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1)
2023(5764)
2022(4742)
2021(4553)
2020(3661)
2019(7967)
2018(7719)
2017(14574)
2016(8178)
2015(8850)
2014(8767)
2013(8960)
2012(8307)
2011(7667)
2010(7890)
2009(7392)
2008(7301)
2007(6628)
2006(6055)
2005(5355)
作者
(23482)
(20822)
(19843)
(18903)
(12526)
(9975)
(8796)
(7950)
(7856)
(7156)
(7096)
(6823)
(6464)
(6251)
(6230)
(6067)
(6024)
(5994)
(5572)
(5552)
(5191)
(5032)
(4933)
(4802)
(4617)
(4581)
(4580)
(4188)
(4176)
(4133)
学科
(48622)
(37982)
经济(37943)
农业(32436)
(30644)
管理(14860)
业经(14772)
农业经济(12365)
土地(11295)
(9979)
(9907)
地方(9746)
(9654)
(9652)
企业(9652)
农村(9636)
方法(9389)
中国(9113)
数学(8728)
数学方法(8641)
发展(8162)
(8156)
(7807)
建设(7027)
(6798)
(6797)
劳动(6797)
(6713)
收入(6675)
教育(6647)
机构
学院(117294)
大学(113068)
(48089)
经济(46952)
(46201)
管理(44581)
研究(43015)
理学(38571)
理学院(38137)
管理学(37436)
管理学院(37245)
农业(34830)
中国(33724)
业大(27203)
科学(25980)
(24104)
农业大学(21561)
(21560)
中心(21041)
(19587)
研究所(19387)
(18666)
(17003)
(16255)
(16212)
师范(16089)
经济管理(15387)
(14837)
(14760)
(14714)
基金
项目(79263)
科学(62123)
研究(60643)
基金(56711)
(49656)
国家(49072)
科学基金(41441)
社会(38753)
社会科(36105)
社会科学(36095)
(32902)
基金项目(30764)
(27996)
编号(26826)
教育(26400)
(26218)
自然(25566)
自然科(24898)
自然科学(24892)
自然科学基金(24458)
资助(21157)
成果(20534)
(18652)
(18083)
课题(17703)
重点(17479)
(16286)
(16259)
(15853)
国家社会(15747)
期刊
(64247)
经济(64247)
(54435)
农业(37171)
中国(33740)
研究(32638)
学报(20519)
科学(20308)
业经(18503)
大学(16746)
(16245)
学学(16168)
农业经济(14485)
农村(13758)
(13758)
(13710)
金融(13710)
教育(13215)
(12560)
管理(10202)
问题(9712)
(9575)
农村经济(9288)
资源(8844)
技术(8486)
世界(8248)
社会(8101)
经济问题(7981)
业大(7860)
社会科(7589)
共检索到182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璐璐  吴群  周应恒  邹伟  黄征学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获得感是衡量改革必要性、迫切性、成效性的重要标尺。从获得感的视角来剖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增强农民获得感,应从如下方面着手:确权登记,让农民更有安全感;"还权赋能",让农民更有主人感;规范交易,让农民更有幸福感;完善法律法规,让农民更有信任感。要加快修订和完善农地产权的法律制度,规范农地流转市场,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权利监管,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治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璐璐  吴群  周应恒  邹伟  黄征学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获得感是衡量改革必要性、迫切性、成效性的重要标尺。从获得感的视角来剖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增强农民获得感,应从如下方面着手:确权登记,让农民更有安全感;"还权赋能",让农民更有主人感;规范交易,让农民更有幸福感;完善法律法规,让农民更有信任感。要加快修订和完善农地产权的法律制度,规范农地流转市场,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权利监管,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治理。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马乾  
"三权分置"改革决定了新时期农村地权改革的基本方向,农村土地流转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农户的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均产生积极影响,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农村收入的差距,尤其是土地转出户和转入户、低收入户和高收入户之间的差距逐步扩大。甚至囿于一些条件限制,土地流转未能带来农户收入的增加。这就需要我们从政策、法规等各个层面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推动"三权分置"改革行稳致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婷婷  吴次芳  周翼虎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经济学主导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形象表述,该学说能很好解释实践中农地流转现象。但经济学界对于"三权分置"实施可行性的解释,主要以西方产权理论为基础,以权能分离理论为指导思想。这种经济学逻辑并不符合当前的法律逻辑。法学界针对经济学界权能分离理论的"三权分置"展开了批判,提出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事实上是对农地所有权用益权能的再分割,有悖所有权的整体性特征。但法学界"基于文本寻找解释"的研究思路,决定了其无法对现实当中大量存在的违背规范性土地承包、农地流转的现象做出解释。在分析经济学和法学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的理论解读的基础上,设定土地承包权为成员权,创设具有物权效力的土地经营权取代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这种土地产权制度符合物权分离逻辑,能够在法权构造上自洽,在立法技术和修法成本上具有优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位凡  杨爱华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权分离"到当前中央提出的"三权分置"政策,都是适应我国农村土地发展的重大变革。文章从分析"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人手,立足政策目标转换为法律价值的问题,提出为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平等权利,应设置用益物权性质的经营权并对不同主体的权利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在现行法中,承包合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依据。由于不同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位不同,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中的承包合同在主体、客体、内容及订立程序等方面存在重大区别。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承包合同应当被明确为土地承包权的取得依据,是农户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实现途径,土地承包权自承包合同生效之日起设立。承包合同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法律适用、规范内容和立法模式三个方面。承包合同不能适用《合同法》,应当由《农村土地承包法》规范,从而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是承包合同的主体,规定土地承包权的期限和内容,明确农户消亡是承包合同消灭的原因之一。在其他方式承包中,承包合同没有必要存在。家庭承包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划拨方式,将土地经营权给予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四荒"土地经营权,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出让方式给予土地经营权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位凡  杨爱华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权分离"到当前中央提出的"三权分置"政策,都是适应我国农村土地发展的重大变革。文章从分析"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人手,立足政策目标转换为法律价值的问题,提出为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平等权利,应设置用益物权性质的经营权并对不同主体的权利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升  邓峰  
