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00)
2023(5841)
2022(4731)
2021(4473)
2020(3633)
2019(8332)
2018(8050)
2017(15394)
2016(7992)
2015(8566)
2014(8232)
2013(8442)
2012(7786)
2011(7229)
2010(7469)
2009(7041)
2008(6891)
2007(6498)
2006(6120)
2005(5453)
作者
(22416)
(19729)
(18823)
(17996)
(11949)
(9319)
(8397)
(7464)
(7352)
(6746)
(6634)
(6220)
(6043)
(5988)
(5808)
(5722)
(5579)
(5565)
(5273)
(5270)
(4891)
(4825)
(4794)
(4716)
(4378)
(4354)
(4334)
(4074)
(4071)
(3884)
学科
(48188)
(39160)
经济(39130)
农业(32192)
(29465)
业经(15317)
管理(14178)
农业经济(12318)
中国(9945)
方法(9551)
(9433)
农村(9413)
(9383)
地方(9377)
(9098)
企业(9098)
(8816)
发展(8333)
(8318)
数学(8268)
数学方法(8137)
(7373)
土地(7356)
建设(7148)
(6928)
劳动(6926)
收入(6897)
(6826)
及其(6557)
农业劳动(6328)
机构
学院(114047)
大学(109278)
(50067)
经济(49090)
(43993)
管理(43023)
研究(41930)
理学(37171)
理学院(36831)
管理学(36175)
管理学院(35979)
中国(34347)
农业(32871)
业大(25011)
科学(24359)
(22956)
(21107)
中心(20956)
(20582)
农业大学(19971)
(18968)
研究所(18890)
(15827)
(15753)
(15539)
财经(15535)
师范(15445)
经济管理(15354)
(14749)
(14423)
基金
项目(75434)
科学(59462)
研究(59153)
基金(54270)
(47405)
国家(46849)
科学基金(39480)
社会(38645)
社会科(36099)
社会科学(36088)
(30811)
基金项目(28968)
(27147)
编号(25829)
教育(24746)
(24340)
自然(22951)
自然科(22391)
自然科学(22384)
自然科学基金(21968)
成果(20556)
资助(20264)
(18159)
(17037)
课题(16764)
重点(16574)
国家社会(16334)
(15719)
(15552)
(15486)
期刊
(66129)
经济(66129)
(53144)
农业(36055)
研究(33267)
中国(29723)
学报(19676)
科学(18745)
业经(18582)
大学(16516)
(15919)
学学(15701)
(14750)
金融(14750)
农业经济(14374)
(14018)
农村(13779)
(13779)
教育(11595)
管理(11314)
问题(10021)
(9445)
农村经济(9121)
技术(9074)
世界(9031)
社会(8319)
经济问题(8044)
社会科(7625)
社会科学(7625)
业大(7390)
共检索到183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振  
农村基层政权公信力本质上是公众对基层公共权力合法性的一种政治认同,公信力资源流失也是基层政治认同流失的过程。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与公众利益实现关联度弱化、乡—村关系行政化对基层民主制度的架空以及农民价值认同的理性化和行动单位的原子化分别构成了后集体化时代基层政权公信力流失的利益、制度和价值认同根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汝立  
本文运用目标─手段链的分析框架 ,对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运行困境进行了深入分  析 ,发现造成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机构膨胀、制度性“说谎”、“形象工程”以及与农民矛盾和  冲突不断等运行困境的重要原因 ,在于上级政权组织提出的一些不适当的目标要求。由  于这些目标本身具有绩效评价作用 ,因此 ,在这种“激励─绩效─满意”模式压力下 ,使农  村基层政权组织在如何完成这种目标要求的手段选择上出现偏差。本文认为 ,使农村基  层政权组织走出困境的根本办法在于实现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上级政权组织及农民三方  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通过平等磋商或谈判形成为各方可接受的共同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聪群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经历了政府机构“管理式”控制模式、社会生产动员式的社会运动模式、“乡政村治”二元乡村治理模式三个阶段,现行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仍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如乡镇一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党政企不分”等、基层政府的“公司化”和基层政府工作机制的“运动化”等。因此,本文认为,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基层政权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鑫  
本文针对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及现状,通过分析农民合作组织与我国农村基层政权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探索了农村基层政权参与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形式和应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添华  宋莉  
本文阐述和归纳了当代宗族组织的概念、特征,论述了其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提出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主张从促进当代宗族组织现代化转型、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推动当代宗族组织和基层政权共赢发展三个方面健全和完善当代宗族组织管理制度,从而提升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和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达金  刘怡伟  
