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8)
- 2023(15988)
- 2022(13273)
- 2021(12356)
- 2020(10072)
- 2019(23503)
- 2018(23656)
- 2017(45567)
- 2016(24925)
- 2015(28210)
- 2014(28600)
- 2013(28079)
- 2012(25450)
- 2011(22915)
- 2010(23174)
- 2009(21271)
- 2008(20678)
- 2007(18305)
- 2006(16313)
- 2005(14290)
- 学科
- 济(107010)
- 经济(106894)
- 业(71616)
- 管理(65291)
- 农(51337)
- 企(49663)
- 企业(49663)
- 方法(45755)
- 数学(40242)
- 数学方法(39546)
- 农业(34146)
- 中国(28909)
- 业经(27881)
- 地方(24638)
- 学(22063)
- 财(21429)
- 制(18268)
- 理论(16987)
- 贸(16925)
- 贸易(16915)
- 发(16564)
- 易(16374)
- 环境(15501)
- 技术(15396)
- 和(14716)
- 银(14221)
- 银行(14180)
- 策(14173)
- 融(13619)
- 金融(13617)
- 机构
- 学院(356567)
- 大学(354046)
- 管理(142360)
- 济(139839)
- 经济(136699)
- 理学(124147)
- 理学院(122777)
- 管理学(120314)
- 管理学院(119698)
- 研究(118426)
- 中国(88233)
- 京(76065)
- 科学(75783)
- 农(73869)
- 业大(59659)
- 财(59568)
- 所(59292)
- 农业(56629)
- 江(56168)
- 中心(54797)
- 研究所(54316)
- 范(48329)
- 财经(48105)
- 师范(47874)
- 北京(46903)
- 经(43806)
- 州(42759)
- 院(42575)
- 经济学(40408)
- 经济管理(38825)
- 基金
- 项目(247801)
- 科学(194918)
- 研究(181352)
- 基金(178710)
- 家(155532)
- 国家(154188)
- 科学基金(133006)
- 社会(113862)
- 社会科(107517)
- 社会科学(107487)
- 省(98542)
- 基金项目(95154)
- 自然(86672)
- 自然科(84651)
- 自然科学(84636)
- 自然科学基金(83060)
- 教育(82255)
- 划(81390)
- 编号(75618)
- 资助(73242)
- 成果(60198)
- 重点(55029)
- 部(53879)
- 发(53467)
- 课题(51496)
- 创(50662)
- 创新(47253)
- 科研(46892)
- 国家社会(46248)
- 教育部(45527)
- 期刊
- 济(156695)
- 经济(156695)
- 研究(100861)
- 农(74374)
- 中国(68047)
- 学报(57439)
- 科学(53646)
- 农业(50696)
- 管理(48301)
- 大学(44253)
- 财(42033)
- 学学(41853)
- 教育(39580)
- 技术(31574)
- 业经(31355)
- 融(30808)
- 金融(30808)
- 业(23987)
- 问题(22978)
- 经济研究(22471)
- 财经(21893)
- 版(18960)
- 经(18541)
- 图书(18249)
- 科技(17656)
- 资源(17508)
- 技术经济(17431)
- 现代(16755)
- 理论(16427)
- 业大(16382)
共检索到515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敏,顾朝林
“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分别为我国江苏南部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也代表了我国两种典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文章首先探讨了“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的农村城市化特征和趋势 ,然后从乡村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角度对两种模式下农村城市化的机制进行比较分析 ,最后提出了这两种农村城市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纪芳
城郊农民通过征地拆迁被动进城是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的具体实践形式,但同样的政府主导型城市化模式并不必然实现同等程度的农民城市化。在不同的地利分配模式下,农民城市化呈现出不同的实践样态:基于"土地换社保"形成的低水平保障性分配使农民深度嵌入劳动力市场,形塑出高水平的适应性城市化;基于"土地换地租"的福利性分配则抑制了农民的市场化动力,农民对地租经济的依赖造成了其不彻底的带地城市化。在政府主导型城市化模式下,农民城市化既非简单的"让农民进城",也不是单纯向农民让利,而应将优化利益分配与宣传教育引导等相结合,致力于提高农民的城市化能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石忆邵 顾萌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文龙
该文认为,当今二元体制的继续存在与泛化、资源与市场的进一步垄断,利益集团的相互勾结,使农二代的发展机会更不均等,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转型受阻,房奴、蚁族、漂一族大量出现,核心家庭瓦解,农村传统养老模式衰落。只有尽快废除各种不合理的二元体制,打破利益集团对资源与市场的垄断,给予农二代平等的发展机会,我们才能抓住刘易斯拐点带来的机遇,加速城市化和农业的现代化转型,缓解农村传统养老危机,并在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的转型,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危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新
本文是对中国农民创办乡镇企业的非经典转移路径的描述与分析。传统发展理论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只存在"农村一城市"这条单一的"经典路径",但是占相当比重的中国农民却通过创办农村工业实现了原地转移,该路径为"农村→农村工业"。本文认为非经典转移的短期绩效是能够降低当时转移成本,但从长期看可能会面临二次转移成本。
关键词:
非经典转移 要素流动能力 收入支出弹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弈涵
