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2)
2023(9201)
2022(7654)
2021(7082)
2020(5804)
2019(12806)
2018(12610)
2017(24046)
2016(13277)
2015(14556)
2014(14436)
2013(14242)
2012(13061)
2011(11973)
2010(12154)
2009(11638)
2008(11583)
2007(10500)
2006(9531)
2005(8657)
作者
(36918)
(32069)
(31074)
(29563)
(19652)
(15135)
(13934)
(12123)
(12062)
(11116)
(10968)
(10629)
(10120)
(10040)
(9857)
(9491)
(9269)
(9221)
(8966)
(8933)
(7945)
(7840)
(7512)
(7335)
(7094)
(7075)
(6998)
(6850)
(6406)
(6187)
学科
(57138)
经济(57050)
(49337)
(48345)
管理(38280)
农业(32888)
(27271)
企业(27271)
业经(19955)
(17446)
方法(16867)
(15787)
数学(14856)
数学方法(14683)
中国(14365)
(12711)
农业经济(12465)
地方(12316)
土地(11859)
(11524)
(10877)
(9719)
农村(9699)
体制(9579)
(9380)
发展(9346)
(9336)
(9259)
银行(9249)
(8881)
机构
学院(189439)
大学(184699)
(80525)
经济(78864)
管理(72882)
研究(64519)
理学(62537)
理学院(61895)
管理学(60973)
管理学院(60645)
中国(52464)
(52190)
农业(39512)
(38618)
(37935)
科学(37818)
业大(34733)
(32201)
中心(31324)
(30665)
财经(28889)
研究所(28645)
(26165)
农业大学(24626)
(23634)
经济学(23501)
师范(23440)
(23390)
北京(23354)
(23249)
基金
项目(125703)
科学(99800)
研究(95143)
基金(91979)
(79796)
国家(79015)
科学基金(67877)
社会(62673)
社会科(59000)
社会科学(58985)
(50195)
基金项目(49182)
自然(41775)
教育(41640)
(40893)
自然科(40729)
自然科学(40720)
自然科学基金(40008)
编号(39554)
资助(35256)
成果(31583)
(30582)
(30498)
(28778)
重点(28044)
(27992)
课题(26740)
国家社会(26223)
(26179)
(24945)
期刊
(99565)
经济(99565)
(58615)
研究(54296)
中国(46548)
农业(39623)
(29701)
学报(29453)
科学(29072)
大学(24073)
管理(23474)
学学(23217)
业经(22881)
(21955)
金融(21955)
(17914)
教育(16329)
技术(14939)
农业经济(14898)
农村(14784)
(14784)
问题(14423)
财经(14346)
(12380)
(12257)
经济研究(12045)
世界(11262)
资源(10724)
经济问题(10495)
社会(10117)
共检索到294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甄子昊  
三权分置制度是近些年中国土地改革的最新成果,典权制度是中国的传统民事制度,虽然典权制度屡次被法律所抛弃,但是作为典型的传统制度,两种制度的融合能够互相支撑,实现各自的目的,故对于二者的融合问题值得研究。研究方法:法理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结论:从二者的制度价值上讲,具有相当部分的相似性;从法律性质和制度内容上讲,二者同样有融合的基础;另外,土地的抵押和出典也有相似之处,目前土地的抵押权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从侧面支持了土地权利出典。研究结果:三权分置制度适用于典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婷婷  吴次芳  周翼虎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经济学主导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形象表述,该学说能很好解释实践中农地流转现象。但经济学界对于"三权分置"实施可行性的解释,主要以西方产权理论为基础,以权能分离理论为指导思想。这种经济学逻辑并不符合当前的法律逻辑。法学界针对经济学界权能分离理论的"三权分置"展开了批判,提出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事实上是对农地所有权用益权能的再分割,有悖所有权的整体性特征。但法学界"基于文本寻找解释"的研究思路,决定了其无法对现实当中大量存在的违背规范性土地承包、农地流转的现象做出解释。在分析经济学和法学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的理论解读的基础上,设定土地承包权为成员权,创设具有物权效力的土地经营权取代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这种土地产权制度符合物权分离逻辑,能够在法权构造上自洽,在立法技术和修法成本上具有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婷婷  吴次芳  周翼虎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经济学主导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形象表述,该学说能很好解释实践中农地流转现象。但经济学界对于"三权分置"实施可行性的解释,主要以西方产权理论为基础,以权能分离理论为指导思想。这种经济学逻辑并不符合当前的法律逻辑。法学界针对经济学界权能分离理论的"三权分置"展开了批判,提出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事实上是对农地所有权用益权能的再分割,有悖所有权的整体性特征。但法学界"基于文本寻找解释"的研究思路,决定了其无法对现实当中大量存在的违背规范性土地承包、农地流转的现象做出解释。在分析经济学和法学关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克俊  
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角度考察,"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是规模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农村劳动力不断分化与转移的拉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的需求力,基层、地方与中央相结合的推动力,这"四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要逐步形成"三权分置"格局,必须从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三个维度着手完善有关制度,即要以落实处置权、集体成员权为重点落实集体所有权,以确权颁证、探索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为重点稳定土地承包权,以赋权、开放经营权人、推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燕纯  韩书成  李丹  熊建华  
[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梳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过程,并对"三权"各自的权能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集体所有权主体缺失、土地承包权权能混乱、土地经营权性质不清等问题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对农村土地试行"三权分置"后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各自权能进行划分和界定,理顺三者关系。[结果](1)"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集体所有权被赋予更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能;(2)"三权分置"过程中承包地流转路径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克俊  
