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6)
- 2023(11641)
- 2022(10056)
- 2021(9626)
- 2020(7975)
- 2019(18696)
- 2018(18817)
- 2017(35991)
- 2016(20129)
- 2015(22538)
- 2014(23067)
- 2013(22565)
- 2012(21181)
- 2011(19412)
- 2010(20000)
- 2009(18785)
- 2008(19229)
- 2007(17666)
- 2006(15933)
- 2005(14330)
- 学科
- 济(86117)
- 经济(86031)
- 业(58890)
- 管理(52225)
- 农(51222)
- 企(37514)
- 企业(37514)
- 农业(33731)
- 方法(31116)
- 数学(27556)
- 数学方法(27224)
- 业经(23142)
- 中国(22599)
- 财(21786)
- 制(21363)
- 地方(18410)
- 学(16891)
- 贸(15657)
- 贸易(15651)
- 易(15246)
- 策(14872)
- 体(14716)
- 银(14304)
- 银行(14280)
- 发(13862)
- 行(13662)
- 融(12713)
- 金融(12711)
- 农业经济(12584)
- 理论(12040)
- 机构
- 学院(287340)
- 大学(280807)
- 济(119561)
- 经济(116798)
- 管理(107157)
- 研究(99693)
- 理学(90278)
- 理学院(89285)
- 管理学(87761)
- 管理学院(87212)
- 中国(79649)
- 农(65991)
- 京(59906)
- 科学(59860)
- 财(57866)
- 所(51914)
- 农业(50504)
- 江(48262)
- 中心(47755)
- 业大(46599)
- 研究所(46194)
- 财经(43415)
- 经(39138)
- 范(38917)
- 师范(38594)
- 北京(37907)
- 州(37413)
- 经济学(35337)
- 院(34874)
- 省(34812)
- 基金
- 项目(176807)
- 科学(137358)
- 研究(135669)
- 基金(124203)
- 家(106821)
- 国家(105737)
- 科学基金(89310)
- 社会(83386)
- 社会科(78502)
- 社会科学(78476)
- 省(71496)
- 基金项目(65293)
- 教育(62129)
- 编号(59284)
- 划(58619)
- 自然(55085)
- 自然科(53620)
- 自然科学(53602)
- 自然科学基金(52622)
- 资助(50582)
- 成果(49529)
- 课题(41001)
- 发(39981)
- 重点(39658)
- 部(39560)
- 创(36230)
- 农(36053)
- 性(35778)
- 创新(33845)
- 制(33624)
- 期刊
- 济(147073)
- 经济(147073)
- 研究(88745)
- 农(68758)
- 中国(67133)
- 农业(46130)
- 财(45355)
- 学报(42697)
- 科学(40539)
- 教育(35724)
- 管理(35032)
- 融(33571)
- 金融(33571)
- 大学(33048)
- 学学(30939)
- 业经(29716)
- 技术(25706)
- 业(22151)
- 财经(21157)
- 经济研究(20894)
- 问题(20386)
- 经(18225)
- 农村(16288)
- 村(16288)
- 版(16273)
- 农业经济(15661)
- 世界(14908)
- 技术经济(14427)
- 经济问题(14201)
- 贸(14140)
共检索到454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海波
阐述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农地产权的概念以及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指出了我国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的物权性未能充分体现等,对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出建议,对于土地能否抵押提出了新的观点。
关键词:
农村 土地产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学成 史建民 靳相木 薛兴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建设的理论探索和政策设想杨学成史建民靳相木薛兴利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通过农业合作化建立起来的,经历了人民公社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变迁以后,这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农村土地制度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中...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闵桂林 祝爱武
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所有权主体虚置,使用权缺乏自主性、稳定性,收益权被分割,缺乏独享性,转让权不自由,由此引发了困扰"三农"的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多元化,即国家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农民土地实际所有权即农村土地私有、农村公共领地的集体所有权。而要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多元化改革,则必须在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同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使法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协调,建立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或机制。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 改革方向 多元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进
我国的农村改革本质上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权的确立 ,实现了土地的经营权与经营主体——农户的重新结合 ,使我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集体所有”的制度设计却弱化了产权的激励作用。而土地合作社则能够实现农民与土地的直接结合 ,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汪柏林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市场探析汪柏林一、农村土地产权市场主体1.所有权主体。150年代中期,我国将私有土地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奠定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60年代人民公社制,农村土地又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80年代初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升 邓峰
在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本研究从《资本论》的理论视角解析了"三权分置"政策提出的背景,以政策解读的方式分析了"三权分置"政策的内涵,以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分析得出"三权分置"政策的利弊,从资源配置理论、例证法和经济系统论等方面提出"三权分置"政策的配套措施。主要结论:(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和对平均利润的追逐等五个方面造成了农业的困境;(2)"三权分置"政策的内涵本质上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3)"三权分置"政策通过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土地经营权融资等方式促成农业供给侧改革"降成本"和农产品供需匹配等目标的实现;(4)"三权分置"政策也会造成土地流转抑制、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土地纠纷和"地租侵蚀利润"等不利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面;(5)政策的配套措施包括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和合理的农业补贴等方面。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克宁 马素兰
研究目的:提出改革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和权力内容,严格区分土地所有权与管理权,从制度建设上防止管理权侵犯或替代所有权。在集体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上,除以承包形式取得外,引入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类型上,除承包外,应增加出让、出租、作价出资等形式,赋予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样的权能。在保证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不同类型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享有不同的转让、出租、抵押等权力,完善集体土地登记制度,规范集体土地二级市场。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村土地 土地产权制度 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莉,车茂娟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产权主体不明、产权界限不清、产权残缺等内在缺陷,导致农民利益没有合法保障,尤其在农地被征用过程中,农民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失地农民生存危机凸现,成为社会安定的巨大隐患。从制度本身出发,重新设计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土地产权 制度缺陷 改革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环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产权主体模糊、产权界定不明晰、关系不清、权责混乱、管理机制乏力、承包经营权权能残缺等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改革要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遵循产权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将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分开;考虑“路径依赖”的作用,科学选择两种制度变迁模型。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 改革 路径依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滕卫双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实践中的困境,尝试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 农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秀莲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近年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从成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出发,多角度评价分析这项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其下一步改革面临的制约因素,有利于促进这项改革的深化。或许成都的改革实践也能对深化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明确产权改革的关键环节成都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从产权的确认、赋能、流转和分配等多个环节入手,进一步丰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淑梅 纪流河
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及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关键词:
产权结构 激励 农地产权 使用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小军
本文利用现代产权理论,从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三个方面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户缺乏土地物权性让渡权是制约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问题;要使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发挥更大的制度绩效,需要保护农户和集体现有的权利,更合理地界定收益权,并逐步让农户获得物权性让渡权;改革可以按照不同地区和生产力发展不同水平分地区、分阶段的进行。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 方向 路径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于合军 潘兴良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四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形成了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目前这一农村土地制度大体上适应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但也存在着产权不清晰、权能不完整、流转不顺畅、法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对此,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制度。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土地制度 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丙军
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制度安排的成功与否,关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稳定,其意义不言而喻。当前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带来了极大的绩效,但始终存在缺陷。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不仅涉及土地的绩效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也牵涉到制度变迁的路径问题,需谨慎入手改革。
关键词:
农地 产权 机制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