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3)
- 2023(9162)
- 2022(7623)
- 2021(7046)
- 2020(5812)
- 2019(12820)
- 2018(12628)
- 2017(24117)
- 2016(13357)
- 2015(14621)
- 2014(14557)
- 2013(14364)
- 2012(13184)
- 2011(12088)
- 2010(12282)
- 2009(11745)
- 2008(11684)
- 2007(10660)
- 2006(9697)
- 2005(8795)
- 学科
- 济(57403)
- 经济(57315)
- 农(49344)
- 业(48362)
- 管理(38801)
- 农业(32871)
- 企(27314)
- 企业(27314)
- 业经(20043)
- 制(17649)
- 方法(16791)
- 财(15899)
- 数学(14773)
- 数学方法(14600)
- 中国(14431)
- 体(12761)
- 农业经济(12469)
- 地方(12324)
- 土地(11871)
- 发(11540)
- 学(10889)
- 村(9718)
- 农村(9697)
- 体制(9632)
- 银(9395)
- 银行(9383)
- 策(9367)
- 发展(9353)
- 展(9344)
- 行(9015)
- 机构
- 学院(190912)
- 大学(186080)
- 济(80680)
- 经济(79010)
- 管理(73002)
- 研究(65022)
- 理学(62567)
- 理学院(61923)
- 管理学(61002)
- 管理学院(60668)
- 中国(53051)
- 农(52574)
- 农业(39804)
- 京(38882)
- 科学(38169)
- 财(38141)
- 业大(34935)
- 所(32672)
- 中心(31553)
- 江(30951)
- 财经(29049)
- 研究所(28987)
- 经(26283)
- 农业大学(24766)
- 省(23728)
- 范(23715)
- 北京(23536)
- 师范(23516)
- 州(23495)
- 经济学(23439)
- 基金
- 项目(126218)
- 科学(100032)
- 研究(95426)
- 基金(92173)
- 家(79995)
- 国家(79205)
- 科学基金(67944)
- 社会(62806)
- 社会科(59127)
- 社会科学(59113)
- 省(50429)
- 基金项目(49207)
- 自然(41808)
- 教育(41729)
- 划(41024)
- 自然科(40748)
- 自然科学(40739)
- 自然科学基金(40033)
- 编号(39645)
- 资助(35479)
- 成果(31772)
- 制(30678)
- 农(30652)
- 部(28895)
- 重点(28112)
- 发(27959)
- 课题(26893)
- 国家社会(26239)
- 创(26210)
- 性(25058)
- 期刊
- 济(100109)
- 经济(100109)
- 农(58968)
- 研究(54798)
- 中国(46902)
- 农业(39782)
- 学报(30002)
- 财(29972)
- 科学(29457)
- 大学(24373)
- 管理(23560)
- 学学(23530)
- 业经(22984)
- 融(22502)
- 金融(22502)
- 业(18008)
- 教育(16482)
- 技术(14960)
- 农业经济(14907)
- 农村(14826)
- 村(14826)
- 财经(14568)
- 问题(14485)
- 版(12481)
- 经(12422)
- 经济研究(12088)
- 世界(11281)
- 资源(10706)
- 经济问题(10508)
- 社会(10151)
共检索到297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婷婷 吴次芳 周翼虎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经济学主导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形象表述,该学说能很好解释实践中农地流转现象。但经济学界对于"三权分置"实施可行性的解释,主要以西方产权理论为基础,以权能分离理论为指导思想。这种经济学逻辑并不符合当前的法律逻辑。法学界针对经济学界权能分离理论的"三权分置"展开了批判,提出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事实上是对农地所有权用益权能的再分割,有悖所有权的整体性特征。但法学界"基于文本寻找解释"的研究思路,决定了其无法对现实当中大量存在的违背规范性土地承包、农地流转的现象做出解释。在分析经济学和法学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的理论解读的基础上,设定土地承包权为成员权,创设具有物权效力的土地经营权取代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这种土地产权制度符合物权分离逻辑,能够在法权构造上自洽,在立法技术和修法成本上具有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婷婷 吴次芳 周翼虎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经济学主导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形象表述,该学说能很好解释实践中农地流转现象。但经济学界对于"三权分置"实施可行性的解释,主要以西方产权理论为基础,以权能分离理论为指导思想。这种经济学逻辑并不符合当前的法律逻辑。法学界针对经济学界权能分离理论的"三权分置"展开了批判,提出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事实上是对农地所有权用益权能的再分割,有悖所有权的整体性特征。但法学界"基于文本寻找解释"的研究思路,决定了其无法对现实当中大量存在的违背规范性土地承包、农地流转的现象做出解释。在分析经济学和法学关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位凡 杨爱华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权分离"到当前中央提出的"三权分置"政策,都是适应我国农村土地发展的重大变革。文章从分析"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人手,立足政策目标转换为法律价值的问题,提出为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平等权利,应设置用益物权性质的经营权并对不同主体的权利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位凡 杨爱华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权分离"到当前中央提出的"三权分置"政策,都是适应我国农村土地发展的重大变革。文章从分析"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人手,立足政策目标转换为法律价值的问题,提出为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平等权利,应设置用益物权性质的经营权并对不同主体的权利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甄子昊
三权分置制度是近些年中国土地改革的最新成果,典权制度是中国的传统民事制度,虽然典权制度屡次被法律所抛弃,但是作为典型的传统制度,两种制度的融合能够互相支撑,实现各自的目的,故对于二者的融合问题值得研究。研究方法:法理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结论:从二者的制度价值上讲,具有相当部分的相似性;从法律性质和制度内容上讲,二者同样有融合的基础;另外,土地的抵押和出典也有相似之处,目前土地的抵押权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从侧面支持了土地权利出典。研究结果:三权分置制度适用于典权。
关键词:
三权分置 承包权 经营权 典权 抵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克俊
