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4)
2023(12124)
2022(10567)
2021(10198)
2020(8343)
2019(19327)
2018(19370)
2017(36950)
2016(20533)
2015(23488)
2014(23685)
2013(23166)
2012(21038)
2011(19184)
2010(19083)
2009(17389)
2008(16790)
2007(14865)
2006(13093)
2005(11231)
作者
(58070)
(48881)
(47979)
(45913)
(30547)
(23421)
(21714)
(19322)
(18538)
(17191)
(16701)
(16250)
(15163)
(15103)
(14787)
(14655)
(14615)
(14168)
(13972)
(13549)
(12149)
(11913)
(11657)
(11198)
(11061)
(11042)
(10785)
(10670)
(9857)
(9689)
学科
(82566)
经济(82482)
(60038)
管理(51287)
(50557)
(38741)
企业(38741)
方法(34462)
农业(33564)
数学(29968)
数学方法(29616)
业经(23203)
中国(21280)
(18254)
地方(17750)
(16957)
(14627)
教育(14351)
(13581)
理论(13480)
(13407)
贸易(13397)
(13046)
农业经济(12552)
技术(12426)
环境(11977)
(11866)
土地(11853)
(11611)
(10851)
机构
大学(287471)
学院(286574)
管理(116242)
(109938)
经济(107446)
理学(101739)
理学院(100609)
管理学(98768)
管理学院(98276)
研究(94443)
中国(69765)
(65670)
(61456)
科学(60486)
业大(51032)
农业(50194)
(46821)
(45727)
中心(44048)
研究所(42894)
(42011)
(40877)
师范(40591)
北京(38380)
财经(37139)
(34002)
(33908)
(33631)
师范大学(32379)
经济管理(32314)
基金
项目(200652)
科学(157570)
研究(150826)
基金(143573)
(124083)
国家(122912)
科学基金(105638)
社会(93267)
社会科(87814)
社会科学(87788)
(80271)
基金项目(77608)
教育(68879)
自然(68073)
(66418)
自然科(66418)
自然科学(66404)
自然科学基金(65187)
编号(64626)
资助(57544)
成果(52291)
(44319)
重点(44135)
课题(43548)
(43202)
(41472)
大学(38707)
创新(38350)
科研(37840)
教育部(37386)
期刊
(124057)
经济(124057)
研究(83038)
(68822)
中国(60976)
农业(47242)
学报(47082)
科学(44253)
教育(40960)
大学(37402)
管理(36776)
学学(34147)
(31430)
业经(26698)
技术(24004)
(23371)
金融(23371)
(21505)
问题(17629)
财经(16667)
经济研究(16199)
(16130)
图书(16106)
农业经济(15107)
科技(14924)
资源(14501)
农村(14480)
(14480)
(14038)
业大(13946)
共检索到416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灵辉  陈银蓉  刘晓慧  
研究目的:测算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流转潜力。研究方法:明确农村大学生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拥有性,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建立农村大学生农地流转潜力测算公式,测算出1999—2007年历年流转潜力。研究结果:经测算,自1999年高校扩招到2007年,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流转潜力为371.35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05%。研究结论:在现行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大政方针下,通过明确农村大学生土地承包经营权,搭建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平台和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农村大学生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市场上自由流转,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灵辉  
在分析现有国内外农村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土地取得方式利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移民法律政策及移民安置实践经验,为农村水库移民安置解决承包地问题提供新途径。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根据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和水库移民安置两者的各自特点及相结合的需要,设计出"移民-农村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国家-移民"两种土地流转模式。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和水库移民安置相结合,能够实现国家、业主、移民、农村大学生四方利益共赢;同时该模式可以避免我国现有土地调整、土地开发等方式解决移民土地问题的弊端,实现大学生承包地与移民之间的有效配置,增进社会福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凤婷  熊立春  于畅  
水资源"农转非"是缓解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用水竞争压力的一种重要政策,为对水资源"农转非"做出系统性评价,对水资源"农转非"的概念内涵、发展脉络、政策影响及评估以及补偿机制进行了梳理,进而分析了国外水资源"农转非"对我国实践的启示,并展望水资源"农转非"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1)水资源"农转非"的分类因转移的性质、期限、位置、费用、距离等有所差异,其产生和实施受非农用水需求、节水效能、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2)水资源"农转非"政策效果具有两面性,大多研究对其整体效果持肯定态度,政策影响由早期的经济影响向后期的社会和生态影响聚焦。3)未来应纳入以流域或干支流为代表的中观研究尺度,同时,提高政策影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多学科的综合分析视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红光  戎丽丽  胡继连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和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农转非"现象严重,虽然从总体上提高了水资源的经济价值,但是水权转换过程中行政"平调"所引发的低效率和"寻租"问题也日益突出。该文设想引入市场机制调节水资源"农转非"关系,提出了农用水权有偿转让、让价格起主导调节作用,政府对水权转换的主体、客体、价格及程序进行监督管理等运作要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云森  
本文使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研究了个人成长的农村经历对个人收入的影响。本文发现拥有同样的城镇本地户籍但是成长在农村的个人收入比成长在城市的个人低约10%以上。子样本估计以及匹配方法估计表明在非选择性"农转非"群体、非国有集体部门、高中以下学历以及年龄在40岁以下的群体中这种差距尤为显著,收入差距达20%以上。本文的发现意味着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可能存在着针对农村背景的非制度性歧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鲁莎莎  刘彦随  
