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19)
2023(10963)
2022(9155)
2021(8725)
2020(7206)
2019(16556)
2018(16108)
2017(31447)
2016(16587)
2015(18273)
2014(17699)
2013(17394)
2012(15764)
2011(13952)
2010(13564)
2009(12212)
2008(11405)
2007(9835)
2006(8459)
2005(6945)
作者
(43049)
(36718)
(36168)
(34459)
(22916)
(17615)
(16297)
(14357)
(13917)
(12789)
(12589)
(12260)
(11136)
(11113)
(10957)
(10941)
(10847)
(10582)
(10550)
(10410)
(8825)
(8795)
(8781)
(8702)
(8301)
(8260)
(7873)
(7707)
(7209)
(7206)
学科
(72251)
经济(72184)
(53589)
(50443)
管理(41492)
农业(33737)
(31754)
企业(31754)
方法(30745)
数学(28096)
数学方法(27750)
业经(20872)
地方(18326)
中国(16483)
(15950)
(12662)
农业经济(12496)
(12379)
贸易(12375)
(12083)
(11975)
(10443)
环境(10317)
技术(10241)
(9945)
发展(9717)
(9705)
(9626)
农村(9606)
(9491)
机构
学院(223640)
大学(215349)
(94359)
经济(92615)
管理(92280)
理学(81636)
理学院(80779)
管理学(79370)
管理学院(78957)
研究(67862)
(53466)
中国(53044)
(41928)
科学(41157)
农业(40353)
(39102)
业大(38702)
(36519)
中心(35187)
财经(31935)
(31706)
(29327)
(29062)
研究所(28978)
师范(28799)
经济管理(28016)
经济学(27610)
(26092)
农业大学(25278)
经济学院(25165)
基金
项目(162203)
科学(130379)
研究(121701)
基金(119285)
(102098)
国家(101123)
科学基金(89495)
社会(80034)
社会科(75545)
社会科学(75527)
(67456)
基金项目(64631)
自然(57038)
自然科(55719)
自然科学(55707)
教育(54903)
自然科学基金(54680)
(52964)
编号(50204)
资助(46678)
成果(37380)
(36331)
(36261)
重点(35731)
(34291)
课题(33010)
国家社会(32900)
(32504)
创新(31981)
人文(31927)
期刊
(104949)
经济(104949)
(58618)
研究(56637)
中国(41847)
农业(40237)
学报(31435)
科学(31001)
管理(29230)
(28586)
业经(26204)
大学(26072)
学学(25171)
(21492)
金融(21492)
技术(19786)
教育(19115)
(18001)
问题(15212)
农业经济(14841)
财经(14557)
农村(14382)
(14382)
经济研究(13313)
资源(12892)
(12761)
(12374)
经济问题(11429)
世界(11392)
技术经济(10683)
共检索到313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恩  
以结构主义建构论的理论视角,考察农村失独者心理困境产生的结构性原因和主体建构。因果报应信仰下的"指指点点"、社会安全网缺失的老年生活想象、生育底线下的"身后事"、农村熟人社会性质等构成了农村失独者对失独意义建构的结构性背景,其长时间且激烈的心理困境是失独意义建构的产物。农村失独者心理困境的出路,在于通过"同命人"的联谊互助,形成非正式社会网络,获得精神性社会支持,从而促进农村失独者的心理困境缓解和社会再融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储奕洋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相比于城市,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更深、养老问题更为严重。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中之重。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的严峻形势下,互助养老作为补充性的模式成为了可行之举。本文以江苏省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为例,对其不同互助养老模式类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目前运行的基础上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明确相关政策要求,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配套设施,有效提升互助养老服务质效,助力其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珊  吕美晔  金高峰  曹明霞  
江苏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市场起步早,近年来发展变慢,表现为存量用地减少、新旧政策不衔接、潜在市场有待激发等特征。其主要困境在于内涵界定不清晰、法律法规滞后实践需要;抵押融资困难、指标空间被掠夺、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因此,有必要实施强化省级层面的指导力度、逐级开放金融市场、明晰量化集体资产、鼓励流转创新方式、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等策略,加快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改革步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立冬  
基于2015—2016年江苏省农村低收入家庭数据,对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江苏农村低收入家庭存在较为突出的非收入维度贫困,其中健康维度贫困最为突出,饮用水和生活用电的贫困发生率最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多维贫困程度较为显著,且分析时段内多维贫困程度略有提升,总体上苏南地区非收入多维贫困程度相对较低,苏北地区较为严重;非收入维度多维贫困主要来源于健康、炊事燃料、教育和卫生设施4个维度,其中健康维度的贡献度最大,炊事燃料的贡献度次之,教育和卫生设施的贡献度大体相当;收入脱贫农村家庭的非收入维度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肖铭堃   贾一凡   耿献辉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对于资源环境保护具有显著效果。目前,学术界已对循环农业的现行机制及其深层理论进行了广泛探讨,然而关于循环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盈利的研究尚显不足。对循环农业与其他农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得出循环农业在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等维度具有优越性;随后以太仓市东林村为案例,结合东林村发展循环农业历史沿革,通过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范围经济的视角研究东林村循环农业的盈利模式,探究东林村循环农业盈利具体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东林村循环农业通过多产业间的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差异化竞争提高农产品品质,利用优质优价提高利润;实现多产业互补、产业链延长和多产业间利益共享,形成风险共担机制,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基于上述发现,总结循环农业盈利的关键因素如下:一是依赖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二是依靠绿色、高品质产品的生产;三是获取政府的资金投入与补贴。同时,提出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多种产业运行,通过多产业间的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差异化竞争,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特色农产品;多产业互补,产业链延长,分担分险。通过将东林村独特典型案例中总结出的教训作为实践范本,为其他类似地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借鉴,助力地方经济的繁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基伯  钱雄  刘传哲  
