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3)
2023(10579)
2022(8861)
2021(8407)
2020(6905)
2019(15686)
2018(15758)
2017(29313)
2016(16242)
2015(17817)
2014(17756)
2013(17130)
2012(15877)
2011(14362)
2010(14849)
2009(14215)
2008(14478)
2007(13178)
2006(12122)
2005(11071)
作者
(45026)
(38842)
(37880)
(36171)
(24136)
(18498)
(17036)
(14729)
(14682)
(13556)
(13154)
(13075)
(12303)
(12158)
(12042)
(11477)
(11298)
(11140)
(10982)
(10812)
(9790)
(9456)
(9238)
(8945)
(8695)
(8630)
(8585)
(8377)
(7726)
(7633)
学科
(65040)
经济(64931)
(53388)
(49818)
管理(44204)
农业(33178)
(32883)
企业(32883)
业经(22017)
(21043)
方法(19084)
中国(18195)
(17414)
数学(16119)
数学方法(15838)
(15468)
(13310)
(12855)
农业经济(12482)
地方(12355)
(12159)
银行(12143)
体制(11791)
土地(11752)
(11663)
(11125)
金融(11123)
(10963)
(10544)
贸易(10536)
机构
学院(226593)
大学(224127)
(94090)
经济(92086)
管理(85125)
研究(80392)
理学(72380)
理学院(71588)
管理学(70325)
管理学院(69916)
中国(64618)
(57719)
(48294)
科学(47530)
(46156)
农业(43819)
(40830)
业大(39201)
中心(38358)
(36947)
研究所(36283)
财经(34479)
(31249)
(30661)
师范(30388)
北京(30007)
(28210)
(28192)
(28104)
经济学(27488)
基金
项目(145787)
科学(114937)
研究(110912)
基金(105622)
(92704)
国家(91435)
科学基金(77501)
社会(71384)
社会科(67044)
社会科学(67026)
(57370)
基金项目(55682)
教育(49687)
自然(47566)
(47151)
编号(46662)
自然科(46401)
自然科学(46388)
自然科学基金(45562)
资助(41341)
成果(39073)
(33622)
(33131)
(32442)
重点(32434)
(31817)
课题(31713)
(30065)
国家社会(29915)
(29133)
期刊
(119463)
经济(119463)
研究(70149)
(63400)
中国(58887)
农业(42752)
学报(36704)
(36108)
科学(35155)
大学(29641)
管理(29601)
学学(27961)
教育(27453)
(26343)
金融(26343)
业经(24804)
(20061)
技术(18782)
财经(17459)
问题(16346)
农村(15409)
(15409)
经济研究(15324)
农业经济(15080)
(15057)
(14560)
世界(13721)
社会(11537)
经济问题(11477)
资源(11142)
共检索到366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玉生  
本文在“农地视角”的基础上叠加“农户视角”,建立家庭联结和户际关系两大理论范畴,以此研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户家庭联结现象及其变革。研究发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受农户家庭联结形态的影响,农户家庭联结形态则受土地制度的影响。伴随中国农业集体化、家庭承包责任制和“三权分置”等土地制度改革,农民从土地依附中摆脱出来,农村土地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农户家庭联结形态出现了从国家规制性联结向市场协议性联结的转变以及从直接联结向间接联结的转变,产生了“农户+”多元联结形态。“三权分置”顺应并增强了农民流动趋势,回应了新时代“地怎么种”问题,但没有回应如何规范农户多元联结的现实问题,因而存在制度缺口。“土地联结”基础上的“合约联结”是当前农户多元联结形态的共性特征,“家庭联结合约制”在逻辑上可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建设的基础,可以作为对“三权分置”的必要补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爱玲  
土地所有权、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中的使用权称为农村土地制度中的"三权"。从历史的角度反观我国土地制度中的"三权"演化,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我国土地制度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我国土地制度在发展中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增阳  陈玉华  吴小艳  
自古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传统社会里,户籍和地籍是高度重叠、紧密相连、共生互动的。户籍是分配土地的依据,也是政府征收赋税和徭役的基础。当前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也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构建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户口变动的情况日益增多,比如农民流动导致的人户分离现象等等,从而使这些人与其原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宇虹  樊纲治  
本文以土地制度改革与城镇化为切入点,利用CHFS2013年的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考察土地出租与征地对农业家庭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土地的家庭购买商品房的概率较低,而土地出租促进了家庭购买商品房,证实了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可以促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的预期。土地征收对农业家庭购买商品房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失地家庭仍倾向于自建住房,土地征收并不能被简单地视为农业人口实现市民化的良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宇虹  樊纲治  
本文以土地制度改革与城镇化为切入点,利用CHFS2013年的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考察土地出租与征地对农业家庭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土地的家庭购买商品房的概率较低,而土地出租促进了家庭购买商品房,证实了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可以促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的预期。土地征收对农业家庭购买商品房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失地家庭仍倾向于自建住房,土地征收并不能被简单地视为农业人口实现市民化的良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振伟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一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问题,建立"公共利益"认定程序,明确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范围,建立科学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程序;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问题;三是完善宅基地管理使用制度问题;四是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管理制度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项贤春  张立世  
当前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项贤春,张立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其核心是土地制度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现行的土地承包制下土地小块平分,长期承包经营的土地管理制度与现实我国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汪东升  
斯托雷平试图通过土地改革打破俄罗斯农民村社的传统生产方式,最终功亏一篑;前苏联末期进行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改革,同样没有成功;之后俄罗斯进行了土地私有化改革,效果却是不尽如人意。而有着相似改革背景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是因为两国的国情不同,但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的土地改革不具有内生性的动力,是靠行政手段从外部推动的;而中国的改革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中俄两国改革的路径不同,但目的都是建立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农业经济与法律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银蓉  梅昀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讨陈银蓉梅昀农村土地制度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益探讨。笔者试从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形成历史原因及存在的弊端出发,探讨农村土地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以及改革设想。一、对现行土地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涛  张怡梅  
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出现的主要问题中国自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反映了中央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思想,巩固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之为“新土地革命”。但在土地承包法贯彻和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隐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翠环  
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农村土地政策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不变更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分离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将一度被人为隔断的农民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重新有效连接起来,彻底打破严重束缚农业生产力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苏彬  
比较中日农村改革不难发现,两国虽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改革方式,但对农业的改革不约而同地落在土地制度上。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我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新的完整、有效的土地产权制度有待形成,现有的制度也逐步暴露了其自身的缺陷。而在日本农业制度的变迁中,土地制度的变革主要是通过土地赎买而使农民拥有小块土地成为自耕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