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5)
2023(12821)
2022(10513)
2021(9906)
2020(7941)
2019(17942)
2018(17644)
2017(32790)
2016(18086)
2015(19747)
2014(19563)
2013(19134)
2012(17417)
2011(15925)
2010(16216)
2009(15512)
2008(15214)
2007(13852)
2006(12744)
2005(11546)
作者
(52291)
(44876)
(44020)
(41889)
(27524)
(21315)
(19639)
(17094)
(17029)
(15657)
(15271)
(14891)
(14345)
(14183)
(14106)
(13572)
(13050)
(12916)
(12901)
(12668)
(11179)
(11097)
(10820)
(10303)
(10162)
(9960)
(9948)
(9812)
(9043)
(8848)
学科
(70119)
经济(70018)
(55167)
(50428)
管理(48686)
(34426)
企业(34426)
农业(33609)
业经(23581)
(21944)
方法(21174)
中国(20381)
(18313)
数学(17894)
数学方法(17620)
(15902)
(15828)
地方(14479)
(13502)
(13221)
银行(13186)
(12688)
农业经济(12598)
体制(12110)
土地(11908)
(11876)
金融(11873)
(11374)
(11137)
贸易(11130)
机构
学院(252962)
大学(249490)
(101843)
经济(99571)
管理(92877)
研究(92617)
理学(78819)
理学院(77972)
管理学(76578)
管理学院(76151)
中国(72906)
(66299)
科学(56969)
(54221)
农业(51024)
(49171)
(47728)
业大(46125)
中心(43425)
研究所(42885)
(41500)
财经(36781)
北京(33751)
(33498)
(33380)
(33374)
(33152)
师范(33068)
(31960)
农业大学(31923)
基金
项目(168873)
科学(132164)
研究(125198)
基金(121072)
(107642)
国家(106601)
科学基金(89472)
社会(79315)
社会科(74614)
社会科学(74595)
(67329)
基金项目(63447)
(56632)
自然(56427)
教育(56363)
自然科(54996)
自然科学(54974)
自然科学基金(53994)
编号(51949)
资助(47498)
成果(42852)
重点(38692)
(37968)
(37499)
(36584)
课题(36568)
(36098)
(35387)
国家社会(33235)
创新(33128)
期刊
(126600)
经济(126600)
研究(76072)
(70446)
中国(64996)
农业(47533)
学报(44941)
科学(41510)
(37750)
大学(35072)
学学(33182)
管理(32699)
教育(30341)
(28436)
金融(28436)
业经(26161)
(22494)
技术(21853)
财经(18164)
问题(17201)
经济研究(16940)
(16110)
(15676)
农村(15663)
(15663)
农业经济(15264)
业大(13812)
世界(13615)
资源(12360)
科技(12108)
共检索到402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立达  史敦友  韩冬  周璇  王艳西  
研究目的:农村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系统联动改革以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历次重大的变革均是与农村户籍制度变革形成内生联动,而农村要素自由流动的管制程度决定了农村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联动改革的成效。研究结论:一是通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支撑农村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系统联动改革,通过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生产要素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二是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提出试点范围、权利认定、土地权限、必要条件和制度保障等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增阳  陈玉华  吴小艳  
自古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传统社会里,户籍和地籍是高度重叠、紧密相连、共生互动的。户籍是分配土地的依据,也是政府征收赋税和徭役的基础。当前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也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构建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户口变动的情况日益增多,比如农民流动导致的人户分离现象等等,从而使这些人与其原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力  
该文总结了新中国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整体性特征,进而借助"外部压力—(人口/土地)状态—制度响应"的理论模型,分别从"前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后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对建国以来的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各自演变的内在逻辑线索进行了解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户籍制度改革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获得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及保持和增强社会流动性的关键之举。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推进这个领域的改革,能够创造真金白银、立竿见影的改革红利,相应地,改革的延误也有着显著的机会成本和实际损失。本文着眼于从供需两侧揭示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创造的巨大收益,同时警示改革的延迟可能导致不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逆刘易斯过程”,以及不利于生产率提高的“逆库兹涅茨过程”。在做出中国社会流动性趋于减弱的判断之后,本文阐释了户籍制度改革如何有效促进社会流动,进而提高人口的生育意愿。本文也探讨了推进这项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的改革激励不相容问题,并就拆除这一激励障碍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覃琳  李陶  杨皋伶  邱凌  
农村土地的处置与利用是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直接影响着户改工作的效果。目前,农村土地的处置与利用存在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收益归属界定不清,农房交易及农房置换等相关配套政策缺乏,夹心房、连体房等暂不能复垦的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处置利用困难,承包地和林地的流转市场及政策环境尚不成熟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需构建农村土地处置利用常态化机制、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档案信息管理、落实监管措施等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一南  