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关键在农村,基础还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农村,就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债务压力大、权责不对等等制约基层政权建设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历史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更有体制机制的问题。因此,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就要针对突出问题,提高认识,完善职能,调节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和群众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研英  霍子林  王真  
一、自治区财政支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基本情况(一)重视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干部队伍建设。1.重视改善和提高村干部待遇。村干部是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力量,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骨干力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正喜  唐鸣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给基层政权运行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财政陷入困境,乡镇债务沉重,偿付能力大幅度削弱,乡镇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能力大幅度降低。要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行,则必须改革乡镇财政体制,规范乡镇财政制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顽强  王文彬  
只有加快培育乡村振兴的主体自觉,才能真正将乡村振兴战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主体自觉嵌入行动框架,可实现从振兴任务分解到主体自觉培育的逻辑递进。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细分为动能培育、自主建设、组织强化和产业发展四项工作。通过任务与主体匹配,可以认定政府、农民、村级组织和市场主体应该成为共同的行动主体,且应该分别采取科学引领、主动参与、促成合作和支持援助的行动策略。着眼于工作需求和主体自觉分类,可以得出主体自觉的培育路径:强化政府统筹的理念自觉,赢取农民内心赞成的认同自觉,激励治理组织的合作自觉,激发市场主体的责任自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言虎  
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以来,农村地区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基于云南省M县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经济林产业和传统的刀耕火种农业对比的基础上,提出脱嵌式开发与嵌入式开发两种发展模式。嵌入式开发模式在历史上长时段内维持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而脱嵌式开发则是当下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传统时期,个人和群体的生产行为嵌入于多元的文化、社会和生态之中。而在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以信仰祛魅、行为失范和生态知识式微为表征的脱嵌式开发逐渐摆脱外部因素的限制,把生产行为变为纯粹的成本—收益考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言虎  
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以来,农村地区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基于云南省M县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经济林产业和传统的刀耕火种农业对比的基础上,提出脱嵌式开发与嵌入式开发两种发展模式。嵌入式开发模式在历史上长时段内维持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而脱嵌式开发则是当下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传统时期,个人和群体的生产行为嵌入于多元的文化、社会和生态之中。而在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以信仰祛魅、行为失范和生态知识式微为表征的脱嵌式开发逐渐摆脱外部因素的限制,把生产行为变为纯粹的成本—收益考量行为。脱嵌式开发这一研究框架的提出对环境治理的启示意义在于,需要在动态中形成新的稳态结构,将生产行为重新嵌入到文化、社会和生态限制中。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司言武  
本文从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入手构建了环境税经济效应研究的理论模型,从而克服了传统庇古税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在次优税收理论架构下,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是不成立的,最优污染品课税的税率水平只能定位在低于庇古税税率水平上。但引入非同质性假设条件后论证表明,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可能是成立的,从而为环境税税率水平定位在高于庇古税税率水平之上提供了可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解冰  张俊飚  
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分析和探讨了农村基层政权的有效性和有限性的特征及其实现路径,并据此重构了农村基层政权权责制衡的相互关系,为相关部门在农村基层政权改革及其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喜梅  彭建刚  
本文尝试引入系统隐功能的概念,对经济变迁中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演进逻辑重新进行了解释,认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虽然存在资源配置等显功能的不足,但其支持中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成功转轨的隐功能明显,两相权衡,中国农村金融还是有效的。按此思路,今后农村金融的改革也要综合考虑其显功能和隐功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