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5)
2023(7385)
2022(6302)
2021(6117)
2020(5008)
2019(11522)
2018(11468)
2017(21846)
2016(12134)
2015(13571)
2014(13664)
2013(13605)
2012(12781)
2011(11724)
2010(11776)
2009(10918)
2008(10737)
2007(9644)
2006(8851)
2005(7902)
作者
(33756)
(29236)
(28368)
(27035)
(18019)
(14170)
(12952)
(11274)
(11119)
(10390)
(9872)
(9739)
(9230)
(9069)
(8723)
(8678)
(8602)
(8521)
(8093)
(7932)
(7234)
(7190)
(7070)
(6938)
(6651)
(6594)
(6483)
(6239)
(5950)
(5845)
学科
(54200)
经济(54145)
(49547)
(38263)
农业(33016)
管理(25807)
地方(17687)
业经(17127)
(16763)
企业(16763)
方法(15251)
中国(13721)
数学(13395)
数学方法(13247)
农业经济(12538)
(11808)
土地(11755)
(11481)
(10769)
(9703)
农村(9680)
(9457)
发展(9237)
(9223)
(9149)
贸易(9139)
(8790)
(8432)
(8421)
建设(7744)
机构
学院(167216)
大学(161659)
(66413)
经济(64727)
管理(63315)
研究(58552)
理学(54021)
理学院(53338)
管理学(52397)
管理学院(52093)
(50725)
中国(47485)
农业(38190)
科学(36359)
(34975)
业大(32497)
中心(29784)
(29602)
(28555)
(28392)
研究所(26458)
(25152)
师范(25024)
农业大学(23719)
(23053)
(22705)
财经(21660)
北京(21427)
(20483)
经济管理(19765)
基金
项目(110951)
科学(86696)
研究(85246)
基金(78204)
(67620)
国家(66800)
科学基金(56650)
社会(53613)
社会科(50040)
社会科学(50028)
(45334)
基金项目(42685)
编号(37555)
教育(37172)
(37041)
自然(35253)
自然科(34253)
自然科学(34243)
自然科学基金(33600)
成果(30006)
资助(29983)
(29605)
(25849)
课题(25377)
(24386)
重点(24357)
(22464)
(21476)
国家社会(21210)
发展(21131)
期刊
(87820)
经济(87820)
(57284)
研究(49206)
中国(42932)
农业(38758)
科学(26407)
学报(26111)
业经(22083)
大学(20759)
(20219)
(19647)
金融(19647)
学学(19461)
教育(19162)
(17466)
管理(17311)
农业经济(14875)
农村(14760)
(14760)
问题(13293)
技术(13039)
资源(12199)
(11434)
世界(10207)
农村经济(9753)
经济问题(9739)
经济研究(9659)
社会(9523)
财经(9487)
共检索到267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方志权  顾海英  张晨  陈怡赟  楼建丽  
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长久不变"的具体内涵和实现形式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文通过对上海农村1212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提出,现有土地承包所形成的全部权利义务关系长久不变,既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长久不变,也包括承包期限更长,权利更加充分而有保障,义务更加明确,地块也不再调整。长久不变的期限宜设立为70年,要在相对公平、公正的起点上执行"长久不变",做到尊重历史传统,合乎法律法规,农民普遍接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红梅  王克强  陈晓荣  程偲丽  
大城市郊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有其重要意义和特殊性。制约大城市郊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的因素主要有:农户的合同承包面积大于实际拥有的承包面积,农民对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认识还不深入,2002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村孩子全部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后有可能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土地征收存在问题,承包经营权人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成效不高。要丰富大城市郊区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完善承包经营权证制度和征地制度,提高承包经营权人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主动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彬  
2018年,中央公布了《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对二轮延包到期后相关工作做出了部署,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的研究,剖析了农村土地延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对落实中央提出的“长久不变”政策要求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崔红志  王佳宁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土地家庭经营形式长久不变;承包期内农户与集体之间的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土地承包权的权能更加完整。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意识的强化,具体政策规定缺失,法律滞后及法律规定之间的不一致,是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此,要赋予农村土地承包权抵押和担保权能,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构建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利益衔接及风险防范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红志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内涵应同时包括土地家庭经营形式长久不变、合同期限内农户与集体之间的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更加完整三个方面的内容。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主要面临着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意识、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政策规定缺失、法律滞后及法律规定之间的不一致等方面的挑战。相关的政策建议是:第一,在以二轮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内实行以户为单位,"生不增、死不减"。与此相关的支撑性政策设计和法律法规修订包括,适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主要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经济类型,成员资格的界定、成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以及成员的进入...
