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7)
- 2023(13995)
- 2022(11127)
- 2021(10229)
- 2020(8442)
- 2019(18770)
- 2018(18628)
- 2017(35624)
- 2016(19697)
- 2015(21975)
- 2014(21882)
- 2013(21536)
- 2012(19866)
- 2011(17947)
- 2010(18318)
- 2009(17359)
- 2008(17521)
- 2007(16144)
- 2006(14772)
- 2005(13509)
- 学科
- 济(83916)
- 经济(83740)
- 业(63116)
- 管理(57112)
- 农(50801)
- 企(41933)
- 企业(41933)
- 农业(33822)
- 方法(26669)
- 业经(25692)
- 中国(23562)
- 财(22876)
- 数学(22494)
- 制(22351)
- 数学方法(22243)
- 学(18213)
- 体(16442)
- 地方(16173)
- 发(14979)
- 银(14373)
- 银行(14326)
- 行(13670)
- 贸(13408)
- 贸易(13400)
- 务(13341)
- 融(13293)
- 金融(13291)
- 财务(13278)
- 财务管理(13242)
- 易(13068)
- 机构
- 学院(283261)
- 大学(281495)
- 济(117414)
- 经济(114901)
- 管理(104131)
- 研究(103543)
- 理学(88187)
- 理学院(87197)
- 管理学(85615)
- 管理学院(85140)
- 中国(81621)
- 农(70960)
- 科学(63059)
- 京(61183)
- 财(56250)
- 农业(54499)
- 所(54177)
- 业大(50251)
- 研究所(48491)
- 中心(47924)
- 江(46157)
- 财经(42747)
- 经(38760)
- 北京(38327)
- 院(37057)
- 范(36041)
- 省(35965)
- 师范(35606)
- 州(35381)
- 经济学(35004)
- 基金
- 项目(185625)
- 科学(145382)
- 研究(135023)
- 基金(134827)
- 家(119548)
- 国家(118433)
- 科学基金(99791)
- 社会(86906)
- 社会科(81881)
- 社会科学(81859)
- 省(72795)
- 基金项目(70777)
- 自然(63474)
- 自然科(61833)
- 自然科学(61812)
- 划(60977)
- 自然科学基金(60756)
- 教育(59944)
- 编号(54673)
- 资助(53663)
- 成果(45208)
- 重点(42354)
- 部(41424)
- 发(41017)
- 制(38919)
- 课题(38145)
- 创(37814)
- 农(37748)
- 国家社会(36688)
- 创新(35557)
- 期刊
- 济(142905)
- 经济(142905)
- 研究(84714)
- 农(74379)
- 中国(68743)
- 学报(50568)
- 农业(50084)
- 科学(46636)
- 财(45070)
- 大学(39493)
- 学学(37596)
- 管理(37442)
- 融(32626)
- 金融(32626)
- 业经(28087)
- 教育(27937)
- 业(24533)
- 技术(22400)
- 财经(21704)
- 问题(19988)
- 经济研究(19941)
- 经(18675)
- 版(17738)
- 世界(16128)
- 农村(16102)
- 村(16102)
- 农业经济(15549)
- 业大(15067)
- 经济问题(13366)
- 资源(13264)
共检索到449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丹桂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本文梳理了农村土地产权的历史演进过程;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必须坚持集体所有的既定前提、用益物权排他性强度的不断增强的必然变迁方向、所有权与用益物权的分割、量化无法可依的关键障碍;以重庆为例深化分析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用益物权的量化、分割,明确提出了其尚待深化的问题。
关键词:
产权制度 所有权 用益物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程世勇 李伟群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是在农村农业经营用地流转基础上的又一次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在土地要素跨城乡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将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内部矛盾从更深的层次上展现出来。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利益主体之间(农户、集体和管理者)的博弈将推进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实践中,要以股份合作制产权变革为契机,结合中国区域差异化特征走农村建设用地产权多元化制度变迁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士俊
"三权分置"起因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引致的农民群众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体现出鲜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而党和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实行"三权分置"改革,既为土地流转清除了障碍,又对其施加了规范和约束,表现出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诱致性与强制性演进逻辑,启示在"三农"工作中,要重视利用诱致性和强制性两种方式,加强有效率制度供给,提高农业经济绩效。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制度变迁 诱致性 强制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冬 洪名勇
从马克思土地产权变迁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并且对马克思土地产权权能理论、土地产权结合与分离理论、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理论和地租理论在我国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研究表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应以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为指导,在坚持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安排下,克服农地产权制度的现有缺陷,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小军
本文利用现代产权理论,从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三个方面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户缺乏土地物权性让渡权是制约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问题;要使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发挥更大的制度绩效,需要保护农户和集体现有的权利,更合理地界定收益权,并逐步让农户获得物权性让渡权;改革可以按照不同地区和生产力发展不同水平分地区、分阶段的进行。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 方向 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瑞芳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宅基地相关问题层出不穷。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对此,理论界做了一系列的关于宅基地产权制度变革的探讨。本文提出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必须在既定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下把握一定的方向和原则,同时应当寻找到一条恰当的制度变迁路径。
