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98)
2023(17565)
2022(14965)
2021(14303)
2020(11757)
2019(27329)
2018(26849)
2017(51948)
2016(27780)
2015(31604)
2014(31519)
2013(31095)
2012(28514)
2011(25732)
2010(25517)
2009(23467)
2008(22740)
2007(19932)
2006(17561)
2005(15374)
作者
(78899)
(66187)
(65094)
(62342)
(41575)
(31536)
(29605)
(25978)
(25097)
(23336)
(22427)
(22348)
(20683)
(20517)
(20114)
(20059)
(19405)
(19267)
(18922)
(18670)
(16311)
(16174)
(15779)
(15218)
(14729)
(14711)
(14475)
(14281)
(13205)
(13102)
学科
(118033)
经济(117902)
(79891)
管理(75132)
(57067)
企业(57067)
(52939)
方法(51300)
数学(45461)
数学方法(44842)
农业(34994)
中国(33844)
业经(28963)
(28160)
(23370)
地方(22771)
(22682)
(21853)
贸易(21844)
(21320)
(17509)
银行(17475)
(17100)
技术(17089)
环境(17020)
(16691)
理论(16638)
(16380)
财务(16302)
财务管理(16263)
机构
学院(394297)
大学(393894)
(165306)
经济(161955)
管理(157736)
理学(136815)
理学院(135361)
研究(133621)
管理学(132987)
管理学院(132279)
中国(103517)
(83817)
科学(80955)
(75757)
(71872)
(66070)
中心(62424)
业大(61810)
研究所(60080)
财经(58044)
农业(57921)
(56854)
(53234)
北京(53003)
(52169)
师范(51771)
经济学(49821)
(48004)
(45616)
经济学院(44966)
基金
项目(272203)
科学(215233)
研究(201462)
基金(199431)
(173159)
国家(171702)
科学基金(147971)
社会(129157)
社会科(122101)
社会科学(122067)
基金项目(105576)
(103950)
自然(94583)
自然科(92378)
自然科学(92354)
教育(91406)
自然科学基金(90670)
(87469)
编号(82506)
资助(81794)
成果(66296)
(61156)
重点(60184)
(58320)
(55891)
课题(55671)
国家社会(53914)
教育部(52532)
创新(52186)
科研(51688)
期刊
(181789)
经济(181789)
研究(116102)
中国(78198)
(76209)
学报(60824)
科学(57997)
管理(53940)
(52901)
农业(52041)
大学(47785)
学学(45098)
教育(40680)
(36686)
金融(36686)
技术(33711)
业经(33693)
财经(27868)
经济研究(27396)
问题(25162)
(24381)
(23885)
(19932)
图书(19373)
世界(19221)
技术经济(18914)
资源(18737)
理论(18346)
科技(18247)
(17638)
共检索到580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娇娇  吴敏  
2009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农民工外出务工期间,土地仍由家人耕种,且1成多农民工将土地转与他人耕种,基本上保证了土地的正常耕作。本文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土地处置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家庭外出总收入和老家地形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工外出期间的土地处置方式。最后提出,土地处置的地区差异、农村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和农村土地引发的社会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坤荣  余吉祥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在市场化改革、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也是其区别于国际移民最为重要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市场化改革的作用。本文提出假说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为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条件,城镇居民可以通过与农村移民的分工而获得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额外收益。但是,仍然存在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会阻碍这种作用的发挥。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移民可以对城镇居民的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但这严重依赖于市场化的进程。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含义在于,要发挥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非常重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杨学成  
本文在对山东省2421位农业转移劳动力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频数分析法、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其土地处置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其土地处置方式的社会化程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其中,转移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时间对其土地处置方式的影响力最大,是否异地转移的影响力次之,家庭劳动力转移率的影响力最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春超  
本文针对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于城市居民缓慢的问题,从农户家庭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影响中国农户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发现了农户将自家的关键性经济资源参与市场配置对收入增长的重要性。本文强调,探讨农户收入持续增长的新路径可以从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参与程度上做文章,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农户对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市场参与程度,这应该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务伟  杨学成  
本文基于对山东省2088位劳动力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农村女性劳动力在素质、就业、收入等方面既落后于农村男性劳动力,更落后于城镇女性劳动力。笔者认为,这种局面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自然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原因;既有发展方面的原因,又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因此,实现男女平等就业、城乡公平就业,任重道远。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苗海民  朱俊峰  
本文基于新家庭经济学相关理论,构建了中国农村家庭半工半耕生产模式下的土地流转微观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数据,对农村家庭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的最新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依然是土地流转的基本动力。在城乡中国背景下,农村家庭形成了代际分工式半工半耕生产模式和代际接力式市民化模式,家庭非农就业结构抑制了土地流转。利用工具变量将本地非农就业机会与市民化压力纳入分析框架后,农村家庭非农就业结构对土地流转的抑制作用更大。本文提出,在现阶段的制度和经济环境下,城乡要素市场发展面临着结构性矛盾,需在劳动力市场和土地流转市场着力推动联动式改革,释放制度改革红利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秋山  赵明  
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考察了农村家庭劳动力配置、家庭承包土地数量与中国农民土地处置方式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配置是影响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务农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土地流转和耕地撂荒的倾向就更高。家庭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对于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影响是微弱的或不显著的,就自我耕种与闲置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但影响较弱;就自我耕种与转出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雄军,林云,邵丹萍  
文章基于文献考察和经验观察,提出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3个层次的基本假设,并运用1702个个体调查数据进行验证,进而综合构建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般模型。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莹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业部门的转移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国同时存在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与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利用相关年度投入产出表等统计数据,采用两地区三部门和四地区三部门的CGE模型形式,通过设置不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拟方案分别讨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以及地区间的转移对中国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区间的转移,一方面会促进落后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发达地区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覃琳  李陶  杨皋伶  邱凌  
农村土地的处置与利用是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直接影响着户改工作的效果。目前,农村土地的处置与利用存在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收益归属界定不清,农房交易及农房置换等相关配套政策缺乏,夹心房、连体房等暂不能复垦的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处置利用困难,承包地和林地的流转市场及政策环境尚不成熟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需构建农村土地处置利用常态化机制、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档案信息管理、落实监管措施等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任晓聪  孔梅  
土地流转可以使土地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但是目前我国土地流转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地方政府职能错位等等,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到城市。因此需要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土地流转纠纷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准确定位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晓虹  石冬梅  
土地是农民的重要家庭财产和生产资料,土地的合理流转有利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市民化进程,同时可以解决农民市民化的后顾之忧。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对农村土地流转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流转主体的成本-收益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应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建设,大力发展土地银行,加强信贷资金的支持等对策措施,对农村土地的规范合理流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