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8)
- 2023(10390)
- 2022(8081)
- 2021(7259)
- 2020(5768)
- 2019(12773)
- 2018(12801)
- 2017(24354)
- 2016(13380)
- 2015(14853)
- 2014(14888)
- 2013(14575)
- 2012(13033)
- 2011(11726)
- 2010(11968)
- 2009(11518)
- 2008(11357)
- 2007(10601)
- 2006(9815)
- 2005(9135)
- 学科
- 济(57641)
- 经济(57549)
- 农(49307)
- 业(48071)
- 管理(37767)
- 农业(32835)
- 企(27110)
- 企业(27110)
- 业经(21784)
- 中国(17596)
- 制(17461)
- 方法(15554)
- 财(15217)
- 发(13335)
- 数学(13226)
- 体(13191)
- 数学方法(13134)
- 地方(13062)
- 农业经济(12487)
- 发展(11471)
- 展(11462)
- 银(10080)
- 银行(10069)
- 策(9761)
- 村(9735)
- 农村(9713)
- 行(9665)
- 体制(9547)
- 融(9070)
- 金融(9067)
- 机构
- 学院(193848)
- 大学(188506)
- 济(84296)
- 经济(82576)
- 管理(72894)
- 研究(66413)
- 理学(62421)
- 理学院(61849)
- 管理学(60951)
- 管理学院(60622)
- 中国(52907)
- 农(51833)
- 财(39499)
- 京(39103)
- 农业(38931)
- 科学(37640)
- 业大(33908)
- 所(32850)
- 江(31809)
- 中心(31778)
- 财经(29909)
- 研究所(29144)
- 经(27120)
- 经济学(25219)
- 范(24706)
- 师范(24510)
- 州(24232)
- 农业大学(24051)
- 北京(23679)
- 省(23433)
- 基金
- 项目(126273)
- 科学(100471)
- 研究(98009)
- 基金(91661)
- 家(78728)
- 国家(77917)
- 科学基金(67185)
- 社会(65110)
- 社会科(61266)
- 社会科学(61253)
- 省(50965)
- 基金项目(48666)
- 教育(42934)
- 编号(41365)
- 划(40758)
- 自然(39558)
- 自然科(38585)
- 自然科学(38577)
- 自然科学基金(37905)
- 资助(34748)
- 成果(33602)
- 制(30930)
- 农(30448)
- 发(29034)
- 部(28532)
- 课题(28082)
- 重点(28015)
- 国家社会(27513)
- 创(26332)
- 性(25887)
- 期刊
- 济(106322)
- 经济(106322)
- 农(59388)
- 研究(58079)
- 中国(46381)
- 农业(39917)
- 财(30308)
- 学报(29063)
- 科学(28094)
- 管理(24390)
- 大学(24140)
- 业经(23985)
- 融(23119)
- 金融(23119)
- 学学(23073)
- 教育(19107)
- 业(17938)
- 技术(15922)
- 问题(15535)
- 农村(15251)
- 村(15251)
- 农业经济(15206)
- 财经(14899)
- 经济研究(13661)
- 经(12752)
- 版(12436)
- 世界(12137)
- 经济问题(11084)
- 社会(10370)
- 农村经济(9926)
共检索到303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庄晋财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基本动因是增加农民收入,其基本途径是协同城市与农村城镇的发展,通过农村结构调整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达到实现农村生活现代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信东 赵安顺
本文针对农村城镇化问题,分析了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以及制约农村城镇化的因素,指出农村城镇化的根本在于吸纳资金,吸纳资金的关键在于适宜的社区经济发展政策和乡镇企业的充分发展。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动力机制 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慧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农村向城镇化的过度和发展。而农村向城镇化嬗变的过程中造成程度不一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原有的农业生态是农村人用以维持生产生活的必须资源,这种形式下出现的农业生态补偿是理所当然。分析农业生态补偿现状,洞察补偿中出现的利弊,探究补偿方式机制的优劣,尽可能满足保持农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固有农业资源的需要。综合考虑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占用的农业生态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给予农民一定方式的补偿,研究生态补偿权的权利维度,让其在维护和改善之间发挥重要作用,以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吉峰
湖北与浙江农村城镇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文章在构建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体系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北与浙江两省共28个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结合湖北实际,围绕动力机制提出了湖北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动力机制 市域比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秋霞
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制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现实中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更多依赖于行政手段。与行政手段相比,法律手段更具有约束力,且更加严格、明确。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村环境治理法律机制,能够为环境治理提供方向指导和法律保障。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新型城镇化 治理 法律机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万田 何春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重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而在经济新常态下,城镇化是经济新的增长点,那么城镇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如何?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从理论上阐述城镇化和农村贫困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0—2014年中国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城镇化与农村贫困呈现出U型关系,在城镇化发展前期,城镇化有利于农村贫困的减少,在城镇化发展后期,城镇化不利于农村贫困的减少;(2)城镇化农村减贫的收入效应要大于转移效应。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减贫 理论机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董苏 夏国祥
