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7)
2023(13290)
2022(11309)
2021(10611)
2020(8964)
2019(20798)
2018(20763)
2017(39085)
2016(21805)
2015(24553)
2014(24794)
2013(24451)
2012(22785)
2011(20726)
2010(21133)
2009(20141)
2008(20668)
2007(18897)
2006(16930)
2005(15370)
作者
(63802)
(54291)
(53862)
(51473)
(34013)
(26052)
(24493)
(21086)
(20448)
(19272)
(18496)
(18242)
(17246)
(17167)
(17086)
(16604)
(16553)
(15773)
(15743)
(15539)
(13672)
(13616)
(13217)
(12368)
(12282)
(12279)
(12171)
(11989)
(11083)
(10949)
学科
(92388)
经济(92270)
(66206)
管理(61051)
(51233)
(45272)
企业(45272)
方法(35770)
农业(33839)
数学(31262)
数学方法(30827)
业经(25841)
(24942)
(24752)
中国(23930)
(19318)
地方(18494)
(17746)
(15945)
贸易(15938)
(15530)
(15477)
银行(15441)
(14738)
(14599)
(14287)
金融(14283)
(13759)
财务(13712)
体制(13681)
机构
学院(315932)
大学(313690)
(128820)
经济(125913)
管理(116936)
研究(109447)
理学(99711)
理学院(98561)
管理学(96678)
管理学院(96086)
中国(86061)
(72881)
科学(67687)
(67118)
(62279)
(57108)
农业(56267)
业大(53030)
中心(51810)
研究所(51141)
(51099)
财经(47406)
(42785)
(42340)
北京(42014)
师范(41914)
(39614)
经济学(38605)
(38539)
(37678)
基金
项目(202445)
科学(157719)
研究(149519)
基金(144565)
(126295)
国家(125097)
科学基金(105716)
社会(93920)
社会科(88501)
社会科学(88470)
(81053)
基金项目(76713)
教育(68641)
(67061)
自然(66786)
自然科(65150)
自然科学(65129)
自然科学基金(63956)
编号(62477)
资助(58238)
成果(51870)
重点(45786)
(45326)
(44281)
课题(43400)
(41530)
(41179)
创新(38936)
(38846)
国家社会(38622)
期刊
(154726)
经济(154726)
研究(93926)
(74895)
中国(73462)
学报(52773)
农业(50434)
(50018)
科学(48324)
大学(40730)
管理(40320)
学学(38515)
教育(36262)
(33206)
金融(33206)
业经(29967)
技术(27686)
(24626)
财经(23880)
经济研究(21624)
问题(21431)
(20538)
(18890)
农村(16192)
(16192)
世界(16000)
技术经济(15709)
农业经济(15566)
资源(14805)
(14616)
共检索到491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邱蓉  徐坡岭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集体合作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种土地制度下各主体的产权变化,提出产权闭合的概念,从阶层和利益的角度研究土地流转过程中阶层群体及其产权状态,探究土地流转的约束条件。文章认为,在土地流转条件下,土地产权主体发生裂变,各主体的利益和产权状态变化直接决定土地流转的范围、规模和制度走向。要推进土地流转,获取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必须充分重视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并进行合理的剥离和替代,实现农民产权闭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琴  冯登艳  彭扶民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 3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 ,都使得农民对土地产权具有不完整性 ,甚至完全被剥夺。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就是要让农民拥有土地的完全产权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天宝  许惠渊  庞守林  
改革开放20多年来, 地方政府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创新主体。在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三种模式即“两田制”、“增人不增地, 减人不减地”以及“土地股份合作制”中, 地方政府具有及时发现制度创新需求、有效配置资源、降低制度变革成本的优势, 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在今后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中, 完善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成为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天宝  许惠渊  庞守林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地方政府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创新主体。对地方政府在制度变革中的行为分析表明 ,地方政府具有及时发现制度创新需求、有效配置资源、降低制度变革成本的优势 ,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在今后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中 ,完善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将成为关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正式规则和实施特征两方面存在模糊性,正式规则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政府的有意性模糊和两种形式的产权公共域,实施特征的模糊性则表现在渐进式实施和选择性实施两个方面。已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由模糊到清晰的逻辑,主要沿着不断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和逐步增强地权稳定性两条主线逐步展开。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仍然需要坚持产权逐步清晰化路径,以土地确权为基础,以"三权分置"为原则,合理细分土地产权;以土地财产权实现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切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振坡  梅林  詹卉  
本文通过分析产权理论的演进,构建了产权、市场及其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之进行了实证辩析,指出产权与市场均为经济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且二者往往根据具体环境不同表现出时间差异性或相互协调性。经过研究发现,对于目前我国农地而言,应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工作,而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则要加快推进基于公平与效率的流转收益分配机制设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泽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几经变迁,并由此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经历了兴衰更替的发展历程。目前土地制度又处于新的变革期,制度变革的重要影响不容忽视,在产权视角下研究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程、动因、趋势,了解与农地相关的经济现象及运行的原因,对释放农地价值,推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正式规则和实施特征两方面存在模糊性,正式规则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政府的有意性模糊和两种形式的产权公共域,实施特征的模糊性则表现在渐进式实施和选择性实施两个方面。已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由模糊到清晰的逻辑,主要沿着不断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和逐步增强地权稳定性两条主线逐步展开。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仍然需要坚持产权逐步清晰化路径,以土地确权为基础,以"三权分置"为原则,合理细分土地产权;以土地财产权实现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切入点,逐步提高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强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滕卫双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实践中的困境,尝试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邵彦敏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土地制度的深刻变革,变革的核心是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这种制度变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帕累托改进的性质,但在某些方面还有待于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思路:以现行产权制度为基础,通过修订和完善,不断发挥现行产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汪东升  
斯托雷平试图通过土地改革打破俄罗斯农民村社的传统生产方式,最终功亏一篑;前苏联末期进行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改革,同样没有成功;之后俄罗斯进行了土地私有化改革,效果却是不尽如人意。而有着相似改革背景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是因为两国的国情不同,但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的土地改革不具有内生性的动力,是靠行政手段从外部推动的;而中国的改革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中俄两国改革的路径不同,但目的都是建立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农业经济与法律制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辉煌  郑永年  
新型城镇化要求"以人为核心",切实维护各方主体的权益。从整体上讲,集体土地制度能够更好地保护失地农民、远郊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利益。土地私有化不仅无益于农民的团结反而使农民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从而丧失与地方政府和资本谈判的能力;在遭遇天灾人祸时,农民更容易将土地一卖了之,失去土地使大批农民几乎是永远地背井离乡,向大城市集聚,导致多种多样的"城市病"。另外,在当前法治不健全的背景下,尤其是地方政府存在强烈的土地财政需求和工商资本对于寻求新的投资市场的迫切愿望,贸然推动大规模的农地国有化,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政府与资本联合圈地从而造成农民失地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私有化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淑梅  纪流河  
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及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永林  
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二次分离的制度、管理体制及其基本特征,研究了农村土地问题的实质,对长期存在的农村土地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了长期难以解决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了基本观点和基本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