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1)
2023(6196)
2022(4934)
2021(4704)
2020(3607)
2019(8090)
2018(7966)
2017(15299)
2016(8426)
2015(9255)
2014(9091)
2013(9237)
2012(8538)
2011(7975)
2010(8330)
2009(7749)
2008(7531)
2007(7364)
2006(6733)
2005(6007)
作者
(23915)
(20921)
(20305)
(19166)
(12477)
(10084)
(8873)
(7918)
(7780)
(7328)
(7147)
(6631)
(6499)
(6491)
(6287)
(6167)
(6087)
(5877)
(5870)
(5687)
(5254)
(5174)
(5114)
(4873)
(4812)
(4752)
(4693)
(4413)
(4295)
(4184)
学科
(48903)
(38817)
经济(38790)
(34871)
农业(32682)
管理(17952)
业经(16529)
(14376)
企业(14376)
农业经济(12645)
地方(11024)
中国(10901)
(10318)
(9630)
农村(9611)
(9153)
发展(9073)
(9061)
(8952)
方法(8694)
收入(7848)
建设(7641)
土地(7408)
数学(7334)
数学方法(7256)
(7029)
及其(6877)
(6812)
劳动(6812)
(6690)
机构
学院(123785)
大学(115470)
(52835)
经济(51675)
管理(48067)
(45161)
研究(43221)
理学(41343)
理学院(40962)
管理学(40389)
管理学院(40166)
中国(34274)
农业(33818)
业大(26056)
科学(25404)
(23758)
(21741)
中心(21074)
(20688)
(20572)
农业大学(20438)
研究所(19470)
(17231)
经济管理(16728)
(16697)
(16649)
师范(16595)
(15963)
(15862)
财经(15546)
基金
项目(79450)
研究(62940)
科学(62260)
基金(55906)
(48405)
国家(47810)
社会(40309)
科学基金(40222)
社会科(37607)
社会科学(37595)
(33362)
基金项目(29818)
编号(28409)
(27724)
教育(26599)
(26270)
自然(23390)
自然科(22790)
自然科学(22783)
成果(22486)
自然科学基金(22376)
资助(20796)
(19932)
课题(18763)
(17579)
重点(17456)
发展(16594)
(16582)
(16562)
(16471)
期刊
(72453)
经济(72453)
(54923)
农业(37198)
研究(33839)
中国(30985)
业经(20340)
科学(19391)
学报(19242)
(16296)
大学(15902)
学学(15387)
农业经济(14867)
农村(14355)
(14355)
(14308)
金融(14308)
管理(13930)
(13772)
教育(12566)
问题(10761)
技术(10532)
(9615)
农村经济(9563)
世界(9026)
经济问题(8630)
社会(8333)
社会科(7753)
社会科学(7753)
经济研究(7390)
共检索到195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福生  蔡保忠  
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首先,本文从要素流动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乘数效应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是产业兴旺的"先行资本",从生态宜居的重点和落脚点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是生态宜居的"必要条件",从劳动替代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包容性增长效应以及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是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其次,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方式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划分为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基础设施两大类别,全面概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立法规划、资金保障、建设管护、配套制度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科学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禹  霍建军  刘杨  焦利娟  
“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农村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电网工程、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千兆光网工程、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探索农村集中供热模式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应着力提升建设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逐步实现乡村与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相匹配提供有力支撑。由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总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差距和影响因素,提出补齐短板、强化薄弱环节的路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昕墨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共享改革成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立足公共经济学视角,从供给、需求及执行层面深入剖析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并从资金筹集、规划布局、投资监管、支持保障等维度,就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丹丹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农村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基础设施通过要素直接投入和外溢效应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人口素质提升、改善生态环境,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红春   杨涛   应雨亮  
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结合2010—2020年的县域层面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振兴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多角度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战略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政策引领效应和内生发展效应三条路径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乡村振兴效应具有异质性,其在人口流入、数字化基础更好、地形更为平坦和资源禀赋更高的县域更为明显。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提升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轲  朱梦宇  
[目的]为了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研究影响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驱动因子,为青岛市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技术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特征值和贡献率分析影响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主要因素。[结果]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一直处于升级的状态,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可以代表绝大部分信息,第一主成分与X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2(乡村人口)、X4(农业产值)、X6(农村恩格尔系数)、X7(工业生产总值)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第二主成分与X3(农用机械总动力)、X5(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经济发展因素和农业人口因素是影响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主要驱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增加固定资产的投入,重点整治农村污染和公共卫生,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促进青岛市美丽乡村的全面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伟  孔繁利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创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农村基础设施是产业兴旺的先行资本和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其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运营管理效率低下、高素质人才短缺、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育   包辰  
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基础设施通过作用于数字经济来拉动乡村振兴水平提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东部地区会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要因地制宜持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政策建议,丰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的路径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定祥  刘娟  
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基础支撑。这必然需要在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基础上改造或新建大量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进而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机制与模式。本文运用公共产品理论与分析工具,论证了政府和市场在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中的效率与失灵,明确了政府与市场机制在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机制构建中的功能定位,提出了乡村振兴中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机制与模式。基本结论是:在依托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中,政府应在公益性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激励市场机制在私益性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中发挥决定作用,还需要在准公益性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中构建市场、政府与社会有机耦合的投资机制与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学坤   彭婷婷   朱铭   陈元勇   李央  
<正>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其还在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发展阶段,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将全面促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坚持科学规划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的首要环节。对此,各地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意愿,制定可衡量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飞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让农民群众安居乐业,让乡村更加文明,让生活更加美好,共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的正确引领,离不开党的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基层党建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发挥党的带头人、领头羊作用,真抓实干,紧密联系农民群众,充分夯实党建基础,以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为己任,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迈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忠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才振兴,人才振兴需要教育。近几年,乡村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现状和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依旧比较薄弱,需要关注,需要发展,需要振兴。振兴乡村教育之策略主要包括更新乡村教育观念,优化师资配置,合理调整乡村学校布局,加大经费投入,关注弱势儿童,启动法律保护等对策举措和路径设计等。这些均是笔者近几年来对振兴乡村教育的研究和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晓河  刘振中  
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对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以此为研究基础,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环境条件,从我国农业农村的基本实情出发,结合国家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及其目标,建议"十二五"时期以围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等为战略目标,以纯公共品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循序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广度与建设深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银喜  陆华梁  
基础设施是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方面,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力度,但由于现行体制的一些痼疾,也存在着诸如浪费严重、资金挪用等问题。基础设施券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