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6)
2023(8226)
2022(6610)
2021(6133)
2020(4855)
2019(11528)
2018(11508)
2017(21259)
2016(11625)
2015(12241)
2014(11912)
2013(11892)
2012(11027)
2011(10216)
2010(10504)
2009(9842)
2008(9804)
2007(8807)
2006(8399)
2005(7550)
作者
(32020)
(27792)
(27313)
(26038)
(17100)
(13370)
(12202)
(10623)
(10503)
(9875)
(9590)
(9161)
(8878)
(8717)
(8671)
(8231)
(8015)
(7985)
(7883)
(7588)
(7025)
(6889)
(6747)
(6592)
(6239)
(6180)
(6141)
(5887)
(5762)
(5714)
学科
(52348)
经济(52288)
(49281)
(34578)
农业(33035)
管理(21578)
业经(17808)
中国(15398)
地方(14593)
(13633)
企业(13633)
(13244)
方法(12810)
农业经济(12449)
(11808)
数学(11331)
数学方法(11127)
(10551)
发展(9738)
(9726)
(9614)
(9581)
农村(9558)
(9434)
劳动(9417)
(9107)
(8135)
环境(8077)
收入(7925)
土地(7861)
机构
学院(158782)
大学(153888)
(68978)
经济(67706)
研究(61462)
管理(57333)
(51742)
理学(49182)
理学院(48622)
中国(47902)
管理学(47658)
管理学院(47359)
农业(38955)
科学(36994)
(33047)
(32345)
业大(31877)
(29839)
研究所(28900)
中心(28153)
(26260)
农业大学(23905)
(22778)
(22627)
师范(22445)
财经(22035)
(21174)
北京(20855)
(20160)
(20057)
基金
项目(105302)
科学(82005)
研究(79969)
基金(74720)
(66084)
国家(65388)
科学基金(54594)
社会(51778)
社会科(48477)
社会科学(48465)
(42659)
基金项目(39697)
(34417)
教育(34326)
编号(33528)
自然(32604)
自然科(31803)
自然科学(31795)
自然科学基金(31173)
(30228)
资助(28760)
成果(27445)
(25418)
重点(23641)
(23060)
课题(22930)
国家社会(21865)
(21664)
(21082)
发展(21005)
期刊
(89752)
经济(89752)
(59447)
研究(49207)
中国(43685)
农业(40182)
学报(28507)
科学(26321)
大学(23016)
学学(21820)
业经(21370)
(20642)
教育(19022)
(18310)
(18298)
金融(18298)
管理(17353)
农业经济(14763)
农村(14439)
(14439)
技术(12840)
问题(12735)
(11413)
经济研究(11224)
世界(10787)
财经(10530)
业大(9856)
经济问题(9691)
农村经济(9528)
社会(9391)
共检索到259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义平  
为了顺利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很有必要对已有的改革作一番反思和总结,这是因为任何时候及时的总结都为正确的前进所必须。一、必须澄清的误解:把放开物价等同于市场经济理论界有一种倾向,在谈到我们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时,总是以放开物价的程度作为判定的标准。显然,这是一种对市场经济的误解。这样的误解将会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带来很多麻烦,并且已经带来了很多麻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章昌裕  
近年来我国在利用外国投资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利用外资工作已渗透了多种合作方式,一种新的投资方式——BOT开始进入我国利用外资领域。 一、什么是BOT BOT的英文全称为Build-Operate-Transfer,意思是建设——经营——转让。它是80年代以后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带资承包方式。8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需求不断增长,但长期的经济不景气又不能提供足够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奕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后,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新常态下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研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能够合理引导农民向城市转移,也能够对农村消费的扩大带来积极影响。文章首先对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进行阐述,然后就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实证方法证明了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胡绍荣,吴微,夏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卫生机构要加强经济管理,勤俭办卫生事业”,其中特别强调了“完善劳动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多年来,有些医院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分配管理方式,尤其是一些条件优越的大医院在分配上往往偏重于奖金发放,而不太注重积累提留。在基本工资与奖励工资的主辅关系上,往往奖励工资额大于基本工资额,这种情况在全国不少医院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对此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徐剑侠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动态宏观经济学的递归方法并结合推拉理论,通过所建立的模型表明城镇的拉力,特别是城镇工业技术进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而基于宏观经济变量的logit模型和基于微观经济变量的描述性分析都很好地验证了该结论。研究同时表明,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深远的意义;性别、家庭收入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差异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明显的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军  
为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实施了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绿色革命。这场以科技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新战略促进了印度粮食增产,解决了印度人民紧迫的粮食问题,改变了印度传统的土地经营制度,推动印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安全提供保障。然而,印度绿色革命的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在客观上扩大了贫富差距。因此,加强对印度绿色革命的研究可对中国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军  
为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实施了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绿色革命。这场以科技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新战略促进了印度粮食增产,解决了印度人民紧迫的粮食问题,改变了印度传统的土地经营制度,推动印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安全提供保障。然而,印度绿色革命的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在客观上扩大了贫富差距。因此,加强对印度绿色革命的研究可对中国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清德  
农村奔小康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吴清德(安徽省休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当前,在农村奔小康热潮中,有几个带倾向性的问题需特别引起各级领导的注意。否则,会贻误农村奔小康时机,延缓农村奔小康进程。(一)对小康目标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许多基层干部和群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明桥  傅十和  王厚俊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先进城务工,后返乡务农(务工)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钟摆现象"。西方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存在"钟摆现象",因此所建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并没有涉及该问题。然而,国内学者大多是借用西方劳动力转移理论来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因此对该问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建立农户进城务工净收益及其储蓄现值模型、在乡务农(务工)净收益及其储蓄现值模型来解释农村劳动力转移"钟摆现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勇  
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剩余现象十分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一方面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就业结构的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城镇化转移并非是化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最佳手段。本文认为商贸流通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劳动力技能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跃  曾艳华  
从需求层次断裂、信任缺失等角度探寻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的原因。认为:农民政治资源需求断裂,村庄集体归属感需求断裂等因素导致劳动力大量转移;基层干群关系信任度降低,种地致富意识遭到破坏,农村的信任危机推涨了劳动力的转移;需求断裂、信任缺失、农村劳动力转移,三者形成的"循环积累因果"不利于农村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史耀波  李国平  
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过剩的劳动力等因素诱发的劳动力移民,是劳动力要素在区域与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劳动力移民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要素回报率,改进了贫困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分工参与程度。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移民对农村地区反贫困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与以后存在显著差异,对90年代之后贫困发生率的持续下降作用明显。本文提出财政要配置更多的资源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和能够提高农民抵抗风险能力的机构,以此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的转移和人口总量的下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辽  杨成林  
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框架,产业空间转移过程中劳动力要素流动与政府行为存在明显关联,劳动力空间流动成本和商品交易成本对市场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和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一方面,满意工资水平的地区差异强化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从而阻碍了劳动力的空间流动,并引致资本回报率的下降,最终不利于资本形成。另一方面,任何不利于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性措施,都将引起本地区企业数量的下降,并且产业转移对要素流动成本将变得更加敏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杨  彭怡  
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化对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要从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尽快转移目前农村过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最后,文章对近期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