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7)
- 2023(14454)
- 2022(12207)
- 2021(11492)
- 2020(9785)
- 2019(22631)
- 2018(22248)
- 2017(42889)
- 2016(22946)
- 2015(25932)
- 2014(25833)
- 2013(25521)
- 2012(23647)
- 2011(21307)
- 2010(21225)
- 2009(19790)
- 2008(19554)
- 2007(17561)
- 2006(15294)
- 2005(13243)
- 学科
- 济(102829)
- 经济(102710)
- 业(70807)
- 管理(61745)
- 农(51439)
- 企(48981)
- 企业(48981)
- 方法(48368)
- 数学(43477)
- 数学方法(42975)
- 农业(34078)
- 业经(26019)
- 财(24805)
- 中国(24411)
- 地方(20407)
- 学(18596)
- 制(18512)
- 贸(18337)
- 贸易(18331)
- 易(17838)
- 务(15282)
- 财务(15240)
- 财务管理(15194)
- 企业财务(14438)
- 发(14304)
- 银(14131)
- 技术(14118)
- 银行(14101)
- 融(13909)
- 金融(13906)
- 机构
- 学院(329804)
- 大学(326984)
- 济(137232)
- 经济(134572)
- 管理(130802)
- 理学(113668)
- 理学院(112514)
- 管理学(110543)
- 管理学院(109949)
- 研究(106861)
- 中国(82977)
- 农(70337)
- 京(67270)
- 科学(65352)
- 财(61064)
- 农业(54054)
- 业大(53641)
- 所(53160)
- 中心(52879)
- 江(49784)
- 财经(49191)
- 研究所(48262)
- 经(44890)
- 范(42307)
- 师范(41901)
- 经济学(41719)
- 北京(41317)
- 州(39104)
- 经济学院(37954)
- 院(37535)
- 基金
- 项目(225541)
- 科学(178348)
- 基金(165190)
- 研究(164812)
- 家(144281)
- 国家(142786)
- 科学基金(122893)
- 社会(105766)
- 社会科(100003)
- 社会科学(99973)
- 省(88659)
- 基金项目(87833)
- 自然(79373)
- 自然科(77530)
- 自然科学(77509)
- 自然科学基金(76129)
- 教育(75300)
- 划(73830)
- 编号(67485)
- 资助(67214)
- 成果(53653)
- 部(50642)
- 重点(50485)
- 发(48549)
- 创(46768)
- 课题(45123)
- 国家社会(44117)
- 科研(43679)
- 创新(43647)
- 教育部(43387)
共检索到480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朝国 郝妩阳
在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政策背景下,农村妇女的家庭土地继承问题将愈加突显出来。本文基于三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继承家庭承包地的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妇女仅仅对夫家的承包地表现出较强的继承意愿,而对娘家承包地的继承意愿相当低,即在家庭承包地的继承意愿上呈现出明显的夫家取向;农村妇女的户籍与其家庭承包地的继承意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娘家的兄弟数量对农村妇女继承娘家承包地的意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丈夫的兄弟数量对农村妇女继承夫家承包地的意愿不具有抑制性;婚后夫家分到新土地均对农村妇女继承夫家承包地的意愿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范红丽 辛宝英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0~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方法,定量研究农村妇女从事家庭老年照料对其非农就业的阻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在缓解这一阻碍作用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研究发现,从事家庭老年照料对农村妇女非农就业有负向影响,这一负面作用随着妇女从事老年照料强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对30~52岁妇女和贫困家庭妇女非农就业的阻碍作用更为明显;此外,从事家庭老年照料也会影响农村妇女非农就业结构,限制其成为自我创业者;但是,养老院等养老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有利于缓解这一阻碍作用。本文的研究意味着现阶段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女性劳动力因为照料老人而从事农业劳动,养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能够释放这些劳动力,支持农村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老年照料 非农就业 农村妇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曼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源、发展之本。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方面的法律和政策规定越来越完善,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流失的问题仍然是当前农村基层矛盾中比较突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流失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土地承包权 流失 维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义文 刘富 张齐
土地是农民特别是农村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土地承包权益是她们最为关切的经济权利,通过对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现状、类型和原因的分析,从法学的视觉提出了界定农村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条件,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组成人员中实行"男女比例"制度,实行家庭承包土地"按份分割"制度,明确无过错归则原则、追究侵害人法律责任等立法建议,以期对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土地承包 权益保护 法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森慰 师硕 王翊嘉 郑逸芳
为了解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对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情况,选取福建省作为调查对象,在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选用村规民约是否有歧视妇女和妇女家庭种植土地面积等变量表征妇女土地权益问题,选用家庭年总收入和家庭农业收入等表征妇女家庭收入,采用2阶段最小二乘法测算了土地权益问题对妇女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妇女的歧视性规定会影响到农户家庭的农业收入和年总收入,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普遍但不严重;进一步从土地调整政策、出嫁女、招女婿、离婚妇女回迁、丧偶妇女等角度分析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缘由;最后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土地权益 家庭收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会广 张耀宇
