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88)
2023(12517)
2022(10518)
2021(9766)
2020(8068)
2019(17875)
2018(17715)
2017(33612)
2016(18677)
2015(20697)
2014(20764)
2013(20386)
2012(18828)
2011(17134)
2010(17494)
2009(16318)
2008(16484)
2007(15082)
2006(13421)
2005(12196)
作者
(54985)
(47255)
(46119)
(44083)
(29319)
(22451)
(20816)
(17982)
(17680)
(16638)
(16231)
(15690)
(15180)
(14866)
(14858)
(14005)
(13783)
(13480)
(13477)
(13337)
(11787)
(11707)
(11378)
(10955)
(10526)
(10428)
(10376)
(10336)
(9554)
(9521)
学科
(74817)
经济(74701)
(61813)
管理(53789)
(50169)
(40734)
企业(40734)
农业(33415)
方法(25854)
业经(23388)
数学(21961)
数学方法(21687)
(21418)
(21312)
中国(19537)
(18110)
(16506)
地方(14169)
(13484)
银行(13451)
(12856)
(12851)
(12731)
农业经济(12556)
技术(12455)
(12392)
金融(12384)
(12217)
财务(12179)
财务管理(12146)
机构
学院(270059)
大学(267098)
(107538)
经济(105146)
管理(100058)
研究(94613)
理学(86266)
理学院(85273)
管理学(83757)
管理学院(83277)
中国(73052)
(68723)
科学(59007)
(56590)
农业(52993)
(52332)
(49076)
业大(48432)
研究所(44435)
中心(44058)
(43327)
财经(40318)
(36561)
(35598)
师范(35173)
北京(34314)
(33606)
(33386)
农业大学(33239)
(32990)
基金
项目(181155)
科学(142905)
研究(132634)
基金(131823)
(116415)
国家(115352)
科学基金(97748)
社会(84945)
社会科(80008)
社会科学(79987)
(72372)
基金项目(69912)
自然(62601)
自然科(61106)
自然科学(61086)
教育(60242)
(60162)
自然科学基金(60019)
编号(53900)
资助(52162)
成果(44620)
重点(41135)
(40967)
(39157)
(38152)
(38047)
课题(38034)
(37146)
(35731)
创新(35587)
期刊
(128257)
经济(128257)
研究(77575)
(72338)
中国(63311)
农业(48796)
学报(48386)
科学(44278)
(41633)
大学(37167)
学学(35539)
管理(33931)
教育(29056)
(28370)
金融(28370)
业经(26631)
(23031)
技术(21222)
财经(20170)
问题(17705)
经济研究(17408)
(17398)
(17264)
农村(15351)
(15351)
农业经济(15143)
业大(14489)
世界(14063)
科技(13062)
资源(12929)
共检索到411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明秋  李雯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形成,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同时满足加快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以及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生政权等多重目标下的一种理性选择,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自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建立以来,该制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村社会的公平、公正、保护耕地、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具有克服土地私有制国家在农地使用上存在的种种弊病,提高农地使用效率的制度优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土地私有制最终会让农民失去土地甚至不能完整地占有自己,违背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农村改革中,我国应坚决避免土地私有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守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个"魂"。当然,也要看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骗取国家农业补贴与涉农专项资金的行为和欠合理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结构等偏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现象。对此,应自上而下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严格审核涉农资金发放的全过程,打击一切践踏农民利益的行为,改善农业生产人员学历结构,加大对农业生产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在农村土地确权后,村集体应更积极地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经营过程中的利益,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巴特尔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集体土地所有制面临诸多困境,也暴露出许多体制上的问题。有鉴于此,文章从根本上探讨集体土地所有制产生的原因,分析表明,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产生,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历史渊源,还有现实因素,正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国实际出发作出的选择,是集体化与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廖洪乐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已取得显著效果,我国不宜实行农地国有或私有。今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应转向土地征用制度,确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平等地位,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间合理分配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
[期刊] 改革  [作者] 秦中春  
从现代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对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认为这一制度是国家为了解决农村土地私人垄断问题和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而实行的农村土地由劳动者所有、劳动者受益、劳动者集体管理和国家规范调节的一种制度结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已经发生变化,整个制度变迁过程可分为改革开放前的传统模型、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模型和深化改革以后的现代模型三个阶段。这一制度是我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成果,在制度设计上具有先进性。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应科学合理确定深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在变化中求不变,在变化中有所变化,以变化为依据深化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靳相木  
