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7)
- 2023(11838)
- 2022(9910)
- 2021(9260)
- 2020(7830)
- 2019(17526)
- 2018(17371)
- 2017(33460)
- 2016(18674)
- 2015(21124)
- 2014(20985)
- 2013(21031)
- 2012(19730)
- 2011(17908)
- 2010(18279)
- 2009(17493)
- 2008(17590)
- 2007(16207)
- 2006(14557)
- 2005(13256)
- 学科
- 济(83600)
- 经济(83466)
- 业(62437)
- 管理(55289)
- 农(50430)
- 企(41131)
- 企业(41131)
- 方法(34323)
- 农业(33548)
- 数学(30551)
- 数学方法(30205)
- 财(23623)
- 业经(23343)
- 制(22132)
- 中国(21022)
- 学(16008)
- 地方(15758)
- 体(15417)
- 银(14161)
- 银行(14144)
- 贸(13857)
- 贸易(13845)
- 务(13662)
- 财务(13627)
- 财务管理(13585)
- 易(13511)
- 行(13434)
- 发(13124)
- 企业财务(13009)
- 融(12961)
- 机构
- 学院(270706)
- 大学(269638)
- 济(114224)
- 经济(111789)
- 管理(102804)
- 研究(90087)
- 理学(87945)
- 理学院(87012)
- 管理学(85566)
- 管理学院(85073)
- 中国(74314)
- 农(63395)
- 财(56659)
- 京(56371)
- 科学(52908)
- 农业(48385)
- 所(45335)
- 业大(44933)
- 中心(44398)
- 江(44141)
- 财经(43507)
- 研究所(40123)
- 经(39453)
- 经济学(34910)
- 北京(34791)
- 范(34194)
- 州(34093)
- 师范(33836)
- 省(32043)
- 财经大学(31747)
- 基金
- 项目(173603)
- 科学(137872)
- 研究(128586)
- 基金(128512)
- 家(110995)
- 国家(109943)
- 科学基金(94815)
- 社会(84139)
- 社会科(79451)
- 社会科学(79432)
- 省(67877)
- 基金项目(67574)
- 自然(59674)
- 教育(58690)
- 自然科(58270)
- 自然科学(58260)
- 自然科学基金(57267)
- 划(56026)
- 资助(52179)
- 编号(52063)
- 成果(43422)
- 部(40069)
- 重点(38518)
- 制(37617)
- 发(36964)
- 课题(35935)
- 创(35556)
- 国家社会(35331)
- 农(34700)
- 教育部(34364)
- 期刊
- 济(136312)
- 经济(136312)
- 研究(81916)
- 农(67610)
- 中国(63635)
- 财(45412)
- 农业(45304)
- 学报(44199)
- 科学(41006)
- 管理(35672)
- 大学(35172)
- 融(34088)
- 金融(34088)
- 学学(33336)
- 教育(27291)
- 业经(26965)
- 财经(22863)
- 技术(21909)
- 业(21167)
- 经(19486)
- 问题(19365)
- 经济研究(18515)
- 版(16453)
- 农村(15833)
- 村(15833)
- 农业经济(15283)
- 世界(14554)
- 技术经济(13442)
- 经济问题(13151)
- 贸(13103)
共检索到426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克强 刘红梅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 ,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 ,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对社会主义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形成了农民集体所有制 ;改革开放以来 ,建立了家庭承包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土地市场是新时期土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上述过程中 ,从总体上讲 ,党的政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但在探索中也出现过结果与理想不符合的现象。在总结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基础上 ,就新时期土地制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鸥一
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 ,市场经济是法律规制经济 ,只有用法律规制市场经济 ,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才能形成与发展 ,人民群众才能在市场公平交易中获得商品供应与服务提供利益的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需要加强市场规制 ,以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做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韩建飞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钢 王丽娟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充分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重大决策 ,西部大开发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加快西部大开发 ,代表并实现西部人民的根本利益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力发展的潜能 ;调整产业结构 ,大规模推进山川秀美工程 ;把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第一经济增长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研究目的:确定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各利益主体效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函数关系。研究方法:以中国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效用为被解释变量(Yi),而其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Xij),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确定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中央政府效用与中央政府收益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地方政府效用与地方政府收益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农村基层组织效用与地方政府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而农民效用与农民收益和农民保障程度显著相关。研究结论: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利益主体效用都与农民满意度有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充分保障农民利益才是合乎历史...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课题组
