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3)
- 2023(17662)
- 2022(14927)
- 2021(13742)
- 2020(11520)
- 2019(25969)
- 2018(25681)
- 2017(49047)
- 2016(26906)
- 2015(29746)
- 2014(29318)
- 2013(29418)
- 2012(26750)
- 2011(24056)
- 2010(24094)
- 2009(22377)
- 2008(22213)
- 2007(19943)
- 2006(17805)
- 2005(15489)
- 学科
- 济(110932)
- 经济(110799)
- 业(102696)
- 管理(84934)
- 企(84055)
- 企业(84055)
- 农(51541)
- 方法(49585)
- 数学(40062)
- 数学方法(39677)
- 业经(35842)
- 农业(34227)
- 财(31706)
- 中国(27096)
- 务(22471)
- 财务(22410)
- 财务管理(22386)
- 学(21748)
- 制(21472)
- 企业财务(21213)
- 技术(20892)
- 地方(20657)
- 贸(20115)
- 贸易(20108)
- 易(19562)
- 理论(19115)
- 和(18614)
- 策(18017)
- 划(17451)
- 环境(16331)
- 机构
- 学院(390292)
- 大学(384982)
- 管理(157032)
- 济(155939)
- 经济(152787)
- 理学(136348)
- 理学院(134929)
- 管理学(132762)
- 管理学院(132082)
- 研究(127814)
- 中国(97253)
- 农(85453)
- 科学(81948)
- 京(81292)
- 财(68732)
- 业大(67878)
- 农业(66315)
- 所(65159)
- 研究所(59615)
- 中心(58736)
- 江(58121)
- 财经(55514)
- 经(50639)
- 北京(50272)
- 范(48173)
- 师范(47619)
- 州(46381)
- 经济学(45404)
- 院(45344)
- 经济管理(43009)
- 基金
- 项目(268823)
- 科学(210676)
- 基金(195016)
- 研究(192764)
- 家(172039)
- 国家(170453)
- 科学基金(145985)
- 社会(122385)
- 社会科(115671)
- 社会科学(115636)
- 省(106846)
- 基金项目(104222)
- 自然(96177)
- 自然科(93960)
- 自然科学(93932)
- 自然科学基金(92311)
- 划(88798)
- 教育(86191)
- 资助(78749)
- 编号(78348)
- 成果(61431)
- 重点(59756)
- 部(58231)
- 发(57942)
- 创(57589)
- 创新(53248)
- 课题(52673)
- 业(52617)
- 科研(51430)
- 国家社会(50173)
- 期刊
- 济(176627)
- 经济(176627)
- 研究(107857)
- 农(84909)
- 中国(72030)
- 学报(68306)
- 科学(61579)
- 农业(57703)
- 管理(57310)
- 财(53088)
- 大学(51535)
- 学学(49420)
- 教育(35717)
- 业经(35497)
- 融(33319)
- 金融(33319)
- 技术(32784)
- 业(29576)
- 财经(26675)
- 经济研究(25817)
- 问题(23846)
- 经(22853)
- 版(21514)
- 技术经济(20656)
- 科技(20266)
- 业大(19540)
- 现代(18462)
- 商业(17872)
- 理论(17384)
- 世界(17299)
共检索到564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邓晓兰 鄢伟波
通过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检验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在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1988—2014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差分GMM方法检验农村灌溉、道路、电力和医疗基础设施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这四类农村基础设施都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且灌溉基础设施的作用最明显,其次为医疗基础设施,高于道路和电力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种植规模的提高和种植结构的调整能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人均GDP的提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净替代效应。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外部性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谷成 尹朝静 吴清华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中国各省1999~2011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GMM方法,实证检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电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显著;公路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灌溉设施却显著降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卓乐 曾福生
本文实证研究不同类型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中国30个省份1996—2015年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其次,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来验证三大农村基础设施(即水利、交通与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当期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其滞后项则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农村基础设施 粮食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伟 林丽波 布仁门德
[目的] 在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背景下,探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影响及理论机制。[方法] 文章基于我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 (1)我国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2)农村基础设施不仅能够促进当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增加周边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3)从区域异质性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对中西部地区的作用显著,而对东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4)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和政府干预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农业结构调整和受灾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结论] 应加大农业领域补短板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优化政府的服务型职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勇 黎鹏
从时空压缩效应、通用目的技术、信息通信平台和网络效应四个功能维度,分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理。利用2000—2016年东盟国家面板数据,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对东盟国家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东盟国家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属于技术进步主导型的东盟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对东盟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特征。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郗恩崇 徐智鹏 张丹
文章基于2001~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探索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中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各个省份2001~2011年的TFP呈递增趋势,但部分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甚至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可能与外部冲击有关;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而能源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存在溢出效应。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全要素生产率 广义矩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斯炫 何可 张俊飚