新城镇化进程中,纳入城镇发展规划中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与新增价值合理分配问题,是一个未为理论界足够重视却具有典型意义的领域。目前,不同地区正在进行城乡土地再规划与再配置试验,旨在透过试点找到适宜的政策模式。是否拥有政策制定的自主弹性、经济表现的好坏、城市土地资源的多寡、城市发展瓶颈大小、土地转移自由度、土地新增价值高低等都是影响城市规划的重要因素。深圳特区与天津滨海新区分别为我国南北方的重要经济热点,两者在发展阶段、成长模式有所差异,但土地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情况却十分相近,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深圳"城中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云廷
本文从地方化经济效应和城市化经济效应这两种聚集经济效应的内在关系出发,探讨了中国农村城镇化模式转换的方向、条件和路径。本项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聚集效应主要来源于同一产业或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所带来的地方化经济效应,而由产业空间集中产生的地方化经济效应不一定必然地导致城市化经济效应的结果,二者需要有一个转换过程。
关键词:
城镇化 聚集效应 模式转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萍
各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普遍经历了农村工业化的过程,但是不同国家农村工业化的背景和发展模式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认为资源禀赋条件和市场化程度是影响农村工业化发生阶段、发展模式及其产业结构特点的主要因素,不同阶段的农村工业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存在差异。辽宁农村工业化应注重平衡市场和政策两种力量的作用,走混合型发展道路。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城市化 发展阶段 发展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守英
北京的农村城市化出现了三种发展模式,高碑店是政府以土地国有化、攫取土地级差收益为依托主导;郑各庄是农民以集体土地自主参与;北坞是以上两种方式的中间道路——政府主导、农民为主体。比较三种模式,文章认为城市化必须进行土地制度和政策的创新。核心是实现农村集体土地和城市国有土地在规划和用途管制下的"同地、同价、同权";让农民分享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级差收益;在城市规划中保留农民长期发展空间,以保障农民长远发展生计;政府为了公共目的的征地必须朝向对农民财产权补偿的方向;以及政府主动消除二元体制,为农民提供与城里人同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资本化 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廖祖君
中国传统城市化模式不断地暴露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创新中国城市化模式迫在眉睫。本文选择成都市温江区"幸福田园"项目为个案进行研究。该项目突出的特色在于以土地管理和利用制度调整为基点,在不变动农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方法,以基层治理民主化为支撑,最终实现以"持地"城市化、"就地"城市化、"主动"城市化和"田园"城市化为特征的新型城市化模式创新。在城市近郊地区以农民为主体、以土地资源资本化为手段、以建设田园城市为目标的"幸福田园"模式对于中国探索新型城市化模式、平稳推进城市近郊农村城市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管理制度 田园城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伟波 向明 范红忠
德国的城市化采用了以大城市为核心、建立互补共生的区域城市圈的模式。在城市圈内,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中小城市是城市体系中的主体。德国的这种城市化模式保证了低房价,减少了居民上下班通勤时间和成本,完善了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保持和发展了各城市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成和发展了多样化的旅游业。
关键词:
城市化模式 德国 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新 曹玉玲
本文认为从近代一直到现代,是农村工业吸纳了中国50%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对此的解释:(1)农民对城市化与发展乡镇企业的不同模式选择,本质上是对城—乡不同转移收益和成本的比较。(2)中国快速的城市化造成了城市的可流动要素集聚密度过高、土地和住房等非流动要素价格过快增长,这增加了转移者的边际成本。(3)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已经使转移者出现收入-支出不对称局面,增加了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困难,因此农村劳动力需要乡镇企业转移模式。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模式 乡镇企业 非城市化转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文进 李峰峰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和二元区域结构理论是城市化问题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基础理论。在这两种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评述西方城市化研究中以二元化为特征的若干主流理论 ,发现其在研究发展中国家人口城市化问题理论上和实践上有局限性 ,中国城市化道路并非完全依照传统的乡 -城迁移模式 ,城市化的实现并非一定要以城市一元取代农村另一元
关键词:
二元结构 城市化 极化 创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浦文昌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在80年代中期以前的时间里,苏南农村的经济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从1976—1986年的11年间,苏锡常三市农村农副工总产值增长了8倍以上,乡镇工业总产值更猛增了17倍。从1978—1986年,苏锡常三市农村乡村工业总产值由25.93亿增长为270.26亿元,增长了9.42倍,年递增率达34%。其中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分别递增35%、33%、31%。创造了全国著名的“苏南速度”,同时也使这一地区成为全国乡镇工业最发达、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但是,进入80年代后期,情况起了明显的变化。随着深圳、珠海等沿海特区经济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