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4)
- 2023(8766)
- 2022(6729)
- 2021(6277)
- 2020(4974)
- 2019(10825)
- 2018(10775)
- 2017(20757)
- 2016(11334)
- 2015(12669)
- 2014(12924)
- 2013(12677)
- 2012(11383)
- 2011(10316)
- 2010(10431)
- 2009(9869)
- 2008(9898)
- 2007(9135)
- 2006(8574)
- 2005(7950)
- 学科
- 济(52236)
- 经济(52168)
- 农(49102)
- 业(38891)
- 农业(32734)
- 管理(25621)
- 业经(19448)
- 企(17831)
- 企业(17831)
- 中国(15997)
- 地方(13456)
- 发(12843)
- 农业经济(12479)
- 制(12418)
- 方法(12056)
- 土地(11460)
- 财(10874)
- 发展(10849)
- 展(10833)
- 数学(10353)
- 学(10266)
- 数学方法(10170)
- 村(9668)
- 农村(9649)
- 体(9209)
- 策(8538)
- 银(8259)
- 银行(8250)
- 贸(8158)
- 贸易(8151)
- 机构
- 学院(164664)
- 大学(158559)
- 济(69223)
- 经济(67711)
- 管理(60647)
- 研究(58963)
- 理学(51252)
- 理学院(50713)
- 农(50651)
- 管理学(49805)
- 管理学院(49533)
- 中国(48761)
- 农业(38203)
- 科学(35443)
- 京(34298)
- 业大(31494)
- 财(30555)
- 所(30515)
- 中心(28954)
- 江(27962)
- 研究所(27104)
- 农业大学(23472)
- 财经(23180)
- 范(22594)
- 师范(22421)
- 省(22084)
- 州(21524)
- 北京(21129)
- 经(20990)
- 院(20136)
- 基金
- 项目(105592)
- 科学(83096)
- 研究(80938)
- 基金(75535)
- 家(65569)
- 国家(64858)
- 科学基金(55136)
- 社会(52658)
- 社会科(49329)
- 社会科学(49316)
- 省(42861)
- 基金项目(40126)
- 编号(34934)
- 教育(34752)
- 划(34419)
- 自然(33011)
- 自然科(32194)
- 自然科学(32189)
- 自然科学基金(31601)
- 农(29721)
- 资助(28827)
- 成果(27940)
- 发(24970)
- 课题(23568)
- 重点(23479)
- 部(23361)
- 国家社会(21908)
- 创(21530)
- 制(21373)
- 性(21029)
- 期刊
- 济(91074)
- 经济(91074)
- 农(58013)
- 研究(48794)
- 中国(42299)
- 农业(39228)
- 学报(26679)
- 科学(25615)
- 财(22429)
- 业经(21831)
- 大学(21441)
- 融(21257)
- 金融(21257)
- 学学(20468)
- 管理(18523)
- 业(17848)
- 教育(16801)
- 农业经济(15034)
- 农村(14768)
- 村(14768)
- 问题(13886)
- 技术(13060)
- 财经(11286)
- 版(11199)
- 经济研究(10911)
- 世界(10778)
- 资源(10078)
- 经济问题(10029)
- 经(9776)
- 农村经济(9668)
共检索到265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邵传林
始于80年代初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其弊端却日益突出,甚至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障碍。有些学者认为应变革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建立农村土地私有制,还认为农村土地私有化具有四大经济效应。本文首先驳斥了农地私有化的所谓四大经济效应,并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客观规律、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刚性、科斯定理、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基本国情等方面来阐释农地私有化的不可行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田慧蓝 陈雪梅
集群理论成为近20年来最受关注的理论之一。本文对集群概念和集群理论提出了七个疑问,指出了集群概念和集群理论存在一定的混乱性,从而对把发展集群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良方的做法提出质疑。
关键词:
集群概念 集群理论 集群政策 波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廖益新 冯小川
晚近国内外关于改革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以增加国际税收确定性的讨论中,有越来越多的声音支持在双边税收协定的相互协商程序机制中引入强制性仲裁程序。然而,由于税收的强烈公益性和税法区别于民商事法律的性质特点,以及各国国内所得税制存在着较大差异和国际税收协调发展的程度有限,采用具有对抗性的强制性仲裁方式解决相互协商程序机制未决争议问题,有悖"一带一路"倡议所倡行的相互尊重、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的国际税收治理新理念,不利于维护和发展缔约国双方在双边税收协定下的国际税收合作关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邢花
文章从医药分业的基本含义出发,详细分析和探讨了医和药的关系。认为医和药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医和药处于松散的结合状态。医和药并不是要合分、要分合的问题。医药分业并非灵丹妙药,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并建设性地提出了几项解决医药管理诸多弊端的积极措施。
关键词:
医药分业 医药合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华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从内部控制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本文运用迪博内控质量指数,研究了风险承担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存在着仅满足内部控制监管需求而虚化内部控制效用的"机会主义"倾向,且这种倾向在国有企业和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的结论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企业良好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程恩富 张杨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统分结合"发展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客观评析了主张土地私有化或变相私有化的四个错误观点:评析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产权不清"的观点,认为法律对土地集体所有权作出了非常清晰的界定;评析了"土地私有制是农村土地改革方向"的观点,认为这种主张的实质是通过永久性地固化原有的家庭土地承包关系来搞农村土地私有化,无视和否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应注重"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思想;评析了"农村土地私有化会使农民更为富裕"的观点,认为私有土地的自由买卖并不能使农民实现权利与结果的公平,绝大多数农民也不可能通过农村土地私有化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富共享;评析了"‘一田两主’制度是农村土地改革有效途径"的观点,认为这一论断是通过实际架空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来变相主张农村土地私有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乔木森
