因素的作用增强,而年龄结构因素减弱。2034~2045年,男性过剩主要是性别结构因素作用的结果,年龄结构因素不起作用或者起到减缓男性过剩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国芬
一择偶的年龄偏好与婚姻挤压择偶是在一个男女都互为对方扮演供给者与需求者双重角色的"市场"中进行的。对个人的配偶选择来说,"婚姻市场"既为择偶提供机会与可能
关键词:
配偶选择 择偶标准 双重角色 比例失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友华,米勒·乌尔里希
针对建国以来婚姻挤压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考察与分析 ,讨论各人口学因素对婚姻市场均衡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 :受 70年代以来生育率下降与 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双重挤压 ,使原本就存在的男性婚姻挤压矛盾趋于激化 ,预计在 2 0 1 0年后将经历几十年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因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引发的婚姻挤压矛盾的地区间转移将不可避免 ,并对社会稳定等构成严重的威胁。
关键词:
婚姻市场 婚姻挤压 性别比 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韦艳
利用陕西省五普数据,本文借助于模型生命表和平均期望寿命增长模式,对陕西省未来50年人口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从人口数量匹配的角度,定量分析比较了同龄性别比和相对性别比,来考察陕西省未来婚姻市场挤压程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潇 祝颖润 阚兴龙
文章构建分城乡离散型未婚人口发展方程,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预测2011~2060年分城乡未婚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利用婚配性别比测度2010~2060年城乡大龄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强度,分解未婚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夫妇年龄差婚配模式城乡差异对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城乡差异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2010~2060年中国大龄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城乡差异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波动变化趋势,未婚人口性别结构城乡差异对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城乡差异的影响较大。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城乡未婚男性婚姻挤压;乡—城人口转移加剧未婚男性婚姻挤压的城乡差异。建议政府尽快做好配套措施提高全面两孩政策效果,高度重视乡—城人口转移对农村男性婚姻挤压的影响。
关键词:
婚姻挤压 乡—城转移 城乡差异 全面两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果臻 李树茁 Marcus W.Feldman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出生性别比队列陆续进入婚姻市场,中国男性婚姻挤压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文章使用人口普查数据,采用人口学分析方法研究当前中国男性婚姻挤压模式的变动规律,试图完善现有的婚姻挤压理论。研究发现,从时期角度分析,当前中国男性婚姻挤压主要表现为农村地区的超低初婚水平的挤压模式,农村男性初婚概率的年龄分布受挤压明显且平均初婚年龄的变动出现停滞,男性婚姻挤压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并已出现扩散趋势。从队列角度分析,农村未婚男性受初婚概率偏低和死亡概率偏高的双重挤压,其终身结婚期待率在各个年龄段均低于城镇男性,成婚期望年数则均高于城镇男性,说明农村地区实际婚姻挤压程度比时期指标所反映的更加严重。当前农村男性婚姻挤压状况可能构成未来中国男性总体的婚姻挤压态势。最后,文章给出了当前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年龄的测度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秋菊 靳小怡
在普婚文化盛行的中国农村,持续的婚姻挤压不仅改变了农村家庭的代际关系,而且改变了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途径。本文利用2008年安徽省乙县农村居民调查数据,分析了婚姻挤压及代际支持对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婚姻挤压中的儿子失婚、因儿子失婚而遭受的负面社会舆论成为削弱农村地区父母生活满意度的新途径;传统代际支持中的经济、家务和情感支持也对父母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影响,但其影响远不及儿子失婚对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削弱来得直接与强烈;对于相对贫困的有大龄未婚男性家庭,父母对经济支持的迫切需求显著影响其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
婚姻挤压 代际支持 生活满意度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树茁
中国、韩国和印度北部具有相似的家族制度和婚姻体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低下的妇女地位和对女性的歧视。本文从家庭相对资源约束角度,以这三个国家的家族制度、婚姻体系和在1920~1990年社会历史中使家庭处于严重资源约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研究性别歧视对婚姻市场的影响和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后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炜红 张俊良
文章基于中国台湾1970~2014年的人口数据,运用理论男婴富余比与婚配性别比法,测算台湾地区婚姻挤压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70~2014年台湾地区的婚配性别比MR值逐年增大,同时,理论男婴富余比呈小幅度上升的走势,表明未来台湾地区的男性婚姻挤压也呈上升趋势。中国台湾与大陆的比较分析表明,1987~2013年台湾地区的理论男婴富余比小于大陆值,但婚配性别比MR值高于大陆值。文章利用台湾地区和大陆历年的出生性别比,检验宏观人口因素对未来初婚市场婚姻挤压的影响,发现婚姻匹配是个体主观偏好和客观婚姻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是影响婚姻挤压的前置因素,个体的家庭与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基础、工作情况等社会资本才是影响婚姻挤压的根本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艳梅
婚姻家庭纠纷是农村最常见的一种纠纷类型。文章针对农村婚姻家庭纠纷的现状、村民选择纠纷解决方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对各种婚姻家庭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势和局限性等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力图建立良性互动、功能互补的多元化婚姻家庭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果臻 杨柳清 梁海俐 李树茁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面分析近年来中国男性婚姻挤压的态势与特征。研究表明,男性婚姻挤压现象及其后果已全面显现:2010~2020年全国婚龄人口性别比急剧升高,预计2036年将升至峰值116.13;与以往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不同,当前经济发达且城镇化率较高地区的未婚男性过剩现象也逐步显现;男性婚姻挤压导致男女两性间初婚水平和模式的差异巨大,男性初婚概率较女性明显偏低,未婚男性成婚期望年数大幅增加;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规模始终较大、比例始终较高,城镇大龄未婚男性群体也日益凸显,2010~2020年45岁及以上城镇未婚男性由176.04万人增至387.77万人;大龄未婚男性的经济资源相对匮乏,对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依赖加重,在老年阶段处于不健康状态的比例上升且独居比例较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蔡文祯
对婚姻匹配的考察有助于理解社会流动的多元维度和机制。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 2006)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和二分类内生性概率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女性的婚姻匹配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女性的向上社会流动渠道依然狭窄,婚姻在向上的社会流动中仅发挥有限功能;由于家庭可利用资源匮乏,"后致因素"较"先赋因素"对农村女性上迁婚姻的机会更具显著效应;以户口农转非衡量的社会流动对以上迁婚姻衡量的社会流动有积极作用,父亲或本人具有城市户口者在社会流动上具有相对优势,但这种相对优势有随着户口类型的社会经济意义的改变而逐步弱化的倾向;文章的研究还显示,上迁婚姻的社会流动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婚姻匹配 社会流动 户籍转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静凝
县域婚姻市场是当地婚姻资源分配与协调的重要平台。社会分层导致婚姻市场分化,建立在个人能力和家庭背景基础上的婚姻梯度序列日渐形成,婚恋机会向上层聚集,中层婚姻竞争激烈,下层则婚恋概率渺茫。基于对农村青年春节期间相亲实践的研究表明,现代相亲模式是农村青年应对婚姻困境的策略性实践,“自由恋爱”融进传统相亲制度,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婚恋自主权正在增强。在相亲场域,择偶秩序的理性化和体制身份的壁垒化建构了层级化的“相亲圈”,体制内外农村青年的婚恋选择权及范围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城市情境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农村青年的相亲约会同物质消费挂钩,经济条件既是男青年参与婚姻市场角逐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其男性气概的最终标准。相亲男女互动交往多遵从传统性别脚本,存在“男财女貌”的文化偏好。农村青年的婚姻嫁娶具有强烈的城市化倾向,县城里的婚房不仅是相亲市场的基本砝码,也是实现个体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