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02)
- 2023(17171)
- 2022(14473)
- 2021(13599)
- 2020(11454)
- 2019(26580)
- 2018(26444)
- 2017(50687)
- 2016(27547)
- 2015(31383)
- 2014(31347)
- 2013(30918)
- 2012(28495)
- 2011(25950)
- 2010(26534)
- 2009(24929)
- 2008(25015)
- 2007(23040)
- 2006(20202)
- 2005(18109)
- 学科
- 济(120193)
- 经济(120049)
- 业(88183)
- 管理(84770)
- 企(66443)
- 企业(66443)
- 方法(52399)
- 农(52167)
- 数学(46416)
- 数学方法(45710)
- 农业(34506)
- 财(31426)
- 业经(29919)
- 中国(29791)
- 制(26764)
- 地方(24371)
- 学(22748)
- 技术(22648)
- 贸(20689)
- 贸易(20674)
- 易(20041)
- 务(18987)
- 财务(18923)
- 财务管理(18861)
- 银(18617)
- 银行(18585)
- 体(18257)
- 理论(18090)
- 企业财务(17892)
- 行(17656)
- 机构
- 学院(399200)
- 大学(395657)
- 济(162859)
- 经济(159294)
- 管理(155689)
- 理学(133681)
- 理学院(132240)
- 管理学(129793)
- 研究(129251)
- 管理学院(129054)
- 中国(101959)
- 京(84823)
- 科学(78766)
- 农(77507)
- 财(77240)
- 所(65265)
- 江(63020)
- 中心(62224)
- 业大(62214)
- 财经(60286)
- 农业(59580)
- 研究所(58432)
- 经(54550)
- 北京(53554)
- 范(50639)
- 师范(50156)
- 州(49654)
- 经济学(49138)
- 院(46238)
- 经济学院(44436)
- 基金
- 项目(260724)
- 科学(205778)
- 研究(192263)
- 基金(188488)
- 家(163356)
- 国家(161906)
- 科学基金(139749)
- 社会(122081)
- 社会科(115512)
- 社会科学(115479)
- 省(103867)
- 基金项目(99634)
- 自然(89726)
- 教育(89000)
- 自然科(87590)
- 自然科学(87570)
- 划(86270)
- 自然科学基金(86022)
- 编号(79059)
- 资助(77155)
- 成果(64167)
- 重点(58426)
- 部(57782)
- 创(57356)
- 发(56000)
- 课题(55111)
- 创新(53072)
- 制(50925)
- 国家社会(50106)
- 科研(49603)
- 期刊
- 济(186497)
- 经济(186497)
- 研究(115614)
- 中国(86568)
- 农(76804)
- 财(61835)
- 学报(60817)
- 科学(57472)
- 管理(55806)
- 农业(51607)
- 大学(47374)
- 学学(44485)
- 教育(43858)
- 融(39943)
- 金融(39943)
- 技术(36784)
- 业经(35231)
- 财经(30007)
- 经济研究(27523)
- 业(26494)
- 经(25668)
- 问题(25485)
- 版(21113)
- 技术经济(21056)
- 统计(20402)
- 策(19495)
- 科技(19289)
- 理论(18254)
- 图书(18084)
- 商业(17913)
共检索到604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章政
本文对华北农村一个普通乡村短短5年内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及其原因即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进行了系统分析。本文认为,应该从完善土地经营、优化土地管理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几个方面正确认识“郑各庄现象”。“郑各庄现象”的社会经济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种乡村城市化的新模式,建立了一套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土地委托—代理机制的新理念。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国俊 徐冲
本文分析并验证社会保障、法律约束、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人均收入、社会保障以及外出找工作难易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通过引入极值分析与拐点分析,我们量化了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并得出目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已接近最优水平的结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荣材
现行的家庭承包制土地产权制度由于受改革初期的理论准备不足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主要是针对集体化生产方式的改革,而对于产权主体的界定则缺乏系统的考虑,从而导致多重产权主体的存在。因此,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当界定农村土地产权主体,重塑和确立农民家庭作为独立的、人格化的产权主体的地位,构建农民家庭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家庭完整有效的土地产权,而国家和村委会作为土地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志刚 王启魁 王智斌 唐国林
近年来,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在作用机理方面尚无实证性研究。本文根据在北京郊区村庄调研所得的数据,对社会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越少、面积越小、距离城市越远的村庄的建设更加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能够利用政策扶持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部分村庄并没有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使村民均等地获得就业和创收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规模小、距离城市偏远的村庄建设当中,并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建设质量的检查与村庄分配方式的监督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力量 新农村建设 作用机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弘