户籍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表现为其人口迁移限制和城市福利分配歧视这两大特殊职能的相互对立运动,二者对立运动的形式又内生于工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起人口自由有序迁移与城市福利非歧视性分配的制度组合,以适应工业化进程发展到结构调整阶段时扩大内需的客观需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在于通过缩小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避免在自由迁移条件下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只有在农村转移人口有序迁移的条件下,城市内部基于户籍的福利分配歧视才有可能消除,进而才能实现农民市民化所带来的内需增长红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霄  鲍家伟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民土地使用权退出的体制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立足于国内外土地银行实践和重庆相关制度条件,建立农村土地银行,有助于破解重庆农村土地使用权退出实践中的深层次难题。基于对重庆构建农村土地银行运作的思路、内容和机制的认识,其结论是:"农民保留权益退地"、"土地权益资产流转"和"财政、金融保障"是实现以土地银行为突破口,引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化协同发展的三大核心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振军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一直备受关注,在新农村建设中更是千夫所指。正是基于对户籍制度过去作用的认识,人们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户籍改革寄予厚望。但由于历史惯性以及户籍制度与农地制度的复杂关系,决定了户籍改革的作用是有限的,激进改革甚至可能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或战略重点应当放在城市发展和农地改革上。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朝春  辜秋琴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变迁体现了从重视土地分配公平到注重土地利用效率的转向,是土地的政治、社保和经济功能互动调试的制度表达。未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将在“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朝着弱化非经济功能和强化经济功能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要落实集体所有权,逐步剥离承包地社会保障功能,健全承包地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不断创新农地经营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媛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户籍制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引起了理论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是渐进式的制度变迁过程,政府、农村居民和既得利益集团的行为和相互作用是主要影响因素,并具有路径依赖特征,阻碍了改革向纵深进行。本文分析了这些特征以及由自我强化机制导致的制度锁定,探讨如何进行制度创新,超越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中的路径依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惯超  
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取消户籍制度,即城乡居民身份区别的消失。土地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户籍改革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两个关键点。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是我国下一阶段社会改革三位一体的组成部分,三者应协调配套进行。逐步实现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化配置,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从而形成全国统一的土地要素大市场和人力资源要素大市场,这是户籍制度改革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立芳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形成、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维持了城乡社会稳定等。但户籍制度带来农民被边缘化,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违背了公民迁徙自由等基本权利、农民身份遭歧视、削弱了农民的进城积累、抑制了农民需求条件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成为农民市民化之必须,改革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相应的配套服务的展开、城市和谐共生和完善法律制度等相关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虹  
“农转非”是指公民的户籍管理类别由农村户籍转为城镇户籍。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 ,获得“农转非”的身份对于公民来说 ,能够享受到不同于农民的特殊待遇。比如 ,可获得教育、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住房等方面的优惠和实惠 ,享受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而在现实中 ,“农转非”仅仅指因“征地”而转为居民的这部分人。由于城乡差别太大 ,“农转非”要真正成为“居民”还要经历一定的过程 ,在文化素质、就业技能、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方面 ,“农转非”这个群体从整体上还难以与城市居民进行平等竞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义勇  
人类社会的产业文明,经历了四个阶段:即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又称小农文明或小农经济)、工业文明及后工业文明。我国虽然是最早进入小农文明的国家之一,可是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的漫长历史却落后于欧美国家,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由农业文明转为工业文明已几百年,短的也有百余年了,而我国还处于十二亿人口中十亿人口种田的小农文明发展阶段,如何走出小农文明牵涉到的问题很多,本文择一改革中的户籍制题目论述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国胜  陈瑛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是经济利益而非公平、公正在起主导作用,因此着眼于权利配置与利益分配的新政治经济学更适合指导其改革。从演化逻辑来看,户籍制度改革是政治经济系统的需求驱动并带有利益协调的特征,改革进展是经济主体之间的博弈结果。在利益分化的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经济主体的利益需求具有异质性特征,其行为博弈不存在"帕累托的最优解"。因此,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就需要以公平、正义的逻辑来重组户口背后的利益格局与权利配置,具体包括:以权利配置、利益重组为价值取向,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内容,以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的户籍为重点对象,以合理引导区域之间与城市之间的差异化利益、取消历史累积的不合理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