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84)
- 2023(10818)
- 2022(8413)
- 2021(7614)
- 2020(6142)
- 2019(13575)
- 2018(13425)
- 2017(26042)
- 2016(14207)
- 2015(15684)
- 2014(15808)
- 2013(15622)
- 2012(14481)
- 2011(13047)
- 2010(13270)
- 2009(12321)
- 2008(12258)
- 2007(11595)
- 2006(10500)
- 2005(9435)
- 学科
- 济(70011)
- 经济(69942)
- 农(49592)
- 业(47691)
- 农业(32991)
- 管理(32849)
- 企(25865)
- 企业(25865)
- 方法(23211)
- 业经(22875)
- 数学(20143)
- 数学方法(19902)
- 中国(19641)
- 地方(17417)
- 发(13562)
- 制(13525)
- 财(13237)
- 产业(12602)
- 农业经济(12518)
- 学(12142)
- 发展(11499)
- 展(11486)
- 体(10888)
- 贸(10739)
- 贸易(10733)
- 技术(10424)
- 易(10405)
- 策(9949)
- 村(9704)
- 农村(9680)
- 机构
- 学院(211571)
- 大学(205609)
- 济(93602)
- 经济(91874)
- 管理(78950)
- 研究(73515)
- 理学(68564)
- 理学院(67858)
- 管理学(66637)
- 管理学院(66280)
- 农(56946)
- 中国(56664)
- 科学(44862)
- 农业(43292)
- 京(42723)
- 财(38541)
- 业大(38263)
- 所(37171)
- 中心(34603)
- 研究所(33651)
- 江(33518)
- 财经(30535)
- 经济学(28722)
- 范(27746)
- 经(27743)
- 师范(27450)
- 农业大学(26767)
- 经济学院(26096)
- 北京(25971)
- 州(25828)
- 基金
- 项目(141450)
- 科学(112263)
- 研究(104951)
- 基金(103050)
- 家(89740)
- 国家(88887)
- 科学基金(76225)
- 社会(70094)
- 社会科(66238)
- 社会科学(66224)
- 省(57390)
- 基金项目(54894)
- 自然(46309)
- 划(45870)
- 教育(45284)
- 自然科(45256)
- 自然科学(45248)
- 自然科学基金(44457)
- 编号(42863)
- 资助(40445)
- 发(33769)
- 成果(33491)
- 农(32702)
- 重点(31514)
- 部(31220)
- 国家社会(29843)
- 创(29211)
- 课题(28716)
- 发展(27984)
- 展(27578)
- 期刊
- 济(113250)
- 经济(113250)
- 农(63382)
- 研究(60530)
- 中国(44974)
- 农业(42957)
- 学报(35356)
- 科学(33305)
- 大学(28136)
- 财(27183)
- 学学(27086)
- 业经(25940)
- 管理(25905)
- 融(21934)
- 金融(21934)
- 业(19761)
- 教育(18022)
- 技术(17424)
- 问题(16927)
- 经济研究(15878)
- 农业经济(15194)
- 财经(15163)
- 农村(14892)
- 村(14892)
- 经(13359)
- 版(13316)
- 世界(12918)
- 经济问题(11922)
- 技术经济(11306)
- 业大(10821)
共检索到318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万春
产业聚集是农村城镇化的依托,要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必须强化产业结构聚集效应。今后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战略重点是:(1)灵活运用经济参数和分工协作机制,合理布局乡镇企业,强化产业结构聚集效应,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2)实施小城镇非均衡择优发展与中心城市协调发展战略;(3)多渠道、多途径筹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改革小城镇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
关键词:
产业聚集 非均衡协调发展 农村城镇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钧
从理论上探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路径,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效应和外部性效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理论路径;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而农村第三产业占比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倒U形路径,其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结构差异;农村产业结构偏离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其中,中西部地区这一影响是负向的,东部地区这一影响是正向的。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偏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江波
城镇化或城市化在为社会提供要素使用的聚集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在共享性空间和合作层面上的利益冲突。从乡村生存方式到城镇化生存方式,要素组合函数与消费组合函数都将发生变化,其中在处理获得聚集效应的过程中,公共共享性消费行为与机制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寻找到恰当的合约法则,不仅可以使要素聚集效应得到实现,还可以使人们从乡村生存方式进入城镇化生存方式,人的自身的生存、合作空间和发展范围均得到拓展。
关键词:
聚集效应 利益矛盾 公共消费的合约法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则
城市化是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农村的城镇化不仅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与载体。由哈尔滨商业大学郭振教授等同志集体创作的《中国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一书,针对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是作者对中国农村城镇化的理论体系进行创造性探索的成果。该书的特点如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钧 罗能生
基于技术外溢、要素集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的理论机制模型,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的影响路径是倒U型的,而其对农村第三产业占比和农村产业结构偏离的影响路径是U型的,且这些影响路径在不同经济区域呈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路径呈现了阶段性,且经济发展城镇化、居民生活城镇化、公共服务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资源环境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各有不同。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产业结构 剩余劳动力释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华 黄小舟
文章对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内涵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建立了简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拉开档次的评价方法,计算了我国30个省份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各种检验,确定了空间杜宾模型为解释模型,并与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支持空间杜宾模型结论的稳健;基于模型分析了影响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水平的现实因素和作用机制,形成了可靠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质量评价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筱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伟峰 刘菊
“三农”问题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日趋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农村城镇化这一有效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思路,以切实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村产业结构 农村城镇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稳胜
本研究基于调研,提出了多渠道扶持家庭养老、探索家庭、社区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健全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关注农村老人精神健康的多种养老模式,结合自助养老资金、社会养老保障与商业养老保险等多渠道形成养老资金支持这一系统化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养老 社会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洪潮 王丹
解决失地农村劳动力"再就业"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本文依据1985—2012年的面板数据,基于修正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新型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化轨迹及三者的互动规律,进而从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两方面,提出了应大力发展与区域相适配的第三产业、应着力推进地方特色明显、产业基础扎实、城镇规模适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斗 曲峻熙
城镇化发展中,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显,且已经严重制约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和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有效地治理与改善对于未来新型城镇化高质量运行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基于此,本文全面阐释了农村空心化的内涵及其基本表现,通过对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后果及成因的深层次论证,从治理目标、治理主轴、治理保障和治理依托四大层面构建出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基本框架,认为未来的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必须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开发农业新功能和新市场、弘扬本土文化并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全面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维然 徐积鹏 张春玲
农村空心化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不仅影响深远,而且还会长期存在,必须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本文借助"推—拉"理论深入剖析农村空心化产生原因,辩证看待农村空心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治农村空心化的应对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维然 徐积鹏 张春玲
农村空心化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不仅影响深远,而且还会长期存在,必须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本文借助"推—拉"理论深入剖析农村空心化产生原因,辩证看待农村空心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治农村空心化的应对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松 白洋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总结我国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县域产业聚集,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论证,可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发展模式 县域产业聚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朱守银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对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一种突破与创新过 程 ,但这一过程也受到了“二元体制矛盾”和人地关系紧张这一基本国情的制约 ,并由于对 传统城市体制的复制 ,不断使其付出了巨大的制度成本。中国农村城镇化的主要矛盾已 由开始的“低度城镇化” ,即缺乏城镇化支持的工业化转向“过度城镇化”即缺乏工业化和 规模人口支持的城镇化
关键词:
制度成本 低度城镇化 过度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