俄罗斯的农业私有化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乔木森1991年底,俄政府在决定推行激进经济改革方针(即休克疗法)的同时,宣布在农业中立即实行土地改革,改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从而揭开了大力开展激进农业改革,大规模实行农业私有化的序幕。一、农业私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国妍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改制上市成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和救命稻草。但日本银行业历经十年的改革,却仍未取得实质进展的教训提醒我们,仅仅实现形式上的产权多元化和上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业的问题,关键是要吸取日本银行改革的教训,分析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存在哪些制度缺陷,然后标本兼治,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才能把国有商业银行打造成富有效率、规范运作的现代金融企业。
关键词:
银行改革 制度缺陷 制度设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姚万军 曾霞 楚克本
作者认为判断农地私有化是否是促进农地流转的必然选择的关键在于判断经营权流转和私有产权流转两种流转方式中哪一种更适合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如果经营权流转更适合农业资源禀赋条件,考虑到改革的成本,就没有农地私有化的必然性。日本的农户同时享有农地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流转权,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比较两种流转方式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权流转促进了日本农地的流转,而所有权流转并没有促进其农地流转。进一步分析发现,这是因为非农化增值预期收益强化了农地的资产性作用,扭曲了市场对农地生产要素的配置机制。而农地经营权流转既可以保障农户在农地被征用为非农用地时获得高收益,又可以保证其在农地不被征用时通过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本文对始自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主政时期的私有化浪潮提出了批评和质疑。本文认为,以解决政府失灵问题的私有化浪潮,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市场失灵问题。虽然在总体上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有更强的盈利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即使能够证明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也不能说私有化是可取的。
关键词:
私有化 私有企业 国有企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傅晨 林须忠 段鹏飞
本文指出了波兰农地私有化工作不尽人意的方面,其国有农地私有化大多采取了租赁经营形式,取消农业合作社的工作经历了反复,私人农场的经营规模没有明显扩大,私有化后农业生产一度滑坡并长期起伏。波兰农地私有化对中国农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农地私有化不是政府一相情愿,私有化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必须高度重视和培育适宜改革的宏观经济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灼新
当前原苏联处于深刻的经济危机之中,而农业危机又是经济危机的极其关键的组成部分。造成农业危机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既有过去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和问题,又有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决策严重失误所造成的后果。原苏联企图通过改变农村现有的生产关系,特别是要在农业中实行私有化,以摆脱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冯苏 王争
1997年8月,一个国际财团以14亿美元的巨资从以色列政府手中购买了该国最大的国家金融机构———工人银行(BankHapolim)43%的股份。至此,以色列经济私有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工人银行在以色列建国前即作为一个工人运动的经济机构而存在,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宏 周应恒
中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运行中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土地经营细碎化,无法取得规模经济。目前理论界有观点认为使农地产权私有化,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获得规模经济。通过对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农地制度变迁与土地经营规模变化的研究,表明农地产权私有并不必然产生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显著上升,土地产权的私有化既不是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可以考虑在维护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及其产权安排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产权改革,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功能,克服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残缺,在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以多种形式流转农地承包经营权和发展多种规模经营主体、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
关键词:
农地产权私有 土地流转和集中 规模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