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7)
2023(10784)
2022(9212)
2021(8674)
2020(7346)
2019(16834)
2018(16899)
2017(31918)
2016(17942)
2015(20511)
2014(21201)
2013(20846)
2012(19663)
2011(17942)
2010(18435)
2009(17146)
2008(17375)
2007(16309)
2006(14290)
2005(12842)
作者
(54189)
(45987)
(45418)
(43509)
(28562)
(22095)
(20869)
(18051)
(17190)
(16485)
(15635)
(15429)
(14644)
(14333)
(14312)
(14307)
(14088)
(13251)
(13217)
(13192)
(11545)
(11543)
(11207)
(10611)
(10561)
(10324)
(10258)
(10121)
(9604)
(9399)
学科
(76212)
经济(76133)
(50870)
(50536)
管理(43421)
农业(33384)
(29455)
企业(29455)
方法(28546)
数学(24985)
数学方法(24737)
业经(21109)
中国(20020)
(17893)
(17587)
(17269)
地方(16870)
(13027)
贸易(13022)
(12961)
(12708)
(12641)
农业经济(12559)
(12207)
银行(12171)
土地(12004)
理论(11686)
(11617)
(11411)
金融(11403)
机构
学院(262604)
大学(256428)
(102069)
经济(99537)
管理(94296)
研究(89858)
理学(79645)
理学院(78726)
管理学(77187)
管理学院(76729)
中国(71487)
(68678)
科学(57641)
(55670)
农业(53033)
(47876)
业大(47706)
(47320)
(43935)
中心(43695)
研究所(42982)
财经(36341)
(35590)
师范(35193)
北京(34692)
(34311)
(33127)
农业大学(32968)
(32655)
(31353)
基金
项目(166054)
科学(126948)
研究(124146)
基金(115017)
(100544)
国家(99548)
科学基金(82633)
社会(74690)
社会科(70026)
社会科学(70002)
(68443)
基金项目(61238)
教育(56628)
(55993)
编号(54800)
自然(51919)
自然科(50529)
自然科学(50512)
自然科学基金(49566)
资助(46476)
成果(44958)
课题(37879)
重点(37375)
(37237)
(37005)
(36265)
(33664)
(31947)
科研(31558)
创新(31473)
期刊
(125608)
经济(125608)
研究(74689)
(71852)
中国(62531)
农业(48361)
学报(46430)
科学(40850)
(37773)
大学(34813)
学学(32912)
教育(31734)
管理(28634)
业经(27478)
(27282)
金融(27282)
技术(23691)
(23201)
问题(17998)
财经(17524)
(17059)
经济研究(16981)
农村(15566)
(15566)
农业经济(15320)
(15036)
资源(13347)
业大(13262)
世界(13248)
图书(12967)
共检索到407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鹤群  
以“个人本位”法权构造的民法规则适用于以“团体本位”法权构造的“农户”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其集中体现为农地信托流转委托人主体混同以及“多重代理”关系下“行政公权力”的深度介入,导致行政垄断,不仅阻碍了农地承包经营权主体自由意思的真实表达,而且增强了信托法律关系的不稳定性。因此,为构建主体明晰、监管适度和流转顺畅的农地信托流转法律制度,必须以农地确权为前提,明晰农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主体,并赋予其适格的委托人主体法律地位,破解“多重代理”模式的法律困境;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为基础,构建农地信托流转的适格监督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鹤群  
以"个人本位"法权构造的民法规则适用于以"团体本位"法权构造的"农户"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其集中体现为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委托人主体混同及"多重代理"关系下"行政公权力"的深度介入,导致行政垄断,不仅阻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自由意思的真实表达,而且增强了信托法律关系的不稳定性。对此,为构建主体明晰、监管适度和流转顺畅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法律制度,必须以农村土地确权为前提,明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主体,并赋予其适格的委托人主体法律地位,破解"多重代理"模式的法律困境;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为基础,构建农村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露  
农村土地的信托保护模式,以农村土地的信托保护模式为基础进行设计,从而在农村的土地保护中,使农村的微观经济主体成为最大程度上的直接受益者,这样才能引导农村的微观经济主体处于自身的利益和效用最大化,参与到农村土地的利用和保护决策中,让农村土地经营者积极参与和政府实行政策性的土地保护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农村土地保护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邱峰  
土地流转信托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次新尝试,对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三农"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意义。继中信信托拉开商业信托公司参与土地流转的序幕后,土地流转信托不断掀起热潮,在破解农村土地流转诸多难题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其深刻的内在矛盾,其中涉及到盈利、风险、法律等诸多问题。土地流转信托虽好,但相应政策措施必须跟进,以保证这一模式持续良性推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颖聪  张文秀  
我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实现了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全部或部分分离的制度安排,构成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机制。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根源、特点和相关问题的分析,对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探索。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旭  
国际托收中委托人可否向代收行直接主张权利已存通说,但随着司法实践抛弃通说,现已形成"复代理说"、"间接代理说"两种新学说。然而基于英美判例的先前通说只是建立在英美次代理理论,并没有注意到英美的复代理理论以及司法实践均支持委托人可向代收行直接主张权利。我国的"复代理说"、"间接代理说"两种新学说均不符合代理人对外必须为法律行为的特征,并不足取。现行法下宜类推适用《民法通则》关于复代理的规定。借鉴法国民法、瑞士债法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规定,在立法中赋予委托人对转受托人的直接请求权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明国  