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角度考察,"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是规模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农村劳动力不断分化与转移的拉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的需求力,基层、地方与中央相结合的推动力,这"四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要逐步形成"三权分置"格局,必须从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三个维度着手完善有关制度,即要以落实处置权、集体成员权为重点落实集体所有权,以确权颁证、探索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为重点稳定土地承包权,以赋权、开放经营权人、推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克俊
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角度考察,"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是规模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农村劳动力不断分化与转移的拉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的需求力,基层、地方与中央相结合的推动力,这"四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要逐步形成"三权分置"格局,必须从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三个维度着手完善有关制度,即要以落实处置权、集体成员权为重点落实集体所有权,以确权颁证、探索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为重点稳定土地承包权,以赋权、开放经营权人、推进抵押、鼓励有序流转为重点放活土地经营权。要通过科学界定"三权"的权利边界和关系、加快建立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体系、适时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等来保证"三权分置"的有效实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燕纯 韩书成 李丹 熊建华
[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梳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过程,并对"三权"各自的权能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集体所有权主体缺失、土地承包权权能混乱、土地经营权性质不清等问题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对农村土地试行"三权分置"后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各自权能进行划分和界定,理顺三者关系。[结果](1)"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集体所有权被赋予更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能;(2)"三权分置"过程中承包地流转路径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令军
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制度研究是目前农地理论研究领域中亟待解决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因此本文从土地流转的法治机制、地方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三方面来探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构建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流转 法律制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颖 唐麦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实践中实现了自发突破,从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制度逐步调整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但当前中国相关法律尚未明晰、配套机制还不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本文从法律角度探讨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特征,阐述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及特点,并认为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是根本,稳定承包权是前提,放活经营权是关键等结论。
关键词:
农村土地产权 “三权分置” 法律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佳
当前,我国法律制度和物权理论与农村财产制度的规范与阐释之间存在冲突,导致农民在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时受到法律的限制。在本文中,笔者对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概述,从法律角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制度构建策略。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抵押 法律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朝晖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提出将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基本制度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土地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法律制度。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制约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法律制度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对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 制度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守夫 张少停
"三权分置"后,禁止承包权流转作为过渡性政策是土地制度改革的近期战略目标;但是,从长远的战略趋向看,承包权不可能让农民永远带进城市不变,当中国城镇化进程基本完成时承包权最终可以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守夫 张少停
"三权分置"后,禁止承包权流转作为过渡性政策是土地制度改革的近期战略目标;但是,从长远的战略趋向看,承包权不可能让农民永远带进城市不变,当中国城镇化进程基本完成时承包权最终可以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长春
我国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的法律制度,但"农民集体"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它的所有权能受到严格限制。日益多发的征地矛盾事件,引起了许多学者对土地产权改革的各类争议。面对私有化、国有化等各类改革方案,我们应区分农民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不能仅从一些"土地食利者阶层"的利益出发,随意改变现有的土地制度,而是应站在大多数农民的真实利益需求上,明晰权利意识,对土地制度进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