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1)
2023(7010)
2022(5887)
2021(5478)
2020(4353)
2019(9824)
2018(9598)
2017(18902)
2016(10279)
2015(11269)
2014(11055)
2013(10852)
2012(10005)
2011(8878)
2010(9017)
2009(8381)
2008(8166)
2007(7502)
2006(6946)
2005(6095)
作者
(26619)
(23106)
(22492)
(21494)
(13943)
(11033)
(10017)
(8841)
(8735)
(8057)
(7774)
(7464)
(7173)
(7116)
(7062)
(6858)
(6687)
(6500)
(6410)
(6282)
(5819)
(5645)
(5644)
(5498)
(5236)
(5177)
(5145)
(4814)
(4734)
(4534)
学科
(48290)
(47124)
经济(47091)
(35645)
农业(32295)
管理(21463)
业经(16299)
方法(14767)
(14679)
企业(14679)
数学(13687)
数学方法(13614)
地方(12955)
农业经济(12313)
中国(11479)
(10691)
(10276)
(10267)
税收(9736)
(9692)
(9654)
(9404)
农村(9387)
发展(8900)
(8894)
(8342)
收入(8039)
土地(7521)
(7493)
建设(7205)
机构
学院(141715)
大学(132747)
(62288)
经济(61195)
管理(54958)
理学(47875)
理学院(47491)
管理学(46877)
研究(46656)
管理学院(46629)
(44958)
中国(38151)
农业(33654)
(27672)
业大(27050)
科学(26270)
(26140)
中心(23410)
(22546)
(22238)
财经(21298)
农业大学(20608)
研究所(20071)
(19502)
经济管理(18484)
经济学(18005)
(17745)
师范(17644)
(17405)
(16936)
基金
项目(94427)
研究(75117)
科学(74757)
基金(67686)
(58094)
国家(57471)
科学基金(49492)
社会(49206)
社会科(46126)
社会科学(46112)
(39221)
基金项目(36203)
教育(33247)
编号(33201)
(30647)
自然(28527)
(27896)
自然科(27846)
自然科学(27844)
自然科学基金(27356)
成果(26185)
资助(25635)
(22585)
课题(21591)
(21495)
重点(20853)
国家社会(20735)
(20317)
(19888)
(19755)
期刊
(76109)
经济(76109)
(53506)
研究(41573)
农业(36382)
中国(32124)
学报(20904)
科学(19904)
业经(19755)
(18938)
大学(17427)
学学(16843)
(16345)
金融(16345)
(15792)
教育(14611)
农业经济(14417)
管理(14344)
农村(13984)
(13984)
技术(12718)
问题(11493)
(9704)
财经(9668)
世界(9562)
经济研究(9441)
农村经济(9196)
经济问题(8844)
社会(8743)
(8315)
共检索到216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俊雪  秦聪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逐步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为主体、农村专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为有机组成的多元化基层治理体系。本文首先构建简单的理论模型,剖析农村专业协会及其制度安排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提出理论命题,进而利用2126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和倾向得分匹配双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专业协会总体上没有在促进农户增收方面发挥显著的积极作用。制度安排对专业协会的增收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引入盈余返还分红机制和加强组织民主建设可较好地改善专业协会的增收效应,立足本村需求建立的专业协会较跨村协会更有利于农户增收。外部制度环境亦具有重要影响——由村委会作为发起人有利于发挥多元基层治理机制的互补作用,提升专业协会的增收效应,所在村庄与上级政府的关联较紧密则倾向于削弱专业协会的增收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福春  胡凤新  刘瑞军  曹军  
近几年来,“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无论是从各级政府,还是从理论界可以说是见仁见智。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办法。如调整产业结构,减免税收,增加投入,促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等。但就我国9亿多农业人口,重要而薄弱的农业基础地位,较低的农业生产水平,小而分散的经营模式等实际情况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还应当立足农业本身,在农业上做文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学民  
农民专业协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山东省日照市农委经管站李学民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连结起来,已成为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日照市结合本地实际,围绕高产高效农业和农户生产经营活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仝志辉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事关我国灌溉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良性治理的实现。在国际组织和我国水利部门的努力下,我国农村的农民用水户协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是受制于各种体制原因,组建过程带有自上而下成立和多数按行政村而不是按渠系组建的特点。另外还有登记注册难、工程老化、两委会合一和无法惩戒违规者的问题。未来在发展用水户协会的过程中,应抓住国家重视“三农”的有利时机,推动协会的组建、试点和注册,适时解决“两委会合一”问题,注重发展质量,发挥其对农村发展的更大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潘劲  
农村专业协会泛指为成员从事专业生产提供技术、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服务的农民自助组织。侧重技术交流和技术服务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以提供产前产后服务为主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同组合等,都在专业协会这一范畴之内。有些冠以“服务中心”、“服务公司...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良  
税费改革之后,支农资金落实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越来越多采取项目制形式。项目制深刻形塑着农村基层治理。从条线控制来看,通过专项资金管理、专项资金的配套机制和项目落地的组织保障,确保国家支农资金用于农村基层;从分级运作来看,项目制在一定程度上重构着县乡村关系,中央的各种惠农项目大多在县级各个部门汇集,强化了“以县为主”的公共产品供给格局,强化了县级职能部门与村庄的联系,弱化了乡镇政府在项目运作中与村庄的联系;从技术治理来看,项目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存在着重效率轻公平、对乡村两级组织激励不足、民众参与缺乏等众多问题。项目制在农村基层治理中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争  
