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64)
2023(13296)
2022(11349)
2021(10824)
2020(9247)
2019(21471)
2018(21278)
2017(40811)
2016(22029)
2015(24646)
2014(24668)
2013(24360)
2012(22550)
2011(20309)
2010(20412)
2009(19001)
2008(18758)
2007(17088)
2006(14999)
2005(13358)
作者
(62917)
(53343)
(52766)
(50481)
(33342)
(25637)
(24261)
(20910)
(20025)
(19038)
(17992)
(17943)
(16584)
(16494)
(16359)
(16319)
(16310)
(15431)
(15394)
(15191)
(13155)
(13081)
(12976)
(12404)
(12004)
(11999)
(11853)
(11672)
(10859)
(10779)
学科
(96424)
经济(96316)
(67218)
管理(58225)
(52750)
(44129)
企业(44129)
方法(42193)
数学(37788)
数学方法(37275)
农业(35415)
业经(25201)
中国(23583)
(23280)
地方(21920)
(18822)
(17427)
(16689)
贸易(16679)
(16203)
(14388)
银行(14359)
(13903)
(13649)
(13523)
财务(13476)
财务管理(13439)
(13127)
金融(13123)
技术(13006)
机构
学院(312712)
大学(309178)
(129143)
经济(126492)
管理(122982)
理学(106020)
理学院(104932)
管理学(103022)
管理学院(102448)
研究(101987)
中国(80345)
(69450)
(64218)
科学(62524)
(58335)
农业(53297)
业大(51852)
中心(51604)
(51059)
(48782)
研究所(46107)
财经(46009)
(41728)
(40841)
师范(40453)
北京(39502)
(38815)
经济学(38804)
(35436)
经济学院(35222)
基金
项目(210691)
科学(165842)
研究(155117)
基金(152979)
(132938)
国家(131728)
科学基金(113338)
社会(98768)
社会科(93263)
社会科学(93236)
(83642)
基金项目(81243)
自然(72603)
自然科(70916)
自然科学(70896)
教育(70503)
自然科学基金(69601)
(69138)
编号(64976)
资助(61954)
成果(52301)
重点(46973)
(46769)
(46119)
(43553)
课题(42938)
国家社会(41054)
科研(40725)
创新(40648)
教育部(39790)
期刊
(144658)
经济(144658)
研究(86931)
(71760)
中国(61650)
学报(49457)
农业(48494)
科学(45709)
(45426)
管理(39940)
大学(38318)
学学(36160)
(31864)
金融(31864)
教育(30175)
业经(30070)
技术(27775)
(23302)
财经(22065)
问题(20918)
经济研究(20240)
(18949)
(17752)
图书(16913)
统计(16366)
农村(16041)
(16041)
技术经济(15778)
农业经济(15510)
世界(15248)
共检索到465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马鹏程  
本文基于西部9省市1214个因病致贫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村地区因病致贫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因病致贫是导致农村居民贫困的重要原因,其中,患慢性病比重最高,危重病次之,地方病和意外伤害比重较低。因病丧失劳动力和自付医疗费用过高、报销比例低是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患者自付费用的解决途径主要来自于家庭积蓄和亲朋好友的借款,还有少量的银行贷款以及上述多种途径的组合。新农合医疗保险主要存在报销比例低、报销范围小和报销程序复杂等问题,政府救助政策也存在救助申请困难和政策宣传不到位等现象。因此,建议以因病致贫家庭政策受益最大化为切入点,精准识别需要保障的贫困群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在余  王海旭  蒯旭光  
根据2009年和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双变量Biprobit模型,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因病致贫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因病致贫并非暂时性冲击,而是对家庭未来贫困具有显著的动态影响,因病致贫农户在未来两年内陷入贫困的概率至少是非贫困农户陷入贫困的2.2倍;农户脱贫主要依赖农民收入的获取能力及家庭资源,外出打工、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男性劳动力比例对农户脱贫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家庭规模越大越容易陷入贫困;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对农户贫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远立,饶克勤,胡善联  
2000年的世界卫生报告将卫生系统定义为所有为了促进、恢复或维持健康而采取的行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了由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家庭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服务,而且,还包括了卫生系统外的能间接促进健康的行为,比如:以学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叶芳  奥登  冯瑶  徐艺翀  王燕  
目的:对遭受孕产妇死亡的家庭所面临的因病致贫风险进行识别及特征分析,对我国农村地区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家庭有针对性的扶贫和保障工作的进行提供基础数据资料。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河北、河南和云南省农村地区共195户孕产妇死亡家庭(在知情同意后)进行了入户调查。采用灾难性费用的发生作为衡量因病致贫的风险,对比了不同特征的家庭发生灾难性费用的风险。结果:有56.2%的孕产妇死亡家庭发生了灾难性费用。其中支付能力越低,面临发生灾难性费用的比例越高;家庭规模偏大或偏小、非劳动力比例高、家中无60岁以上老人及家中有14岁以下儿童的家庭,发生灾难性费用的比例较高;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低、成年男性成员比例低、农民成员比例高的家庭,其发生灾难性费用的比例较高。结论:支付能力低、家庭人口负担高和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孕产妇死亡家庭,其面临灾难性费用的风险较高,政府扶贫工作应重点关注这部分家庭。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迎春,徐锡武,王蓉,张宏涛,吴妮娜,王莉阳,罗五金,汪早立  
通过贫困缺口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效果进行研究,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缓解因病致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基金使用效率较高,但有效供给率较低。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调整补偿方案,同时与特困医疗救助相结合,提高对贫困人群的补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雅丽  李亚青  吴联灿  