在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本研究从《资本论》的理论视角解析了"三权分置"政策提出的背景,以政策解读的方式分析了"三权分置"政策的内涵,以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分析得出"三权分置"政策的利弊,从资源配置理论、例证法和经济系统论等方面提出"三权分置"政策的配套措施。主要结论:(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和对平均利润的追逐等五个方面造成了农业的困境;(2)"三权分置"政策的内涵本质上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3)"三权分置"政策通过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土地经营权融资等方式促成农业供给侧改革"降成本"和农产品供需匹配等目标的实现;(4)"三权分置"政策也会造成土地流转抑制、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土地纠纷和"地租侵蚀利润"等不利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面;(5)政策的配套措施包括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和合理的农业补贴等方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肖卫东  梁春梅  
"三权分置"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理论和政策的重大创新与突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义。从内容上看,"三权分置"的创新要义在于农户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分离,这既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内部权能的分离,更是其负载的社会保障功能与经济效用功能的分离。但从本质上看,"三权分置"旨在重构集体所有制下的土地产权结构,不断促进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和螺旋式互动增进。在"三权分置"的土地产权结构中,存在双层"母权与子权""基础权利与派生权利"的产权关系。在实践中,有效推进"三权分置",要坚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基本方向,其中,落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婷婷  吴次芳  周翼虎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经济学主导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形象表述,该学说能很好解释实践中农地流转现象。但经济学界对于"三权分置"实施可行性的解释,主要以西方产权理论为基础,以权能分离理论为指导思想。这种经济学逻辑并不符合当前的法律逻辑。法学界针对经济学界权能分离理论的"三权分置"展开了批判,提出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事实上是对农地所有权用益权能的再分割,有悖所有权的整体性特征。但法学界"基于文本寻找解释"的研究思路,决定了其无法对现实当中大量存在的违背规范性土地承包、农地流转的现象做出解释。在分析经济学和法学关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在现行法中,承包合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依据。由于不同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位不同,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中的承包合同在主体、客体、内容及订立程序等方面存在重大区别。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承包合同应当被明确为土地承包权的取得依据,是农户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实现途径,土地承包权自承包合同生效之日起设立。承包合同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法律适用、规范内容和立法模式三个方面。承包合同不能适用《合同法》,应当由《农村土地承包法》规范,从而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是承包合同的主体,规定土地承包权的期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从而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以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属性,是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置的理论基础。土地承包权,是指农户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为基础,以承包集体所有土地的同一地块为内容的综合性权利。土地承包权强调农户对集体所有土地的同一地块的权利,包括了持续承包、继续承包、优先购买和补偿请求等权利内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从而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以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属性,是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置的理论基础。土地承包权,是指农户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为基础,以承包集体所有土地的同一地块为内容的综合性权利。土地承包权强调农户对集体所有土地的同一地块的权利,包括了持续承包、继续承包、优先购买和补偿请求等权利内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甄子昊  
三权分置制度是近些年中国土地改革的最新成果,典权制度是中国的传统民事制度,虽然典权制度屡次被法律所抛弃,但是作为典型的传统制度,两种制度的融合能够互相支撑,实现各自的目的,故对于二者的融合问题值得研究。研究方法:法理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结论:从二者的制度价值上讲,具有相当部分的相似性;从法律性质和制度内容上讲,二者同样有融合的基础;另外,土地的抵押和出典也有相似之处,目前土地的抵押权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从侧面支持了土地权利出典。研究结果:三权分置制度适用于典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书萍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适度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在打破土地对人的束缚、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土地碎片化状况、丰富土地经营主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农民对土地流转认识有偏差、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土地非农化经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困境。推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宣传力度,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强化对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