关键词:
宅基地产权 制度变迁 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业明
本文论证了中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均衡性,给出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几种目标制度安排,并强调政府在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交易费用 产权制度变迁 土地承包权股份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青兰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建设创造了不竭动力,农村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各种制度瓶颈的制约,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许多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已逐渐趋于弱化,甚至名存实亡。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如农地流转制度的推进,又给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破除制度瓶颈,创新实现形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作者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背景下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发展形势和面临问题,并据此对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瑛 董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荣材
制度变迁及模式选择是在一定的路径约束下展开的。在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模式选择的路径约束就是现行的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制度保障制度二元经济制度安排及其制度本身的内在的路径依赖。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约束,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模式选择。这就是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确立农民作为土地产权主体的地位,赋予农民有效的土地产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闵桂林 祝爱武
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所有权主体虚置,使用权缺乏自主性、稳定性,收益权被分割,缺乏独享性,转让权不自由,由此引发了困扰"三农"的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多元化,即国家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农民土地实际所有权即农村土地私有、农村公共领地的集体所有权。而要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多元化改革,则必须在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同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使法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协调,建立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或机制。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 改革方向 多元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杰 张光宏
本文对各时期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与城镇化发展特征进行了考察,总结了土地制度变迁与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农村土地制度通过对土地配置与劳动力配置的重组间接影响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与城镇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形成了农地制度与城镇化相互作用的历史演进过程。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城镇化 土地配置 劳动力配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邓晰隆
该文通过对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简单回顾,针对目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人格化改革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三权分离"式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想,即将农村土地产权分离成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并提出具体操作办法,实现了农地产权在公有制范畴内的人格化改革,从而有望促进农村土地加速流转集中,实现农业产业化,最终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土地产权制度 三权分离 改革构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圣民
本文尝试将游说和权力分配引入到中国农村1978年前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模型化分析中,利用新旧制度下生产收益差额的函数表达式,刻画制度变迁成败及地区差异性的临界条件,揭示制度变迁中游说、权力分配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存在游说和制度转换成本时,制度创新发生和持续下去的条件受农村干部的合法收益、制度转换成本和农民的收益折现率等变量的影响。在既定权力分配格局下,贫困农民和农村干部组成的制度创新团体,可以通过赎买实现其地方性政策在全国层面的制度化认可,此制度变迁路径是农民、农村干部和中央政府的最优选择,从而说明由不同内容的地方性政策合并形成的中央制度是有效率的。游说、权力分配可以影响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进程,...
关键词:
土地产权 制度变迁 游说 权力分配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申始占
纵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百年历程,其呈现出摸索、确立、改革和完善的总体特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摸索,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的制度确立,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制度改革,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制度完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百年变迁衍生出中国独具特色的产权结构。结合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通过构建“所有权—权能调整”分析框架,本文试图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总结出一种评判标准。根据此标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百年变迁可以分裂为两种机制:一类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激励相容较强机制,二类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间接结合的激励相容较弱机制。于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而言,识别并选择激励相容较强的产权机制是具备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