农村贫困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与实际发生申请助学贷款行为深受家庭经济情况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农村贫困大学生家庭中,家长的文化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家庭接受非义务教育的人数对贫困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需求和实际发生申请助学贷款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对贫困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需求和实际发生申请助学贷款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劳动力数量和医疗支出只对贫困大学生实际发生申请助学贷款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的人口数量只对贫困大学生实际发生申请助学贷款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基伯  钱雄  刘传哲  
农村贫困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与实际发生申请助学贷款行为深受家庭经济情况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农村贫困大学生家庭中,家长的文化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家庭接受非义务教育的人数对贫困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需求和实际发生申请助学贷款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对贫困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需求和实际发生申请助学贷款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劳动力数量和医疗支出只对贫困大学生实际发生申请助学贷款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的人口数量只对贫困大学生实际发生申请助学贷款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晨  高文迪  
在民间融资日益活跃的背景下,目前的农村金融体制也日益备受关注,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成为了热点话题,而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一个特色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成了关注的热点。本文作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例,研究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活力与瓶颈,并对未来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需要完善之处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妍  卢亚娟  
本文利用江苏省13市379个农村人口的调查数据,建立实证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小额保险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保险认知水平、近三年的风险情况以及来源地等因素对农村人口购买小额保险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而就业状况、家庭年收入、储蓄情况、人均拥有土地情况以及保单持有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不太显著。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爱翔  
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攻坚阶段,如何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策略,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是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培训资源、培训针对性、培训积极性和培训实施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对策是:构建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进行培训前瞻性、实用性和专业性设计,加强对学员的引导,提高培训者素质,构建科学评估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谭中明  梁俊  
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全面启动试点工作以来,业务发展迅速。本文基于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典型调研,通过对江苏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运营风险的剖析,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长春  周绿林  
文章以江苏省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为样本,对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基于成本-效果分析的基本思想,从人均筹资成本、筹资效率、资金安全性、筹资满意度、农民信任程度等方面对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重新确定了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挂钩的新农合筹资标准,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婷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发展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期基本都存在管理不善、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国家提出乡村文化复兴和大发展的背景下,内容缺乏,低效运营,服务供给与民众需求脱节等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文章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N市B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效进行了总结,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则祥  刘骅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被认为是破解我国农村资金短缺和信用贫困两大问题的重要力量。基于此,借鉴Yaron提出的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维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与模糊综合评价集成分析法对江苏省三种类型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业绩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提出提升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运行绩效的配套政策及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爱翔  
在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市民化进程中,职业黏着有助于劳动力获得职业成长,是市民化成长的重要保障。基于江苏省的1014份有效问卷,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进程中职业黏着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特征影响驱动因素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的性别、学历、家庭随迁情况和是否承担管理岗因素影响;在劳动力主体内在驱动因素中,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和岗位满意影响;在劳动力市民化环境外在驱动因素中,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企业内社团参与、工友关系、城市宽容以及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