"当家人"与"代理人"的角色冲突,使村民组长的职责履行陷入双重困境;低下的经济待遇和不可求的政治升迁机遇,使村民组长职位吸引力丧失殆尽,从而加剧了村民组长的"接班人"危机。稳固的乡村政治空间结构、强大的乡村社会资本以及双重角色寄托的延续,决定了村民组长"接班人"危机的解决不可一蹴而就。建议改进村民组长待遇制度,在乡村政治空间结构濒临崩溃、乡村社会资本面临瓦解的东部沿海农村,试行村民小组的合并或撤销措施,并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逐步推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晓波  樊胜根  张林秀  黄季焜  
在发展中国家,寻求最有效的社区治理方式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因此,就各种治理方式进行实证评价已经刻不容缓。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农村有成千上万个村子进行了村民选举,这无疑为研究民主对农村基层公共物品提供的影响提供了良机。基于最近一次农村调查,本文就两种基层治理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村民选举有助于增加村的收入,且主要靠企业上缴的税收。但是,私有化增加了向企业征税的难度。单靠选举不一定能增加村财务支出中公共投资的比例。只有真正实现决策权分担以后,公共支出中用于公共投资的比例才会增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祖佩  梁琦  
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构建既要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和规范要求,又要立足转型期农村基层治理的复杂现实,聚焦问题,提出契合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实际的现代化方案。而资源以及基于资源的利益博弈,构成审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的重要变量。基于此,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以资源形态为切入点,分析不同资源形态下"富人""狠人""能人"和"老好人"等村治精英的治理逻辑。在理清不同村治精英主导下农村基层治理所涵盖的治理结构、治理规则和治理秩序等层面的基本表现基础上,分析各个层面与民主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等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之间的张力及其生成机制。最后,本文从农村基层治理各利益主体权利义务关系平衡、必要的农村治理空间和社区性规则培植以及村庄社会公共性构建等方面,提出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可行方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单琳琳  
农村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及城乡发展一体化等任务。目前,我国农村基层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现代化治理水平也有待提升。应突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理念,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以满足基层群众需求为核心,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为目标,以现代化治理方式为载体,发展社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健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有效解决农村基层治理的固有顽疾和新生问题,实现农村基层发展与治理的良性循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柴方国  
一、导言许多社会科学流派以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方法分析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它们把视点主要放在中央机构、领导人的决策和宏观经济上面,而对社会日常生活、民间活动,尤其是农村的活动关注不够。本文与此不同。本文的主要论题是中国社会基层的自发的变化过程。中国农民、首先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在70年代后期推动了社会改革,成为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力。社会变化的结果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因此促成了改革方案。农村经济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彻底改变了中国原有的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天农  
农村基层统计有许多鲜为人知,书本上找不到的非常实用的窍门,权且作为“秘闻”,披露如下,与同仁切磋、商讨。其一,该少报的尽量少报。如“乡村户数”,直接影响每户广播费、治安费、绿化费等按户分摊的费用的多少,那么老子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研究》课题组  
从1978年肇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农村带来了深刻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使我国农业摆脱自然经济格局,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农民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踏入了商品经济的复杂环境。区域性的生产条件、狭小的生产规模、畸高的市场交易费用和市场风险,以及原有组织资源的严重不足,激发了民间自组织产生的活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专业农协)应运而生。 专业农协是以专业户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生产资料供给、农产品销售为核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三秀  
科技增收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保证。农民采用科技增收状况受到风险程度、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收容纳能力、获取渠道等变量的影响。目前,相当一部分基层政府治理难以适应农民科技增收的现实需要,主要表现在服务治理不足、协商合作性治理欠缺、制度化治理程度不高。为实现农民科技增收应从三方面进行基层政府治理创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费喜敏  王成军  
本文利用5所专业和3所非专业农业院校的937个样本数据,主要采用统计描述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从高校和家庭的双重视角对涉农专业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属于农业专业院校和学校组织农业基层就业宣传指导能提高农村基层就业意愿,211高校的大学生这一意愿更低;父母职业为专业农民和开办涉农企业的,以及父母收入高,对这一意愿有正向影响,父母职业为普通农民对子女到农村基层就业有负向影响;家庭所在地为东部地区,对这一意愿有正影响,而西部地区为负向影响。并提出建立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家乡就业创业等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