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角度考察,"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是规模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农村劳动力不断分化与转移的拉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的需求力,基层、地方与中央相结合的推动力,这"四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要逐步形成"三权分置"格局,必须从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三个维度着手完善有关制度,即要以落实处置权、集体成员权为重点落实集体所有权,以确权颁证、探索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为重点稳定土地承包权,以赋权、开放经营权人、推进抵押、鼓励有序流转为重点放活土地经营权。要通过科学界定"三权"的权利边界和关系、加快建立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体系、适时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等来保证"三权分置"的有效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守夫  张少停  
"三权分置"后,禁止承包权流转作为过渡性政策是土地制度改革的近期战略目标;但是,从长远的战略趋向看,承包权不可能让农民永远带进城市不变,当中国城镇化进程基本完成时承包权最终可以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守夫  张少停  
"三权分置"后,禁止承包权流转作为过渡性政策是土地制度改革的近期战略目标;但是,从长远的战略趋向看,承包权不可能让农民永远带进城市不变,当中国城镇化进程基本完成时承包权最终可以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士俊  
"三权分置"起因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引致的农民群众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体现出鲜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而党和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实行"三权分置"改革,既为土地流转清除了障碍,又对其施加了规范和约束,表现出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诱致性与强制性演进逻辑,启示在"三农"工作中,要重视利用诱致性和强制性两种方式,加强有效率制度供给,提高农业经济绩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位凡  杨爱华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权分离"到当前中央提出的"三权分置"政策,都是适应我国农村土地发展的重大变革。文章从分析"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人手,立足政策目标转换为法律价值的问题,提出为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平等权利,应设置用益物权性质的经营权并对不同主体的权利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在现行法中,承包合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依据。由于不同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位不同,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中的承包合同在主体、客体、内容及订立程序等方面存在重大区别。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承包合同应当被明确为土地承包权的取得依据,是农户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实现途径,土地承包权自承包合同生效之日起设立。承包合同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法律适用、规范内容和立法模式三个方面。承包合同不能适用《合同法》,应当由《农村土地承包法》规范,从而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是承包合同的主体,规定土地承包权的期限和内容,明确农户消亡是承包合同消灭的原因之一。在其他方式承包中,承包合同没有必要存在。家庭承包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划拨方式,将土地经营权给予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四荒"土地经营权,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出让方式给予土地经营权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位凡  杨爱华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权分离"到当前中央提出的"三权分置"政策,都是适应我国农村土地发展的重大变革。文章从分析"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人手,立足政策目标转换为法律价值的问题,提出为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平等权利,应设置用益物权性质的经营权并对不同主体的权利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升  邓峰  
在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本研究从《资本论》的理论视角解析了"三权分置"政策提出的背景,以政策解读的方式分析了"三权分置"政策的内涵,以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分析得出"三权分置"政策的利弊,从资源配置理论、例证法和经济系统论等方面提出"三权分置"政策的配套措施。主要结论:(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和对平均利润的追逐等五个方面造成了农业的困境;(2)"三权分置"政策的内涵本质上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3)"三权分置"政策通过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土地经营权融资等方式促成农业供给侧改革"降成本"和农产品供需匹配等目标的实现;(4)"三权分置"政策也会造成土地流转抑制、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土地纠纷和"地租侵蚀利润"等不利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面;(5)政策的配套措施包括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和合理的农业补贴等方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肖卫东  梁春梅  
"三权分置"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理论和政策的重大创新与突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义。从内容上看,"三权分置"的创新要义在于农户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分离,这既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内部权能的分离,更是其负载的社会保障功能与经济效用功能的分离。但从本质上看,"三权分置"旨在重构集体所有制下的土地产权结构,不断促进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和螺旋式互动增进。在"三权分置"的土地产权结构中,存在双层"母权与子权""基础权利与派生权利"的产权关系。在实践中,有效推进"三权分置",要坚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基本方向,其中,落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在现行法中,承包合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依据。由于不同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位不同,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中的承包合同在主体、客体、内容及订立程序等方面存在重大区别。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承包合同应当被明确为土地承包权的取得依据,是农户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实现途径,土地承包权自承包合同生效之日起设立。承包合同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法律适用、规范内容和立法模式三个方面。承包合同不能适用《合同法》,应当由《农村土地承包法》规范,从而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是承包合同的主体,规定土地承包权的期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