华夏文明史上土地私有制的超长期历史变迁是在“一条主线、两条支线”的格局中展开的。在20世纪100年间土地私有制发生了两次价值取向截然不同的跃迁。土地私有制两千年历史变迁的轨迹和线索,对人们把握当代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方位和运动规律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险生  郭忠兴  
围绕"农村集体所有制是否已虚置"这一论题,本文首先梳理了集体所有制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演变历程,随后进一步依据科斯定理对集体所有制进行解构,最后将集体所有制与产权个人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尽管农民的地权不断完整化,但集体所有制并不必然虚置;集体所有制的功能在拓展、组织形式在重塑。集体所有制是以成员权定产权,违背了产权界定的效率准则;"三权分置"剥离了困在产权上的成员权,召回了市场机制。"三权分置"与产权个人化意在赋权,不过由于集体所有制下合作的交易费用与权利交易的费用更低,所以赋权目标在"三权分置"形式下更能实现"。三权分置"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开,公共领域适用于民主等自治手段,决定公共物品的供给;私人领域适用于市场机制,促进土地经营权充分流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险生  郭忠兴  
围绕"农村集体所有制是否已虚置"这一论题,本文首先梳理了集体所有制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演变历程,随后进一步依据科斯定理对集体所有制进行解构,最后将集体所有制与产权个人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尽管农民的地权不断完整化,但集体所有制并不必然虚置;集体所有制的功能在拓展、组织形式在重塑。集体所有制是以成员权定产权,违背了产权界定的效率准则;"三权分置"剥离了困在产权上的成员权,召回了市场机制。"三权分置"与产权个人化意在赋权,不过由于集体所有制下合作的交易费用与权利交易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玉辉  林龙飞  侯亚景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产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对在坚持集体所有制原则下开展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肯定。但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强行政色彩、弱市场因素等共性问题,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受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改良集体行动"理论的启发,本文设想在中国农村土地确权后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以促进农村土地实现科学、规范、有序流转。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玉辉  侯亚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与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然而,当前西方学者及国内新自由主义学者借以各种理由攻讦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并大力鼓吹土地"私有化"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灵丹妙药。对于这种误解,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集体所有制"理论来源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围绕当前土地制度争论的焦点及对"阿尔钦之谜"的解析,提出私有制并不优于公有制;其次,从实践层面总结了国外土地"私有化"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坚持"集体所有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农村土地坚持"集体所有制"是正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玉辉  侯亚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与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然而,当前西方学者及国内新自由主义学者借以各种理由攻讦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并大力鼓吹土地"私有化"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灵丹妙药。对于这种误解,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集体所有制"理论来源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围绕当前土地制度争论的焦点及对"阿尔钦之谜"的解析,提出私有制并不优于公有制;其次,从实践层面总结了国外土地"私有化"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坚持"集体所有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农村土地坚持"集体所有制"是正确之路,可以避免土地私有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明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怀平  王蔷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方式。作为中国农村实践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集体所有制理论表现为生产资料集体所有是实现劳动雇佣资本的重要形式,联合劳动是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有效过渡,集体所有制是超越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具有自身实践特征,其属于生产资料村域集体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形态,同时形成了集体成员合作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合理分配。理论解析和实践演化表明,马克思恩格斯集体所有制理论奠定了中国农村公有制经济制度,决定了农村联合劳动的基本经济性质;而实践过程中,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限定了马克思恩格斯集体所有制的界域范围,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集体所有制的原初功能,同时适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同样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的理论体系,由此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双向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