本文将衡量金融风险的思想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实践中,将农民的因病致贫看作一种风险加以防范,提出一种直观、可靠、易于操作的单一评价指标——新农合缓解因病致贫效果指数,并利用广东省五个地区微观调研数据,对这一评价指标进行了实证检验。因为满足因果关联性、预测性和普遍适用性要求,这一指数有利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效果在不同地区的横向比较,并对决策者调整政策参数以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华  李志鹏  
利用CHARLS2011、2013、2015三年追踪数据,实证分析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改善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的政策效应和医保扶贫的瞄准效果。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这一旨在改善医保公平的重要举措显著降低了农村居民6.57%的因病致贫发生率;对健康较差、患慢性病、中低消费和高医疗费用支出弱势群体的医保扶贫瞄准效果更为显著(7.95%、7.14%、9.23%和7.51%);显著降低了参保人46.57%实际住院自付费用(过去一年最后一次住院),但对高消费群体、门诊和自我治疗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证实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有利于促进医保公平目标实现,建议加强老龄化背景下高患病率的大病慢病患者门诊保障;预防众多亚健康、中等消费和医疗费用支出的准弱势家庭陷入因病致贫境地的风险,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医保质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闫菊娥  高建民  周忠良  
目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目标进行评估,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入户询问的方法对样本人口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参保人群在医疗费用补偿前后贫困指标的变化;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降低参保人群贫困发生广度和深度的效果较好,但对住院人群缓贫效果更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资金对缓解住院人群"因病致贫"有较大的贡献。结论:应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力度、提高住院补偿比例、扩大补偿范围、规范医疗服务机构行为,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效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高建民  周忠良  
目的:比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互助医疗2种医疗保障制度在缓解卫生服务利用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的效果。方法:资料来源于2005年11月对陕西省镇安县高峰镇和铁厂镇的入户调查数据和样本人群医疗服务利用报表数据,贫困测量指标选用贫困发生率、贫困距指数、收入差距比率、森的贫困指数、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供给率。结果:农村互助医疗制度缓解卫生服务利用人群"因病致贫"的效果好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消门诊个人账户,对住院和门诊服务利用均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润龙  叶真  曾国经  陈瑜  郭清  李春芳  蔡琳  罗力  宋明山  崔欣  潘迎冰  郝模  
目的:评价浙江省样本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方案对因病致贫问题的解决能力。方法:应用调查数据,分析因病致贫的普遍程度、严重程度以及新农合对因病致贫的解决能力和缓解程度。结果:秀洲区、开化县和常山县因病致贫率分别为1.0%、0.2%和0.7%;因病致贫人群超过就医风险临界线的医药费用占总医药费用的比例分别为46.3%、34.9%和44.2%;解决参合人群因病致贫的能力分别为72.7%、75.0%和54.5%;因病致贫问题缓解程度分别为34.0%、64.9%和39.0%。结论:比较秀洲区和开化县新农合试点地区和对照县——常山县的情况,可以认为,新农合的实施对解决因病致贫问题有较好作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唐圣春  乐虹  
我国的贫困人口很多,医疗保健消费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部农村地区疾病损伤占致贫原因的27.3%。医疗消费(特别是大额医疗支出)给农村居民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对农村地区低收入人群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需要支付大额医疗费,另一方面疾病使劳动能力降低或丧失,这就导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经济困难是影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在医疗服务消费过程中存在不公平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姚强  谢佳  孙菊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界定关乎医疗救助的公平性和精准性,然而我国重特大疾病因病致贫对象界定仍缺乏理论和方法依据。重特大疾病相对费用理论考虑了家庭支付能力,同时灾难性和致贫性卫生支出测量方法不仅反映了家庭疾病经济负担和贫困状态,而且能够反映救助对象的因病致贫广度和深度。因此,基于重特大疾病相对费用理论及其测量方法的因病致贫对象界定思路能够支持我国重特大疾病因病致贫对象的界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志红  曾福生  
本文从社会制度建设的视角剖析了我国农村致贫因素。研究发现:城乡"二元经济"和"二元户籍"制度的分割局面、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缺陷、农村文化制度缺失、农村教育制度差距、政治权利和法律制度障碍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导致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社会制度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因婚致贫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治理面临的重要难题。在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背景下,由于女性的梯度转移,贫困地区农村成为了婚姻市场上的洼地,农民原本脆弱的家庭经济结构难以支撑高额的婚嫁成本,迫使农民不得不通过借债、透支养老生活等手段帮助子代完成婚姻问题,而那些弱者则无力应对婚姻困境,不得不成为婚姻市场上的剩余人。异化的婚嫁成本不仅造成了农民家庭的持久性贫困,阻碍当前扶贫攻坚战役的进展,同时还给那些无法完成人生任务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精神摧残和价值崩塌。婚姻市场的经济决定论还带来了农民家庭矛盾纠纷增多,骗婚、拐卖妇女等犯罪行为的增加。在社会失灵的背景下,政府移风易俗、重塑健康的社会秩序迫在眉睫!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智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贫困的地域分布和特征呈现出新的格局,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弱化及"滴漏"式扶贫思路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扶贫工作的要求,导致减贫速度放缓、贫困人口再次增加的因素等也应纳入贫困机理的范畴进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