目的:研究城镇化对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及传导机制。方法:基于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与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之间的关系以及传导机制。结果:城镇化有利于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增加;收入效应、老龄化效应和示范效应均在城镇化作用于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过程中表现为正向部分中介效应;在并行中介效应中,收入效应和老龄化效应的中介作用均显著,而示范效应不显著;城镇化通过影响收入效应,进而作用于老龄化效应,最终对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产生积极影响的传导路径是存在的。结论:城镇化在直接促进农村医疗保健消费增加的同时,还能通过收入效应、老龄化效应和示范效应间接对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应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释放城镇化红利,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消费需求。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居民 医疗保健消费 中介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褚素萍
目前"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城镇化等等,这些命题的提出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年了,但为什么一直没能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呢?这是因为它们都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三农"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经济问题,一个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各种不协调因素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集中体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特别关注于经济结构的研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是有益的。而农村城镇化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传慧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虽然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但也因各种限制条件而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正向影响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城镇人口密度,带动城镇产业发展,最后扩大城镇的规模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从负面影响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冲击了城镇就业市场,增加了城市管理压力,制约了流动人口的自我发展,致使城镇发展失衡,进而降低城镇化速率和质量。在接下来的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政府必须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化的正向影响,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化的负面影响,方能推动城镇的可持续发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城镇化 影响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牛玉兵 刘钦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其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农村环境在城镇化进程中甚至呈现出恶化趋势。面对此种情境,应进一步反思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与技术依赖路径之不足,进而建构适应城镇化需要的农村环境治理法律机制。从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现状看,其立法体系、执法机制、司法保障等尚不能有效回应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需要,故应进行针对性完善,以促进城镇化进程与农村环境治理的融合共生。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环境 坏境治理 法律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世泰 孙峰华
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不断趋于多元化。文章分析了其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以此来研究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建立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并以烟台市为例作了实证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围绕动力机制提出了我国农村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动力机制 结构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牛玉兵 刘钦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其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农村环境在城镇化进程中甚至呈现出恶化趋势。面对此种情境,应进一步反思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与技术依赖路径之不足,进而建构适应城镇化需要的农村环境治理法律机制。从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现状看,其立法体系、执法机制、司法保障等尚不能有效回应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需要,故应进行针对性完善,以促进城镇化进程与农村环境治理的融合共生。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环境 坏境治理 法律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俊生
中国城市化大致要经历土地城镇化、劳动力城市化和家庭城市化几个阶段。受城市拉力和乡村推力的双重作用影响,农村教育城镇化已成大势所趋。农村教育的希望不在乡下在城镇,其当下的目标是率先推进农村初中县城化;而当下的任务是要调整新农村建设政策思路,使其建设目标与城市化发展战略相吻合。"平原模式"对此具有示范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教育移民 农村初中县城化 “平原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胤社,林雅贞
一、农村城镇化的机制:城镇化通常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指变农业人口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地域类型不断演化,农村人口亦产生空间再分配。近200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已经证明,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已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但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尚需两个前提条件,首先,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