房地产开发是指“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土地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1]。人们在一般意义上使用“房地产开发”一词,特指以出售、出租为目的的土地开发、房屋建设及相应的经营(销售、出租)过程,以区别于不以经营为目的的基本建设和存量房屋买卖、租赁活动。基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韩光辉 冷永进
在分析北京郊区风景资源结构的基础上,探讨构建合理的北京郊区旅游发展模式,包括制定郊区旅游发展战略,科学规划郊区游憩地系统,实施精品战略,提高人造景点的创新性和娱乐功能,加强总体市场细分和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莉,车茂娟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产权主体不明、产权界限不清、产权残缺等内在缺陷,导致农民利益没有合法保障,尤其在农地被征用过程中,农民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失地农民生存危机凸现,成为社会安定的巨大隐患。从制度本身出发,重新设计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土地产权 制度缺陷 改革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金塘
近年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有关的文章和论述不胜枚举,但大多数文章侧重于定性地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类型、特征和在一些简单假设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缺乏系统的定量的分析。本文试图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考虑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仿真模型,研究了三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荣材
制度变迁及模式选择是在一定的路径约束下展开的。在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模式选择的路径约束就是现行的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制度保障制度二元经济制度安排及其制度本身的内在的路径依赖。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约束,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模式选择。这就是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确立农民作为土地产权主体的地位,赋予农民有效的土地产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蕾 张红丽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农地产权制度是构建在农地上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文章首先对影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农地产权供给不足、农地承包制度供给不足、农地经营制度供给不足、土地使用权流转不完善四个现存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较为重要的缺陷。最后,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出了思路。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 制度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杰
我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安排存在诸多弊端,私有化和国有化的方案都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不是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把土地承包权赋予物权的属性,明晰土地产权,强化承包权。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总趋势是,以恢复农民地权为实质内容的制度变迁。
关键词:
土地产权 制度变迁 物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洪铭
北京市农村人口因婚姻向心迁移的问题,近几年比较突出,人数逐年增加。在农村人口迁移变动的诸因素中,婚姻迁移占很大比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郊区人口向心迁移流动的状况。这个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另一方面,又对不同地区农村人口的总量、增长速度、分布状况、男女性别比、出生率等产生直接影响。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我们调查了北京郊区一些公社的婚姻迁移情况,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强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都市地区,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工业化方式的转型,租赁经济已经成为农村产业经营的重要模式,也成为集体收入和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促进农村租赁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转变观念,因势利导,特别是抓好集体经济合同规范管理这个关键环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燕丽
北京郊区都市农业功能的探讨张燕丽在当今中国的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以北京等大都市为代表的都市农业与一般地区的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它已经由过去以农村独立的经济活动和农村自养为主,转变为以为城市服务为主,以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彦熙 李春江 张雪 柴彦威
选择北京典型郊区清河地区,基于当前国内唯一一份连续一周的活动日志调查,分析男女家长在家庭维持性活动、家庭休闲性活动的一周时间分配,提出平等固定型、平等灵活型、男家长主导型、女家长主导型四种郊区家庭活动参与模式。通过衡量不同类型家庭活动参与的平等性与日间差异,刻画夫妻双方的活动分配特征,并尝试分析郊区家庭在面临多重制约时采取的性别分工、活动间分工、日间分工的策略及其可能后果。在一周尺度上、以家庭为单元研究夫妻双方在家庭责任分工中的互动,同时考虑不同类型家庭活动的效用差异,能够更深入地剖析家庭活动参与,为理解郊区居民的行为特征、提出社会政策与城市空间优化建议提供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