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0)
- 2023(13539)
- 2022(11475)
- 2021(10427)
- 2020(8866)
- 2019(20272)
- 2018(19883)
- 2017(38624)
- 2016(20889)
- 2015(23718)
- 2014(23797)
- 2013(23895)
- 2012(22498)
- 2011(20761)
- 2010(21142)
- 2009(20164)
- 2008(20059)
- 2007(18388)
- 2006(16624)
- 2005(15163)
- 学科
- 济(111675)
- 经济(111559)
- 业(64538)
- 管理(59964)
- 农(51075)
- 企(42891)
- 企业(42891)
- 方法(38274)
- 数学(34006)
- 农业(33776)
- 数学方法(33728)
- 业经(26522)
- 地方(25209)
- 财(25024)
- 中国(24738)
- 制(22974)
- 学(21055)
- 体(16742)
- 贸(16157)
- 贸易(16151)
- 易(15652)
- 发(15528)
- 银(15140)
- 银行(15112)
- 环境(14749)
- 融(14707)
- 金融(14703)
- 行(14464)
- 务(14009)
- 财务(13974)
- 机构
- 学院(315253)
- 大学(312052)
- 济(142669)
- 经济(139862)
- 管理(118228)
- 研究(110635)
- 理学(100929)
- 理学院(99836)
- 管理学(98311)
- 管理学院(97743)
- 中国(86639)
- 农(69015)
- 科学(65214)
- 京(65113)
- 财(64831)
- 所(56993)
- 农业(53017)
- 中心(51680)
- 研究所(51048)
- 财经(50415)
- 业大(50309)
- 江(49888)
- 经(45459)
- 经济学(44321)
- 北京(40754)
- 经济学院(39698)
- 范(39575)
- 师范(39238)
- 院(38507)
- 州(38261)
- 基金
- 项目(200557)
- 科学(157727)
- 研究(148641)
- 基金(145780)
- 家(126189)
- 国家(125073)
- 科学基金(106449)
- 社会(97187)
- 社会科(91811)
- 社会科学(91781)
- 省(79109)
- 基金项目(77485)
- 教育(66074)
- 自然(65701)
- 划(65055)
- 自然科(64050)
- 自然科学(64029)
- 自然科学基金(62909)
- 编号(60755)
- 资助(58416)
- 成果(49532)
- 部(45386)
- 发(45115)
- 重点(45087)
- 制(41518)
- 课题(41508)
- 创(41045)
- 国家社会(40581)
- 创新(38568)
- 教育部(38501)
- 期刊
- 济(172364)
- 经济(172364)
- 研究(95422)
- 农(71258)
- 中国(67244)
- 财(51266)
- 学报(48430)
- 农业(47807)
- 科学(46129)
- 管理(40423)
- 大学(37667)
- 学学(36157)
- 融(33731)
- 金融(33731)
- 业经(30943)
- 技术(26342)
- 财经(26032)
- 经济研究(25769)
- 教育(25441)
- 问题(23513)
- 业(22876)
- 经(22449)
- 世界(18088)
- 技术经济(17362)
- 版(17271)
- 农村(16241)
- 村(16241)
- 经济问题(15984)
- 农业经济(15681)
- 贸(15665)
共检索到488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中亮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热点问题之一 ,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之上 ,认为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具有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征 ,并结合我国的农村的实际情况 ,着重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制度变迁 流转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燕纯 韩书成 李丹 熊建华
[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梳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过程,并对"三权"各自的权能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集体所有权主体缺失、土地承包权权能混乱、土地经营权性质不清等问题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对农村土地试行"三权分置"后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各自权能进行划分和界定,理顺三者关系。[结果](1)"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集体所有权被赋予更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能;(2)"三权分置"过程中承包地流转路径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海钦
通过对农户层面、农地经营权层面和乡村政权行为层面关于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学理论分析,我们得出农地经营的收益、成本、产权界定以及乡村政权行为等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将产生不同作用的结论,这对加快农村新一轮土地改革,加速农地规模经营,快速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敏
土地流转能否有序、规范的进行,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明晰农地产权、完善农地流转制度等对策,以期能促进农村土地良性流转,进而推动农村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农村土地流转 产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瑞雪 陈银蓉
[期刊] 改革
[作者]
祝志勇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旨在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关系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潜在利润是否能转化为现实 ,是由目前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社会主体力量的结构 (政府、农民 )共同决定的。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流转制度 政治经济学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泮天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禁止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但现实中却广泛存在各种表现形式的隐形流转。该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宅基地使用权隐形流转的制度成因,包括潜在利润的驱使、现行宅基地制度的非均衡状态以及缺乏强制性制度变迁等。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隐形流转 制度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有真 王继权
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 ,贯彻“三性”原则 ;有利于改善合约关系 ,降低交易费用 ;有利于控制“内部人控制” ,优化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新华 马璐璐 张金明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从绩效优化的角度探讨集体建设用地的最适产权安排。研究发现:"共同共有"无法解决产权主体"虚化"、"委托代理"以及产权的非排他性等问题,因此绩效低下;另一方面,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土地配置低效以及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也制约着"共有私用"绩效的优化。而"按份共有"的产权模式具有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合理、风险规避以及交易费用低等优势,是集体建设用地的最适产权安排模式。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产权安排 制度经济学 共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霄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既是交易的场所 ,又是交易形成的经济关系 ,其市场规则作为一种制度性服务 ,是由基层政府提供和维护的公共物品。政府的重要任务是要帮助市场机制趋于完善 ,而不应该以市场发育不全为借口来随意扩大政府干预市场的权利范围。本文通过运用博弈论的知识对土地流转市场中政府干预市场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从中总结出了政府对市场不正当干预的要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博弈 土地使用权 政府干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炎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需要加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但另一方面现有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又不能轻易动摇。借助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需要以国家的力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为前提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法经济学 家庭承包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远风
农村空心化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土地闲置、产业空洞等农村凋敝的经济社会现象,其本质是农村经济机会的缺乏。土地权利配置不当是导致农村经济机会缺乏的核心原因。治理农村空心化就是要增加农村经济机会,改变生产要素单向度向城市流动的格局,遏制农村的全面衰退,恢复或增强农村经济社会活力。由于土地具有位置的固定性,农村土地充分有效的利用能留住甚至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因此,治理农村空心化应从激活附着在土地上的经济机会入手,调整和完善各类土地权利,为农村土地的充分有效使用开创制度条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信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祁敬之
"三农"问题是中国当前发展阶段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好农村经济,资金十分关键。目前除了国家投资,还需要农民自己投资,农民通过向各类金融机构借款实现间接融资,是农业投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农民贷款由于缺乏优质的担保物,农业中长期信贷投入不足问题一直十分突出,"融资难"成为制约农业发展、阻碍农民致富的重大问题。试以农村金融改革为背景,以多地积极探索、实践为基础,从新制度经济的角度探究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破除制约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中各种障碍的有效方法,以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婷 安德宁 颜华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农村金融制度的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不足与农民资金需求的增长形成矛盾,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弥补了农村金融制度的不足,通过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演进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不同于以往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同时会提高社员福利,但是在演进过程中运作不规范,发展缓慢。
关键词:
农村资金互助社 制度变迁 制度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