农村土地流转信托作为一项创新性的产权制度安排,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仍面临着配套政策体系不健全、规模效益不稳健以及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配套体系,加快建设农地流转信托二级市场,谋划构建"三位一体"的政策实施框架,尽快形成"三农问题"与"信托产业"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昂  
本文阐述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内涵及其特点,从农村土地流转信托业务的信托当事人风险、系统性风险及非系统性风险等角度揭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风险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给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信托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型农村土地使用权信托市场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托服务平台的功能等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制度改革的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萍  
在全面服务于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系的总目标之下,构建土地信托银行,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充当土地资产的"看护人",转变土地为"可携带资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本文基于国内外土地银行的实践,解析了国外土地银行的特点与启示,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土地银行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土地信托银行的可能。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土地信托银行的体系,阐明了发展目标、市场定位和资本设计,同时搭建了土地信托银行的运行模式,设计了土地信托银行的管理逻辑、资金来源和盈利模式,从而发挥信托和银行的优势,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探寻一条有效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管延芳  
"以信为基础,以托为手段",将农村土地与信托结合,利用土地流转信托产品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金融支持农村新型城镇化与改革发展的新有效途径。以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实践框架为依托,分析多层次的价格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从生产成本、农业补贴、土地流转价格机制、土地经营风险等4个方面阐释其价格困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埃里克·奥茨   戴彪  
本文旨在从法律的角度重新审视公司的相关经济理论。作者创造了委托人滥用(Sharking)一词,相对应代理人偷懒Shirking,以此提出了一种关于厂商的法律理论的新概念,作者认为法律理论在对公司进行精确的描述和定义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特别指出了许多企业相关经济理论的不足,它们都未能充分认识到企业中代理授权、权力及等级关系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晓芹  
土地信托流转模式产生的背景现实背景。近年来,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极大地推进了农业集约化、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也为培育和壮大各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农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创造了条件。但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一些种地大户从承包户那里承租的农地无法抵押,资金不足且又没有金融杠杆支持,致使其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效率低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方  沈菲  陶启智  
土地问题从来都是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土地流转所带来的规模经营等优势,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效率和农村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和范围的逐步扩大以及流转速度的提高,土地流转模式也由单一、传统的自发流转模式向多样化、创新化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几种主要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及当前比较热门的一种创新流转模式——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对比,研究我国土地流转模式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农民利益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本文通过对"中信——安徽宿州"项目和"北京——江苏无锡"项目两种截然不同的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分析,阐述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创新形式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方  沈菲  陶启智  
土地问题从来都是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土地流转所带来的规模经营等优势,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效率和农村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和范围的逐步扩大以及流转速度的提高,土地流转模式也由单一、传统的自发流转模式向多样化、创新化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几种主要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及当前比较热门的一种创新流转模式——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对比,研究我国土地流转模式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农民利益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本文通过对"中信——安徽宿州"项目和"北京——江苏无锡"项目两种截然不同的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常冬勤  蒲玥成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现状分为法律政策层面与实践层面两个方面:法律政策上没有对农村土地流转信托运行产生直接阻碍;土地信托流转不断增多,但是实施范围及使用的有局限;实行土地流转的农村地区具有特殊性。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法律制度、土地流转风险较高、投资吸引力差等问题。据此,笔者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