土地制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对土地的投入热情,进而对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依据我国相关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制度对粮食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粮食增产也发挥了积极贡献。课题组在陕西省开展调研发现:土地流转制度为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农户增加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陕西省在实行土地流转制度之后,农业劳动力投入产出比和粮食单产都显著提高。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加快推进土地确权,支...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支持向量机 SVM 粮食生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孔泾源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艰难跋涉。其间不乏土地产出的戏剧性增长为世瞩目。同时也曾因农业徘徊而引起人们的迷惘、忧虑和关注。这场经验和教训都极为丰富的历史性变革,不仅以其变动不居的制度形态张扬着中华民族尤其是农民大众的创造精神,而且以制度变迁的特殊约束条件和历史轨迹启迪着人们的理论思考。本文试图对我国当代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类型及约束条件作出实证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仁泉 陈平
以农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为绩效标准,对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农村产量变化的绩效实证计量,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这时期财产权清晰、经营自由的农村土地制度绩效明显趋好,反之则趋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毕国华 杨庆媛 张晶渝 程小于
研究目的: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探讨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变迁分为两条主线: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土地功能拓展与价值显化。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并显化土地功能与价值,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现实矛盾的两条基本途径。研究结论:针对当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1)强化土地权能,让乡村成为土地多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2)围绕乡村自然资本加速增值提升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让乡村成为自然资本增值最快的地方;(3)以土地制度改革作为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优化乡村"三生"空间功能格局,让乡村成为回得去的乐园。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汪先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先后制定了以保护耕作者权利为主题的《农地法》、以农地开发整理为主旨的《土地改良法》、以农地用途划分为中心的《关于农业振兴地域的法律》和以促进农业综合发展为主导的《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等一系列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这些制度不仅促使了日本农地高效利用和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对战后日本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顺利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日本的做法对中国今后的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就是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使用和保护的法律制度,重视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日本 农村土地制度 变迁 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秀清 尉京红
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土地制度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长期、动态的观点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效率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应当与环境相适应的原则。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制度变迁 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逢伯
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政府、企业、农民等主体对土地有了新的诉求,农村土地制度非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地的要素功能和保障功能的矛盾造成的。根据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趋势,今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方向是进一步明晰产权和建立高效、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最终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农村土地制度。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非均衡 制度变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丰雷 蒋妍 叶剑平 朱可亮
土地调整是中国农地制度的重要特征,中央"不得调地"政策是否得到农民支持是影响其实施效果的一个关键。本文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1999~2010年5次17省份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农户态度的时序变化、地区差异及决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尽管农民对中央"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是复杂的,但是明确表示"支持"的比例显著高于"反对"的比例。面对土地调整和中央"不得调地"政策,农户同时具有公平和效率两方面的考量,并表现出明显的"学习效应"。人均GDP提高和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会降低农户对土地社保功能的依赖,从而提高农户对中央政策的支持率;进行过土地或副业投资的农户更倾向于支持中央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窦祥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年来,皖西北太和县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剧烈且有意义的变化,其中既有革命的辉煌,也有改革的曲折,对太和县农村社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太和县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得出农民与土地产权有效结合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生产最具效率,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近期可以考虑维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现状,通过强化农民土地产权而"淡化"农民集体所有权,进而使农村土地趋于成为农民个人的真正财产这一改革建议。
关键词:
产权 农村土地制度 实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