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75)
2023(16791)
2022(14360)
2021(13652)
2020(11233)
2019(25925)
2018(25636)
2017(49303)
2016(26716)
2015(30118)
2014(30068)
2013(30046)
2012(27531)
2011(25247)
2010(25204)
2009(23443)
2008(23095)
2007(20357)
2006(18165)
2005(16360)
作者
(76071)
(64061)
(63206)
(60193)
(40340)
(30480)
(28490)
(25047)
(24283)
(22630)
(21720)
(21630)
(20220)
(20119)
(19781)
(19445)
(18695)
(18615)
(18275)
(18027)
(15918)
(15742)
(15236)
(14610)
(14364)
(14166)
(14070)
(14015)
(12892)
(12587)
学科
(113544)
经济(113393)
(78511)
管理(75681)
(56232)
企业(56232)
(52037)
方法(45688)
数学(39803)
数学方法(39388)
农业(34432)
中国(31621)
(28811)
业经(28657)
(25473)
(23392)
(20876)
贸易(20864)
地方(20775)
(20407)
(18276)
(17884)
银行(17846)
(17133)
环境(16887)
(16879)
金融(16875)
技术(16650)
(16621)
(16046)
机构
大学(384911)
学院(382087)
(161324)
经济(158085)
管理(150603)
研究(133809)
理学(130155)
理学院(128728)
管理学(126772)
管理学院(126088)
中国(103263)
(82691)
科学(79728)
(74775)
(73461)
(66972)
研究所(60674)
中心(60667)
业大(59857)
财经(58089)
农业(57324)
(55421)
(53084)
北京(52545)
(50313)
师范(49934)
经济学(48561)
(47541)
(44051)
经济学院(43624)
基金
项目(257505)
科学(203307)
研究(191588)
基金(188927)
(164245)
国家(162859)
科学基金(139375)
社会(123053)
社会科(116390)
社会科学(116361)
基金项目(100075)
(97542)
自然(88242)
自然科(86114)
自然科学(86096)
教育(85846)
自然科学基金(84540)
(82428)
编号(78102)
资助(76829)
成果(64300)
(58600)
重点(57231)
(55105)
课题(52942)
(52870)
国家社会(51426)
(50604)
教育部(50194)
创新(49422)
期刊
(182785)
经济(182785)
研究(117755)
中国(79063)
(75399)
学报(60221)
科学(57187)
(54858)
管理(52869)
农业(51311)
大学(46993)
学学(44177)
教育(39773)
(37028)
金融(37028)
业经(32127)
技术(30531)
财经(28589)
经济研究(27280)
问题(24743)
(24546)
(24438)
(19768)
世界(19531)
图书(18562)
科技(18274)
理论(18251)
技术经济(18089)
(17898)
现代(17512)
共检索到575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关永强  
近代中国的地权分配既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又与一系列现实问题紧密相关,因而一直以来为中国政府和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本文分民国时期、1950—1980年代和1980年代以后三个阶段,回顾了近百年来国内和国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调查和研究成果,并从调查资料的可靠性等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评论,也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新时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历史背景。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胡碧霞  李卫祥  吴田  
从我国城乡统筹下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出发,针对产权制度中所有权实现方式不明、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分配不公及差距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低、政府法治意识淡薄等社会问题,运用新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探索确立了政府在产权制度改革中要走一条在公平与效率的抉择中加强政策储备、明确职责分工、增强服务理念的法治道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迪斌  
近代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选择可以划分种类型:封建私有制下的产权离散、自耕农所有制下的产权合一、公有制下的产权集中、家庭承包制下的产权分化。人口的不断增长与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小,这一前提决定了制度选择空间非常狭窄,它使我国近代农地产权制度的选择陷入了困境,而要摆脱这一困境,惟一的路径就是工业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闫文  刘建  汤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数次较大的变革,历次土地制度变革的实质即产权及其派生的各项权能的归属和安排也体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本文着眼于不同时期产权制度安排产生的迥异制度绩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组织形式的演化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对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内在规律性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对于未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方向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和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琢  
1987年,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南海县(现已改为市,以下简称南海)作为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的课题是: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农副产品出口基地。1989年,南海分析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发现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存在一些新矛盾,这就是农村现代化同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矛盾。南海针对这个现实矛盾,从1993年上半年开始,以改革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目标铺开了164个改革试点,推行以土地入股为特征的股份合作制。这次改革试点扬弃了农村传统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创新了农村合作经济的产权制度。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新的突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欣  
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所有权主体虚位、产权模糊、权能残缺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原因有立法不规范、行政权利泛滥和理论缺失等。因此,要从重构所有权主体、使土地权利内容明晰化、排除行政不当干预、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蕾  张红丽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农地产权制度是构建在农地上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文章首先对影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农地产权供给不足、农地承包制度供给不足、农地经营制度供给不足、土地使用权流转不完善四个现存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较为重要的缺陷。最后,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出了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董为红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生产将走向规模化、企业化和国际化道路,这就要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适应性的改革,即农村土地产权应是可转移的。而我国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主体及其所拥有的土地不明确、所有权主体的组织机构和能力难以满足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的要求、土地所有权主体过多容易引起无序竞争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开农用土地市场,将引起新的混乱。因此应将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关系上升为“国家对土地的管理和控制”关系,即国家拥有对集体土地的管理和控制权,而将土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可控制的财产权,实行国家管理下的农村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这样既体现了土地由国家管理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淑梅  纪流河  
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及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军  孙毅  
我国《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规定违背了一物一权原则,使同一土地上并存乡(镇)、村、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三级所有权主体;且现实中并没有集体经济组织能够代表农民集体行使所有权,由此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说明村或村民小组(原人民公社生产队)范围内的农民集体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为此应由他们设立"土地所有权管理合作社",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负责管理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发包,为土地流转提供管理和服务。相应地对《土地管理法》第10条和《物权法》第60条进行修改,这就解决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的问题,把土地权利还给农民,发挥农民积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莉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产权主体不明、产权界限不清、产权残缺等内在缺陷 ,导致农民利益没有合法保障 ,尤其在农地被征用过程中 ,农民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失地农民生存危机凸现 ,成为社会安定的巨大隐患.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克宁  马素兰  
研究目的:提出改革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和权力内容,严格区分土地所有权与管理权,从制度建设上防止管理权侵犯或替代所有权。在集体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上,除以承包形式取得外,引入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类型上,除承包外,应增加出让、出租、作价出资等形式,赋予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样的权能。在保证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不同类型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享有不同的转让、出租、抵押等权力,完善集体土地登记制度,规范集体土地二级市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德起  
国家作为制约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重要因素,其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影响力可以通过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50多年变迁历史的分析得到印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高低和国家强度在农地产权制度中的高与低基本上呈负相关分布,但其相关程度受国家强度变化速率限制。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国家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结论为我们通过对国家强度的调整来提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效率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