由于农村妇女在城乡劳动力迁移中相对滞后,妇女群体出现了留守务农与外出务工的二元职业分化现象。本文基于2010年江苏省部分区域农户层面调查数据,以农村妇女职业分化的视角探究农民家庭分化所导致的土地流转意愿,在文献评论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工作假说,即农村妇女的二元职业分化,使各自家庭有其不同的土地流转决策逻辑。通过描述性统计、t检验、Probit与Bi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本文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妇女留守务农与外出务工两类样本在职业分化上造成的家庭土地流转意愿差异明显,妇女职业分化变量对家庭是否流转土地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分工性别下的角色定位使妇女在家庭土地资源配置上有着异于男...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燕舞
利用一项回顾性质性调查数据分析了1980年至2009年间187例农村妇女自杀状况的基本分布和趋势演变,通过引入出生队列分析,发现了1920年至1939年间出生的"传统代"农村妇女在2000年至2009年间的"老年时期"自杀,而1960—1979年间出生的"现代代"农村妇女则在1980年至1999年间的"青年时期"自杀。由此建构了理解出生队列、家庭结构转型与农村妇女自杀的转型象限理论。通过这一理论分析,家庭结构的权力轴与观念轴的转型不同步是导致两代女性自杀的主要原因,当两者转型同步完成时,农村妇女自杀可能会退潮。最后援引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数据对之进行了简要的支撑论证。后两次的数据所揭示的妇女地位提升的增量,实质上都是由新出生队列的妇女进入调查样本序列而贡献的,而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所构建的理论框架的有效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庞毅
李斌《村庄视野中的阶级、性别与家庭结构:以1950年代湘北塘村为中心的考察》(以下简称为《塘村妇女》)一书[1],以湘北塘村为个案,通过大量的口述资料和地方文献,质疑和深化了前人关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经典论断(1)。不同于以往革命史叙事下以国家为主体的论述,作者围绕性别、家庭和阶级三个维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庞毅
李斌《村庄视野中的阶级、性别与家庭结构:以1950年代湘北塘村为中心的考察》(以下简称为《塘村妇女》)一书[1],以湘北塘村为个案,通过大量的口述资料和地方文献,质疑和深化了前人关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经典论断(1)。不同于以往革命史叙事下以国家为主体的论述,作者围绕性别、家庭和阶级三个维度,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彩芳
本文通过对婚姻自主权、生育权、家庭事务决策权、财产权等多个体现妇女婚姻家庭地位权利的调查分析,对照法律赋予妇女的权利,提出了农村妇女婚姻家庭权利意识的缺乏是影响其婚姻家庭地位的重要因素的观点,并就如何培养、唤起和维护她们的权利意识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婚姻家庭地位 权利意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孔涛 Jonathan Unger 刘鹏凌
本文使用2008年在安徽进行的两项调查的微观数据,分析过去25年间农地调整的状况。通过聚焦村民小组这一重要但被以往研究所忽略的层面,关注近600个村民小组在不同历史时期土地调整的特点及其与村民小组特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1995年以后的变化状况。研究发现,在国家有关政策明确规定土地在承包期内不得调整的背景下,多数村民小组在1984—2008年都实行过至少一次的土地调整以解决人地矛盾、实现土地分配的再均等。然而,调整的发生、规模和频率等与村民小组对农业收入的依赖程度、主要作物的生产率以及所处地势和土地划分情况等有显著的相关性。1995年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的增长而土地调整大幅度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甲樱 李中 李祎萌 丁燕 唐小平
产权清晰、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一直被视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农村承包地确权是保障土地承包稳定的重要抓手。承包地确权政策、实施及对承包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承包农户土地利用细分为农村土地流转、契约安排和土地投资三类行为,纳入地权安全、土地权益、地权明晰和土地面积分析框架,阐释新一轮承包地确权影响承包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内在机制,利用吉林、河北、湖南、重庆4省(市)承包农户跟踪调查形成的2017和2020年2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一轮承包地确权影响承包农户土地流转、契约安排和土地投资的理论机制不强,而基于实地调查的多视角经验分析也未证实承包地确权对农村土地租金、转让农村土地面积、新增农业机械投资、土地整治有十分显著影响。研究认为,要准确把握确权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加强对承包地确权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强化承包地确权的经费支持、做好技术支持和土地流转服务、消除扩大农业生产投资束缚、有效治理土地确权流转后可能发生的产权“垄断”问题,提升土地流转规模经济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飞 李欣玥 肖志芳 杨雯渊
提升脱贫家庭内生发展动力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心理资本理论和家庭发展理论,本文先从家庭发展信念和家庭发展能力两个维度界定家庭内生发展动力并构建全文分析框架,然后选取河北省阜平县农村妇女在帮扶车间就业的案例,深入分析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对其个人内生发展动力的影响,以及对家庭内生发展动力的带动过程及结果。本文研究发现:在帮扶车间就业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市场劳动参与,显著提升了农村妇女个人发展信念和个人发展能力。同时,本地就业所带来的收入增加重塑了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以经济互动和情感互动为纽带的家庭互动也随之改变,进而激发了家庭发展信念,改善了家庭发展能力,提升了家庭整体内生发展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对其丈夫的影响仅体现在生活层面,丈夫生产性内生发展动力的提升暂未获得现实验证。这说明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在提升家庭内生发展动力方面具有现实复杂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妇女身上蕴藏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对其家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认为,基于性别瞄准的就业帮扶是一种提升家庭内生发展动力的靶向性公共政策工具,是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精细化以及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