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6)
- 2023(15773)
- 2022(13491)
- 2021(12688)
- 2020(10249)
- 2019(23499)
- 2018(23560)
- 2017(44772)
- 2016(24364)
- 2015(27149)
- 2014(27325)
- 2013(27398)
- 2012(25458)
- 2011(23239)
- 2010(23556)
- 2009(21657)
- 2008(21164)
- 2007(19069)
- 2006(17119)
- 2005(15435)
- 学科
- 济(106797)
- 经济(106695)
- 业(73199)
- 管理(64692)
- 农(51428)
- 企(50111)
- 企业(50111)
- 方法(40274)
- 数学(34544)
- 农业(34298)
- 数学方法(34191)
- 中国(30653)
- 业经(27461)
- 地方(27358)
- 财(23664)
- 学(21286)
- 制(19428)
- 贸(17701)
- 贸易(17687)
- 发(17419)
- 易(17090)
- 银(16573)
- 银行(16524)
- 技术(16307)
- 融(16282)
- 金融(16281)
- 行(15917)
- 环境(15834)
- 理论(15730)
- 和(15122)
- 机构
- 学院(349987)
- 大学(348852)
- 济(142157)
- 经济(139023)
- 管理(138249)
- 研究(122995)
- 理学(118889)
- 理学院(117572)
- 管理学(115734)
- 管理学院(115109)
- 中国(92757)
- 京(75388)
- 科学(75132)
- 农(73509)
- 财(62973)
- 所(62526)
- 业大(57350)
- 研究所(56514)
- 农业(56178)
- 中心(56036)
- 江(52825)
- 财经(49427)
- 范(48101)
- 北京(48044)
- 师范(47701)
- 经(44970)
- 院(43680)
- 州(43017)
- 经济学(40275)
- 省(38628)
- 基金
- 项目(233559)
- 科学(183064)
- 研究(174394)
- 基金(167342)
- 家(145511)
- 国家(144166)
- 科学基金(123042)
- 社会(109074)
- 社会科(102958)
- 社会科学(102929)
- 省(92229)
- 基金项目(89502)
- 自然(78506)
- 教育(78313)
- 划(76953)
- 自然科(76607)
- 自然科学(76589)
- 自然科学基金(75185)
- 编号(73377)
- 资助(67634)
- 成果(59731)
- 发(53951)
- 重点(51933)
- 部(51464)
- 课题(49882)
- 创(48183)
- 创新(44838)
- 国家社会(44137)
- 科研(43849)
- 教育部(43557)
- 期刊
- 济(168992)
- 经济(168992)
- 研究(106984)
- 农(75198)
- 中国(74086)
- 学报(56186)
- 科学(52338)
- 农业(51194)
- 管理(49020)
- 财(45393)
- 大学(43257)
- 教育(41952)
- 学学(40686)
- 融(35100)
- 金融(35100)
- 业经(32035)
- 技术(30378)
- 业(24209)
- 经济研究(23939)
- 财经(23175)
- 问题(22804)
- 经(19730)
- 图书(18945)
- 版(18351)
- 科技(17653)
- 技术经济(17494)
- 世界(16777)
- 理论(16773)
- 现代(16471)
- 资源(15848)
共检索到535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姜涛
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典型地应由公共部门提供。大量研究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发展具有正效应,然而对引起正效应的具体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研究较少,所以除了建议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之外,很难提出更多的具体政策建议。本文对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发展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将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划分为宏观经济效应、微观经济效应和分配效应三种,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农村发展 互补投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傅晋华
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基础设施领域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提高投资效率,改善运营绩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及运营管理两方面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与总结,以期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投资管理 运营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琴,陈祥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娱 秦国伟 于法稳
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问题。基于系统论视角,从数量和空间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1)构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2)在数量方面,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找出二者发展是否存在相互影响。(3)在空间方面,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相互影响的程度。研究发现:(1)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2)就耦合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耦合阶段,尚未达到良性共振;就协调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协调阶段,和谐一致、协调发展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3)二者的耦合性和协调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根据二级指标权重确定改善方案,以实现二者良性共振,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娱 秦国伟 于法稳
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问题。基于系统论视角,从数量和空间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1)构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2)在数量方面,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找出二者发展是否存在相互影响。(3)在空间方面,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相互影响的程度。研究发现:(1)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2)就耦合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耦合阶段,尚未达到良性共振;就协调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协调阶段,和谐一致、协调发展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3)二者的耦合性和协调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根据二级指标权重确定改善方案,以实现二者良性共振,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管立杰 赵伟
[目的]农村基础设施采用PPP模式能够增加项目投资、使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得到改善、体现更高的经济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在农村和农业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ntropy),实现主观与客观赋权相结合,从合作障碍因素、制度保障因素、经济环境因素3个层面,确定了19个影响因子在影响农村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中的权重值。[结果]评价指标中项目收益率、政策支持力度、资金可获得性、专业人才充足性、平等合作意识指标的权重居于前5位,表明该5项指标是影响农村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索这些因素对农村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论]结合主要影响指标贡献度,提出注重优化组合、加大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注重人才培养、坚持平等互利,消除合作障碍等建议,为农村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清 胡雅杰 程源
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农村建设的"基石",其投资建设依然明显滞后于城市,各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也存在差异。合理配置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别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和资金投向结构两个角度,对京津沪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加大多元化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严格规范投资管理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宁 李伟 周绍东
以多主体合作博弈为分析视角,在剖析各类投资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夏普利值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结构设计方法。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的结论表明:基于夏普利值的合作博弈方法,将投资结构设计建立在多方主体合作共赢这一理论基础上,测算得出的各主体出资比例符合农村基础设施的"准公共品"特点,同时,与非合作博弈模型的贯序决策不同,合作博弈中的各主体同时决策,共同决定出资比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萍萍 吴迪
农村的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依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所以,改善农村发展现状,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步提升农业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全面改善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鞠晴江 庞敏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能源等)和社会基础设施(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两大类别。本文运用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村道路、电力、通讯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我国农业生产、非农生产以及农民人均收入均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基础设施发展在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增长中都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教育基础设施的作用最显著,而道路、电力和通讯设施的作用则各有侧重。因此西部地区应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强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资,并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代彦
本文指出,乡镇道路和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在降低农业生产支出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应增加这方面的投资。但与通常的看法不同,农业科研和技术服务却增加了农业生产支出,降低了农民收入,原因可能在于农业技术服务的收费太高。因此有必要降低农业技术服务的收费标准,以降低农业生产支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支撑着这三项农村基础设施的是农业和农民,财政支出对其没有显著贡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伟 孔繁利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创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农村基础设施是产业兴旺的先行资本和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其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运营管理效率低下、高素质人才短缺、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基础设施 发展路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升
通过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协调度模型,对全国31个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和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从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水平也相对较高;从协调度所属的等级来看,呈现明显的"哑铃"状,属于优质协调的省份和属于严重失调的省份都较多,东部地区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贾立 石倩 黄馨
本文运用198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结构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正相关;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农村金融机构分布密度的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却与经济类和社会类基础设施投资负相关。经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包括经济类和社会类基础设施)是农村金融机构分布密度的Granger原因,方差分解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金融 资金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