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9)
2023(14897)
2022(12056)
2021(11010)
2020(9243)
2019(21017)
2018(20861)
2017(40097)
2016(21969)
2015(24883)
2014(25364)
2013(24915)
2012(22849)
2011(20399)
2010(20956)
2009(19852)
2008(20250)
2007(18917)
2006(16792)
2005(15379)
作者
(64642)
(54480)
(54309)
(51577)
(34499)
(26135)
(24775)
(21284)
(20526)
(19746)
(18493)
(18256)
(17391)
(17296)
(16848)
(16696)
(16693)
(15952)
(15891)
(15709)
(13667)
(13478)
(13251)
(12556)
(12507)
(12239)
(12215)
(12073)
(11115)
(11083)
学科
(98269)
经济(98150)
(92812)
(74651)
企业(74651)
管理(72538)
(50911)
方法(39775)
业经(33884)
农业(33712)
数学(30889)
数学方法(30651)
(29689)
中国(25845)
(21081)
(20788)
财务(20751)
财务管理(20705)
企业财务(19551)
地方(18751)
技术(18507)
(17805)
理论(17245)
(17069)
贸易(17060)
(16914)
(16562)
(16548)
(15881)
(15104)
机构
学院(327053)
大学(318209)
(134767)
经济(131923)
管理(127278)
理学(108555)
理学院(107423)
管理学(105732)
管理学院(105142)
研究(104138)
中国(84365)
(69965)
(67213)
科学(63492)
(62982)
(53790)
农业(53717)
(53433)
业大(52198)
中心(50047)
财经(49240)
研究所(47781)
(44433)
(41979)
北京(41682)
(40871)
师范(40483)
经济学(40127)
(36642)
经济学院(36489)
基金
项目(206178)
科学(162402)
研究(154390)
基金(147878)
(127229)
国家(125924)
科学基金(108844)
社会(98517)
社会科(92844)
社会科学(92815)
(84075)
基金项目(79020)
教育(69965)
自然(68519)
(67835)
自然科(66881)
自然科学(66862)
自然科学基金(65694)
编号(65167)
资助(58404)
成果(51701)
(46033)
重点(45734)
(45369)
(45137)
课题(44118)
(43601)
创新(41461)
国家社会(40112)
(39624)
期刊
(163823)
经济(163823)
研究(93018)
(71767)
中国(70458)
(52864)
学报(49160)
农业(48230)
科学(47486)
管理(47307)
大学(38094)
学学(36153)
业经(34127)
(32687)
金融(32687)
教育(32595)
技术(30709)
(25241)
财经(24626)
经济研究(23456)
问题(22474)
(21264)
技术经济(18635)
(18222)
世界(16599)
商业(16477)
农村(16151)
(16151)
现代(15978)
农业经济(15663)
共检索到499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树明  
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质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艳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有转包、股份合作、土地银行三种典型模式,分别以浙江温州、山东宁阳、宁夏平罗为代表,三种模式各有利弊。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要建立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农民稳定的土地使用权,保障土地处分权和收益权的实现;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程序,规范管理;培育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市场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生存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玉莹  金晓斌  范业婷  项晓敏  刘晶  周寅康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及其区域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法量化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有显著影响的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研究结果:(1)从全国层面看,土地整治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和整治投资额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正向作用,相应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3.1%、1.1%和8.3%;(2)从区域层面看,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耕地质量较差、土地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玉莹  金晓斌  范业婷  项晓敏  刘晶  周寅康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及其区域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法量化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有显著影响的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研究结果:(1)从全国层面看,土地整治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和整治投资额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正向作用,相应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3.1%、1.1%和8.3%;(2)从区域层面看,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耕地质量较差、土地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论: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但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应针对不同地区在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开展差异化整治,特别是在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提升作用不显著的地区,应对整治方式、后期利用等方面进行反思,慎重开展土地整治工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包春霞  
农村土地流转是在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的一种方式,它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事关"三农"发展的大事,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土地流转,能够进一步激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解决当前农业生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本文结合辽宁省阜蒙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快推进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用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作初步的思考和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娟  吴雨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传岗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克服土地流转陷阱建立土地流转长期化改革。虽然河南农民有加速农地流转与重新发包耕地的意愿,但土地流转补偿机制残缺严重制约了农地流转长期化、束缚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利益补偿视角出发,本文初步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滞后的原因,并提出建立现代农业改革的三步:一是建立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机制,减少农民总量;二是启动农地集中发包机制,建立大家庭农场;三是构建地权量化流转机制,发展现代农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文倩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都是建设新农村的手段和路径。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实际工作中,要统筹二者的发展,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  张曙光  
本项研究梳理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演变,概括了土地规模流转的阶段特征和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北京通州、山东宁阳、成都郫县和崇州市等地6个案例的分析,说明了土地规模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揭示了其在农村所引起的巨大变化,对现有流转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指标交易与土地流转的本质差别,并讨论了政府行为和农村金融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鸿儒  
目前,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集中精力使目前还很落后的农业尽快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个历史任务,中央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事业。这就需要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大力开展农村金融科学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明亮  
本文探讨了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关系,认为农业发展和积累是农村工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条件下大部分地区没有农村工业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而农村工业化并不能自然地带来农业现代化,两者必须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华  马永耀  
本文从农业技术、农业土地制度及农业发展思路三方面,对党的领导集体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程进行分析,概括出我们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容:就是以生物技术为主,以机械技术为辅的土地节约型的道路;就是坚持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推进现代农业制度创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程怀儒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首先必须将农业的生产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其次是要减少农业人口,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和大型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而中国目前要完成这一转变必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巨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耕地资源稀缺;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业科技进步缓慢等,都成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而造成这种局面,既有历史和制度,又有思想和资源原因以及产业结构的原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耿庆  
本文阐述了农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指出了中国农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正向效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统侠  
本文总结了山东省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的主要成绩,提出了山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