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95)
2023(4791)
2022(3923)
2021(3813)
2020(2973)
2019(6518)
2018(6499)
2017(12862)
2016(6864)
2015(7448)
2014(7459)
2013(7552)
2012(6966)
2011(6475)
2010(6568)
2009(6163)
2008(6038)
2007(5677)
2006(5285)
2005(4519)
作者
(18736)
(16721)
(15928)
(15210)
(9792)
(8027)
(7124)
(6358)
(6280)
(5675)
(5588)
(5379)
(5059)
(4915)
(4805)
(4798)
(4772)
(4666)
(4373)
(4303)
(4070)
(4064)
(4023)
(3845)
(3793)
(3682)
(3669)
(3416)
(3379)
(3293)
学科
(48250)
(35827)
经济(35678)
农业(32208)
(25994)
业经(16135)
农业经济(12328)
土地(10980)
管理(10474)
(9708)
(9558)
农村(9541)
中国(9015)
方法(8667)
地方(8211)
发展(8186)
(8182)
(7505)
建设(7413)
收入(6842)
(6803)
劳动(6802)
(6747)
企业(6747)
(6683)
人口(6407)
农业劳动(6334)
问题(6288)
(6214)
及其(6134)
机构
学院(99529)
大学(93336)
(42749)
(41905)
经济(41895)
管理(38970)
研究(34478)
理学(33967)
理学院(33611)
管理学(33060)
管理学院(32905)
农业(31340)
中国(28391)
业大(23436)
科学(20883)
(19516)
农业大学(19394)
中心(17791)
(17202)
(16372)
(16080)
研究所(15358)
经济管理(14236)
(14211)
(14183)
师范(14156)
(13921)
(13500)
财经(12587)
发展(12411)
基金
项目(66310)
研究(52861)
科学(52629)
基金(47715)
(40770)
国家(40216)
社会(36462)
科学基金(34421)
社会科(32815)
社会科学(32803)
(27499)
(26472)
基金项目(26053)
编号(24029)
教育(21765)
(21315)
自然(19487)
自然科(18946)
自然科学(18942)
成果(18732)
自然科学基金(18605)
资助(17113)
(15914)
(15267)
课题(15027)
国家社会(14563)
(14353)
重点(14052)
(13989)
(13791)
期刊
(58925)
经济(58925)
(51257)
农业(34951)
中国(28538)
研究(26127)
业经(17792)
科学(17044)
学报(15929)
(14531)
农业经济(14459)
农村(13629)
(13629)
大学(13467)
学学(13075)
(11208)
金融(11208)
(10445)
问题(9261)
农村经济(9228)
教育(8922)
(8571)
社会(8492)
世界(7912)
管理(7908)
经济问题(7703)
社会科(7687)
社会科学(7687)
资源(7524)
技术(6726)
共检索到154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银梅  刘语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不畅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被赋予了社会保障功能。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强化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因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土地流转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因此,目前促进农村土地流转顺利完成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丽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下,化解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以此为依托,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的考量,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具体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剧宇宏  
农村土地权利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新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及社会保险法草案的制度设计,不仅对农村土地权利产生影响,也会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产生影响,本文试图从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创新中寻找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办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云  
在我国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失地农民作为特殊群体出现。千百年来,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本保障,失去土地导致这一部分群体面临严重的社会保障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养老、劳动就业等制度,在促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多元化的同时,不断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长健  张兵  袁蓉婧  
土地是农民的衣食之本、生存之源,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其发挥着社会保障的功能。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特殊形式,是农民权利实现的基本保障,在农民权利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今的农村土地社会保障功能面临着重重困境,阻碍了农民权利的保护。为此,本文提出要从基本权利设置、法律与制度构建、文化环境的破除与重构等角度,多路径选择、多角度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保护好广大农民的权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毓富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的重大课题。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关键是土地问题,制定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法,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土地增值利益分配,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同享社会保障,促进解决"3个1亿人"农转城并推动新型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郎大鹏  
土地流转后农民依托于土地的长久稳定收入模式被打破,农村地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因此,在我国城镇化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影响下,农村土地流转后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对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后农民养老保障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基于此,提出了土地流转背景下完善我国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希勇  
农村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且不断强化,但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也面临新的困境,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农业经济效率不高、农村土地流转受阻、农村城镇化进程滞后等。而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则鼓励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并已成为走出土地保障困境的必然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宴  
土地保障是一种原始的社会保障,但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土地身份性问题,它不仅是形成我国现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直接原因,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阻碍了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因此,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的宗旨是要实现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要明晰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巍  
文章认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是紧密关联的。当前,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满足农民工的现实诉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仍在探索试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举步维艰等,导致土地流转不畅。文章指出,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适合现代农村特点和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新模式,对顺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意义重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仇晓洁  李玥  
本文基于1994~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等方法检验了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性,并通过子样本进行收敛回归分析,探讨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2003~2015年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于全国范围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农民收入差距皆具有"正向收入分配"的作用,且在不同地区,效果也存在差异,说明存在其他因素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产生"逆向收入分配"的效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涂玉华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这种增长模式需要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支撑。笔者利用安杜(Ando)、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提出的消费函数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并予以创新,运用1985年~2010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消费需求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起到正向推动作用。有鉴于此,笔者进一步提出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完善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社保制度等统筹城乡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朱冬亮  
频繁的土地调整是当前我国村级土地制度实践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已有的研究  大多只注意到土地调整的负面效应 ,却忽视了土地调整本身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和社会  控制职能。在当前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看来 :一方面 ,土地是其赖以生存的资源 ,定期  或不定期的土地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 ;另一方面 ,土地调整客观上也有利于  农民的自我管理和农村社会的自我调节。而对于乡村干部来说 ,土地不仅是一种生产资  源 ,而且是对农村社会实行控制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他们往往利用土地调整 ,对农村社  会进行管理和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