[期刊] 改革  [作者] 崔红志  王佳宁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土地家庭经营形式长久不变;承包期内农户与集体之间的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土地承包权的权能更加完整。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意识的强化,具体政策规定缺失,法律滞后及法律规定之间的不一致,是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此,要赋予农村土地承包权抵押和担保权能,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构建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利益衔接及风险防范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秋  石鹏鹏  牛海鹏  
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除了承包关系主体和承包关系客体长久固化外,还应包括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长久不变、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并行的产权结构长久不变和以家庭经营为主、其他经营方式为辅的农地经营方式的长久不变。四个"长久不变"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农村土地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可能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进一步虚置、集体成员间的不公平性更加突出、土地细碎化程度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及不断提高农地质量的目的能否实现等问题。化解上述隐忧的途径是允许不同地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不断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的前提下,可根据当地实际和广大农民的意愿灵活实施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政策。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特别是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收益权能和处分权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基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构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制度。"长久不变"是"三权分置"的逻辑起点,"三权分置"是对"长久不变"的重大理论发展。我国农村土地权利结构从"两权分置"到"三权分置"的变革,为更好地落实"长久不变"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应当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稳定土地承包权,构建"长久不变"的具体规则,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应当是其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长久不变"的具体制度设计,应当坚持承包期内和承包期届满不再调整承包地块,这将通过明确持续承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代兵  谷晓坤  张洪武  
文章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方法研究农村宅基地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大都市郊区农村宅基地规划和整理提供依据。金山区农村宅基地具有总量大、规模小、形状不规则以及聚集度和连通度差等景观格局特征,反映了农村宅基地空间布局分散、集约性差、用地浪费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文章据此提出了科学编制新农村规划、创新农村宅基地整理机制及加强农村宅基地布局管理功能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谷晓坤  周小萍  卢新海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大都市郊区的上海市金山区为例,提炼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评价其经济可行性、资源利用性及农村发展性。研究表明:金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受"三集中"相关政策主导,模式特点为:①政府主导;②市场化运作;③村民负担小,受益大;④置换成本高。评价结果显示:可达到较好的资源利用目标,并有效促进农村发展;经济可行性较差,政府角度资金平衡度为0.67—0.77,新增耕地单位成本达到350—496万元/hm2。该研究可为同类大都市郊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平  韩雪梅  冯玉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期不变,稳定现有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方针。2009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明确指出:"抓紧修订、完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严华鸣  施建刚  
基于上海市1143个样本的调查数据,从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水平、住房状况、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文体娱乐、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基础设施、生活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上海市郊区居民的生活舒适状况。结果表明,当前上海市郊区居民的生活舒适状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居民生活的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大城市郊区居民的生活舒适状况,建议政府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三大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帆  
对特定国家而言,土地是经济活动展开的空间载体和重要要素,土地制度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甚至人口跨国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5]土地制度尤其是土地产权制度并非恒定不变,土地产权制度的空间异质性和时序演变性是经济史上的特征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克强  刘红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03年3月1日实施。土地承包法在郊区实施中要考虑大城市郊区土地关系的特点。在对上海等城市郊区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大城市郊区实施该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罡  
大城市郊区城镇和农村集镇,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由于大城市的辐射和影响,使郊区城镇的发展机制与众不同,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用地结构和布局形态。研究郊区镇用地和布局的特点及问题,对这些镇自身发展十分必要,对大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和大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