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中国农业增长的动力源泉。本文使用中国28个省(区、市) 1978—2017年数据,将农业生产要素质量与农村基础设施纳入增长核算框架中,并考察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农业生产要素质量、农村基础设施均能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变化的32%可由农业生产要素质量、农村基础设施共同解释;相比劳动力要素质量,资本要素质量对农业增长的贡献更为明显,农村基础设施中电力设施对农业增长的贡献高于公路和水利灌溉设施。因此,应提高农业生产要素质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盛誉 周甜甜 王艾昭 邓海艳
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农业投入产出数据重新计算1980-2018年27个省(自治区)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断点模型实证分析灌溉基础设施在不同时期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虽然过去40年灌溉基础设施在促进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边际影响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农业农村转型发展逐步降低,这导致灌溉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收益率随时间呈现递减趋势。基于上述结果提出,改善灌溉基础设施投资区域布局,优化公共投资方向是提升灌溉基础设施效率的有效手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盛誉 周甜甜 王艾昭 邓海艳
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农业投入产出数据重新计算1980-2018年27个省(自治区)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断点模型实证分析灌溉基础设施在不同时期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虽然过去40年灌溉基础设施在促进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边际影响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农业农村转型发展逐步降低,这导致灌溉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收益率随时间呈现递减趋势。基于上述结果提出,改善灌溉基础设施投资区域布局,优化公共投资方向是提升灌溉基础设施效率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骆文月 随洪光
本文基于2003—2017年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并考察基础设施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整体上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抑制规模经济。区分流量效应和存量效应发现:传统基础设施的存量效应和流量效应均提高技术进步、抑制规模经济;在技术效率方面,传统基础设施流量效应显著提高技术效率,存量效应不显著。数字基础设施的存量效应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抑制规模经济,流量效应促进规模经济、抑制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交互效应说明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存量和流量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时存在相互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改善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晶 晋乐
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齐增,进口呈现明显价差推动型特征。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农业基础设施的产出增长效应,但在当前关税等边境保护水平较低的开放市场中,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而非产量成为影响贸易的关键。本文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探寻入世以来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及其路径,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实证检验了促进生产率增长是基础设施降低私人粮食成本的重要路径。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增加1%,水稻、小麦与玉米的私人生产成本分别下降0.02%、0.05%和0.1%,且节本效应逐年凸显;基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晶 晋乐
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齐增,进口呈现明显价差推动型特征。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农业基础设施的产出增长效应,但在当前关税等边境保护水平较低的开放市场中,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而非产量成为影响贸易的关键。本文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探寻入世以来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及其路径,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实证检验了促进生产率增长是基础设施降低私人粮食成本的重要路径。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增加1%,水稻、小麦与玉米的私人生产成本分别下降0.02%、0.05%和0.1%,且节本效应逐年凸显;基础设施分别贡献水稻、小麦、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12%,19%和34%,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在中、西部地区对主粮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促进效用优于东部地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宏 李斯林 余红心
运用静态博弈以及演化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采用2013—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重要的中间机制,回应IT生产率悖论;数字基础设施对第一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对高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面效应明显高于其他第二产业。因此,政府亟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针对不同的产业和企业制定差异化的数字化发展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海成 徐思 张蓓齐
基于2003—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L指数测算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在样本考察期内,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呈东中西的顺序依次递减;全样本下,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当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本存量低于门槛值时,它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一旦超过门槛值,则会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样本下,中部、西部地区存在单门槛效应,东部地区则不存在门槛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修广利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其中,创新要素集聚是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大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显著。据此,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发挥创新要素乘数效应、制定差异化转型策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不断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