基于典型调查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构建农村空心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评判106国道沿线样带区县域农村空心化程度的基础上,结合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特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关法律规定,采用专家集成法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等10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空心村整治的自然适宜性、社会接受性、经济可行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将计算得到的农村空心化指数与现实转化潜力系数作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结合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公式,测算出106国道沿线样带区不同农村空心化演进类型的现状潜力和远景潜力。研究表明:106国道沿线样带区县域农村空心化指数为0.18~0.82,现实转化潜力系数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旭熙  苏春江  彭立  徐定德  陈田田  
[目的]科学评估和测算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为实行农村空心化整治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四川省县域为基本单元,构建四川省县域农村空心化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判了农村空心化程度,并定量评价了空心村综合整治的自然适宜性,社会接受性与经济可行性;将获取的农村空心化指数与现实潜力系数作为综合修正系数,测算出四川省各县域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并揭示其分布规律。[结果]四川省县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村空心化呈现显著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SPSS17. 0软件并结合Acr GIS空间表达功能对2010年的增加耕地潜力进行聚类,将四川省各县域划分为Ⅰ类潜力区、Ⅱ类潜力区、Ⅲ类潜力区等3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土地整治对策。[结论]在未来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中,政府应根据各区域整治潜力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土地整治策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换兆  
从寻租理论出发,界定制度寻租的定义和形成条件,分析土地增值收益,构建土地集约利用、制度寻租与城市化、产业结构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的提高有助于从压力方面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从社会层面降低城市化成本,实现城市经济的集约式发展,改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温铁军  朱守银  
一、基本观点本文作者曾经明确提出"两个历史阶段"和"两个基本矛盾"的理论框架,来概括我们面临的问题。所谓"两个历史阶段",是指改革前完成的中央政府资本原始积累和改革后开始的地方政府资本原始积累。所谓两个基本矛盾,则是指"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这一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这一基本体制矛盾。在上述理论框架指导下,本文提出具体观点: 1.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首要目标,应是有效地吸纳农业剩余人口,缓和农村"人地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淼  
本文使用2004-2021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我国消费环境综合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综合指数,并就消费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效应展开实证检验,得出相关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蓝震森  冉光和  
本文在对农村可持续消费的概念及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离差法与线性加权求和法计算了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潜力综合指数,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地区差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潜力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较慢,其根本原因是农村消费经济系统呈下降趋势且地区差异不断拉大;农村消费社会系统和农村消费环境系统的增长潜力在逐年提高;各省份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潜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增长潜力较大,中西部地区增长潜力亟待提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袁国方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的现状及趋势,对我国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的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居民在耐用品方面的消费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些耐用消费品已经在农村普及,有些耐用品的消费需求强劲,而有些高档次的耐用消费品虽还没有普遍进入农村家庭,但在农村存在着较大的消费市场潜力。提出了采取适宜的家电下乡、建材下乡政策以扩内需保增长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党慧  郑新奇  白书建  原智远  
现有常用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缺乏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点的考虑,造成潜力值偏大。通过总结影响潜力测算的宏观与微观因素,根据各因素对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挖掘的制约程度,对农村居民点划分类型,提出分类型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全部挖潜型农村居民点直接采用公式测算;部分挖潜型采用实地调查法以及综合分析法测算;禁止挖潜型采用实地调查法测算潜力。采用分类型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测得的潜力值较接近真实值,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芳  刘艳芳  张扬  侯贺平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划分山区、丘陵、平原三类地形分别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修正系数与农户搬迁意愿的修正系数,并将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测算的理论潜力修正为现实潜力。结果显示:广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仅为理论潜力的57.07%,其中山地地区潜力不能释放,而平原地区是潜力释放主要区域。结果表明了资金与农户整理意愿对潜力释放具有显著影响,广西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现实潜力大小安排重点区域,以便取得较高整理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蓝震森  冉光和  
本文在对农村可持续消费的概念及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离差法与线性加权求和法计算了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潜力综合指数,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地区差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潜力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较慢,其根本原因是农村消费经济系统呈下降趋势且地区差异不断拉大;农村消费社会系统和农村消费环境系统的增长潜力在逐年提高;各省份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潜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增长潜力较大,中西部地区增长潜力亟待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